书城管理管理方法
10177300000016

第16章 企业资源计划(2)

——软件价格价格方面并不能只考虑一时的性价比,也就是说并不能只看软件的性能、功能、技术平台、质量、售后服务与支持等,还要做长远的投资效益分析。比如,投入的资金利润率是多少,要多久以后才能收回成本,实施周期是否过长或者会不会出现什么其他的困难等,都要考虑进去,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准备东风

不要以为只要选择好了适合的ERP软件,安装上就可以赚钱了,还有一些准备工作要做。

——检查你的知识结构是否已经更新

ERP是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决策者到管理者,乃至普通员工都必须不断学习、研究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企业的机构重组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通常是由几个部门或一个部门经过几个步骤来完成某项任务。但ERP不同,它尽可能实现信息的最小冗余与最大共享。这样,它就可能一次性完成某项任务,从而节约各种资源。也因为如此,企业需要在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方面作出相应调整,实行机构重组,使之符合ERP的实施要求。能否做到这一点是ERP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组织全体员工参与

ERP的实施并不是靠决策者一个人就能做到的,还必须有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因为这是一个整体性的过程,它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及每一个员工,忽略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能完成这项工程。

——规范数据

作为一个信息管理系统,ERP处理的对象就是数据,目的是实现企业数据的全局共享。一个企业的数据必然是多方面的,也很可能是冗杂的。那么,这首先就要求数据必须规范,即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此基础上才能达到准确、完整和及时。

所以,企业在实施ERP之前,必须先准备好基础数据。比如职工信息、客户信息、材料信息等。

企业可以参考以上几点准备建议,但最重要的还是结合自己的情况,来合理实施这项工作。

正式运作

当一切准备都做好之后,就可以开始实施ERP计划了。

——做一个总体规划

ERP项目包括的内容很广,如财务、分销、生产、人力资源、决策支持、质量管理等,每部分中又包含了很多模块,要操控如此庞大的一个系统,就必须有一个总体的设想。

在实施过程中按管理上的急需程度、实施中的难易程度等,来确定优先次序;在效益驱动、重点突破的指导下,分阶段、分步骤实施。一个好的规划会为你的实施节省不少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成立一个实施专项机构

为了保证ERP的顺利实施,企业内部应该有一个专门性的机构来进行指导。这个机构可以分为领导小组、项目小组和职能小组,这也是从决策到执行过程都很完善的一个机构。

但更为关键的是,由于ERP关系到企业内部体制的调整等重大问题,事关全局,因此需要企业的第一把手亲自参与到领导小组中,做一些重大事情的决策,否则很难调动全局。项目小组一般由企业高层领导组成。职能小组的成员则要保证ERP在各部门的顺利实施,它应由各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这也是该机构的核心部分。

——目标测试

在了解了ERP系统的主要功能后,要结合自己企业的需要进行模拟测试,通过模拟测试,得出针对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模拟运行根据目标测试得出的各种缺陷被修改后,可以用企业实际的业务数据来进行模拟运行。这时,可以先选择一部分比较成熟的业务试运行,再慢慢深入,确保新系统的平稳过渡。

——ERP系统投入正式运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模拟运行后,如没有发现什么异常现象,就可以把这个ERP系统投入运作了。这时要停止使用传统系统,让ERP尽快得到完善,以便其成为完整独立的企业业务系统。

至此,一个新的ERP系统就诞生了。

警惕风险

ERP开始运行,并不代表企业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任何事情都存在着变数,任何投资都存在着风险。

通常人们在考虑失败的因素时,只着重于对实施过程中众多因素的分析,而往往忽视项目启动前和实施完成后潜在的风险。

对于ERP项目而言,风险存在于项目的全过程,从项目预备、总体规划、项目实施一直到系统运行,甚至在运行之后,各种影响因素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风险是保证ERP系统实施的重要环节。

ERP项目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项目准备不充分,表现为ERP软件选择错误由于对企业实际情况考虑不周,可能会选择一些不适用的软件,从而产生了风险隐患。

——总体规划环节质量不过关,有的企业甚至没有整体规划——实施过程控制不严格,阶段成果未达标有效的实施控制表现在科学的实施计划、明确的阶段成果和严格的成果审核。

如果某个阶段成果不符合规定,则会对以后的各环节造成不利影响。

——流程设计得不合理流程如果太过冗长,势必造成资源的浪费;若环节不足,又会有业务失控的危险。

——没有恰当的项目评估

作为ERP实施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评估是ERP效果的直接反映,忽视项目评估将不能正确评价ERP给企业带来的实施效果。

——系统安全设计不完善诸如系统密码不保密,授权多人为用户,甚至遭到网络入侵,都是企业不完善的安全系统造成的。

——灾难防范措施不当或不完整,容易造成系统崩溃这主要是从一些非人力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上考虑的。火灾、地震等都会给ERP系统带来沉重打击。总之,企业理当“生于忧患”,时刻警惕风险,加强各方面的安全措施,这样才能避免“死于安乐”。

成功标志

当你的企业顺利地实施了ERP以后,也许很快就收到了收益,但是,一个ERP系统的真正成功包括了以下几方面:

——提高管理效率

这是ERP在管理方面成功运用的标志,ERP应用的前提是必须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与机构实施重组。因此,ERP应用成功意味着企业的业务处理流程趋于合理化。具体表现在企业市场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影响力提升、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增加等方面。

同时,企业的管理水平也会有明显的提高,对管理水平的衡量来自多方评价的综合。通过评价,为企业建立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机制,才是ERP管理系统要达到的目的,也是ERP应用成功的重要标志。

——系统运行一体化

运行ERP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对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一体化的管理,从而实现对整个供需链的管理。ERP软件的应用势必要跨部门,甚至要跨企业。

比如,如果ERP系统仅被应用在采购部门,来确定物资需求;仅用在生产部门,来帮助制订生产计划;仅用在库存管理部门,用以掌握库存信息;只在销售部门应用,以加强销售管理;只在财务部门应用,以使财务管理规范化。这些都不是整体性的行为,必须把ERP彻底地与企业的产、供、销、财务、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环节结合起来,以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控制经营风险,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等。

通过实现集成化应用,建立企业决策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真正把企业团结成一个整齐划一的集体,发挥每个部门的最大优势,才算是ERP系统在技术上的成功。

——建立业绩监控

使用ERP,能为企业提供大量的信息,可这些信息能否在企业管理与决策中起到积极作用,是衡量ERP是否成功的一个主要标志。

在ERP开始正式运行后,企业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利用信息资源建立一个监控业绩变化的系统,以便及时发现并纠正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只有完全运用ERP提供的各种信息,才意味着系统应用成功。

展望未来

ERP从诞生到广泛应用,经过几年的炒作和市场培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ERP的产品和市场还没有完全成熟,企业对ERP的期望还难免有不切实际的地方。

由于企业对ERP不甚了解,一些ERP生产商对自己的产品大肆吹捧,使得ERP市场鱼龙混杂,以致企业在选择ERP产品时比较盲目,如果选择了不适合的产品,很可能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发展。

所以,业内和企业客户对ERP市场还存在一定的忧虑,这种忧虑主要来自不规范的ERP市场。正因为如此,直接导致了客户对ERP产品的怀疑。对于企业而言,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对自己作出详尽全面的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当然,企业界对ERP概念的理解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认识上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不再纠缠ERP的概念。可以说,该软件已经经历了从最初的幼稚到现在的比较成熟、从务虚到务实的过程。企业对ERP的追求也更有目的性,应用更加务实、业务范围更加广泛、涉及的业务深度逐渐加强。

ERP系统在为企业主体提供信息管理的时候,必须让产品与客户的规模及特征相匹配,只有这样,ERP软件才能被企业所接受和运用。另外,企业还要正确看待ERP软件,接受和运用合适的ERP产品,使ERP发挥最大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