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张学良和蒋介石
10170700000021

第21章

蒋介石非常清楚宋美龄所说的事情,即阎锡山兼任平津卫戍总司令以后,平津两市的税款从未上交中央,一直留用于晋军的发展。这样做的结果,肥了阎锡山,却减少了中央很大的一笔收入,长此以往,结果是不堪设想的。可是苦于时局的艰危,蒋介石也只好吃个哑巴亏了。今天,宋美龄突然提起此事,他敏感地觉察到他的两位财神爷——孔祥熙和宋子文一定想出了解决的办法。为了通过让宋美龄显示才干之途,达到他既定的政治目的,他有意地长叹了一口气,说:“我何曾不明白这其中的利弊啊!一是鞭长莫及,再是北伐时节阎老西曾垫付过三千万元作军费。我把事情做得太绝了,就等于把阎老西往反我的路上逼,得不偿失啊!”

“哈哈……”宋美龄突然发出了少有的得意笑声,“难道你就想不出两全之策吗?”

“难啊!”蒋介石知道火候到了,再次无可奈何地长叹了一声,“夫人,请把你的两全之策说出来吧?”

“建议统一税制,划分为国家税和地方税两种,借此把平津的税收大权收归中央。”

“如果阎老西提出平津卫戍部队所需的饷项之事呢?”

“由中央财政部拨发。”

“宋子文的手里有那么多的钱吗?”

“拨发一两个月总是可以支撑的,至于以后的事嘛,”宋美龄狡黠地一笑,“达令!下边的话还用我说明吗?”

“不用了,不用了……”蒋介石的脸上现出了欣慰的笑容。

“另外,”宋美龄突然又变得严肃起来,“对张学良的策略想周全了吗?”

蒋介石为了掏尽宋美龄的所谓高见,有意地装出一副十分为难的样子,随着叹气之声又摇了摇头。

“算了吧!还给我留一手啊?你的谋士早把你们密议的内容告诉我了。”宋美龄扫了一眼惊诧不快的蒋介石,“我不怀疑你们有拉住张学良的本领,但是如何解决你常对我说的问题:几十万东北军的存在,始终是我心头的一大隐患。我看你们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蒋介石何尝不想消灭实力雄厚的东北军啊!削藩编遣会议失败了,李宗仁和冯玉祥又相继兴兵发难,阎锡山乘机捣鬼,保存、扩大晋军的势力,朱毛红军又利用内战的时机发展了地盘,扩充了实力……一句话,没有时间,也没有力量消灭东北军。他沉思了片刻,伸出两只手,哀叹地说:

“我现在只有这两只手,需要我按十个跳蚤,如果是同时下手,就一定会失败。怎么办呢?只能分轻重缓急,逐次消灭之。从目前的局势看,我不仅不能把张学良推到对立面,而且还要借用他的东北军,对付北方的实力派冯玉祥和阎锡山。”

“难道你不会假借他国之手,既能消灭东北军的实力,又能把张学良推到你的身边,进而还能借用他的力量威慑冯玉祥和阎锡山,达到这样一石三鸟的奇效吗?”

蒋介石愕然了,他望着微笑不语的宋美龄,蹙着眉头想了好一阵子,心中有数了,严肃地问:

“夫人,我能假借哪国之手,收到你所说的一石三鸟的奇效呢?”

“苏联!”

“苏联?”

“对!”宋美龄蓦地掷掉手中的烟蒂,缓缓地站起身来,边踽踽踱步边说,“据美国朋友提供的情报说,张学良的部属决计借收回中东铁路,向苏联红军宣战。这样一来……”

“无论是胜是负,东北军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这我清楚。”蒋介石说罢再一次地把眉宇蹙就,渐渐地陷入了沉思之中……

“达令,你怎么啦?”

蒋介石未做回答,依然深沉地凝思。

“你难道不相信吗?据美国朋友分析,只要东北军和苏联红军一开战,陷入苏联和日本包围之中的张学良就只有一条路可选择,那就是依靠我们。”

蒋介石微微地点了点头,他那疑虑重重的面部表情似乎是在说:“这我懂!”

“达令!这样不出本、净赚利的一石三鸟的买卖,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苏联不一定会上我们的圈套!”蒋介石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疑虑,“不久以前,张学良的部属驱逐了他们在中东路的人,查抄了他们的领事馆,可他们呢?仍然高喊友谊,毫无诉诸军事解决的迹象!”

“哎呀呀,你怎么会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呢?”宋美龄走到蒋介石的身旁,“这就需要你从旁加温,促使这锅米饭早一天揭锅了!”

“夫人,我从何处加薪助燃呢?”

“一、宣布和苏联断交,迫使苏联兵戎相见。二嘛,就是用你的地位和擅长的本事,促使张学良和苏联宣战了。”

“你……真是我最好的参谋长了!”蒋介石挺直脊背,快意地大笑起来……

此时,让我们再来看看躲在北平静观时局的阎锡山。

阎锡山,字百川,山西晋北五台山县建安村人氏,一九○四年东渡日本,入帝国士官学校习武。据他的同学程潜将军所说:“渠在日本留学时成绩平常,土气十足,在朋辈之间,并不见得有任何过人之处。谁知其回国之后,瞬即头角峥嵘,驰名全国,为日本留学生回国后,在政坛上表现最为辉煌的人物。民国初年历任山西都督、山西督军等职,励精图治,革命军北伐至长江流域,渠即向国民政府输诚,成为中国政坛上的不倒翁。”这仅仅是表象,阎锡山自有发家创业的成功之道。

还是在日本留学期间,他便仔细地考察了日本兴国建军之道。为了日后个人事业上的发展,他有意结交了先于毕业该校、并在日本军界初露头角的年轻军人,如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冈村宁次、土肥原贤二等人。其中和善于权谋——多年之后成为日本侵华最大的谋略家的土肥原贤二关系尤密。回国之后,他善于利用革命的潮流,扩大、巩固自己的地盘。加之他的为人,“喜愠不形于色,与冯玉祥的粗放,恰成一对比”,一望而知为工于心计的人物。

阎锡山随着权势的增长,地盘的扩大,他的政治野心也越来越膨胀。尤其东北军兵败出关,他取得河北、察哈尔、平、津之后,似乎天下——起码是北国只有他阎锡山才是安邦定国的英才。他认为“蒋介石这人气量狭小,排除异己,遇事操之过急,终不能成大事”。“蒋介石虽占据江南,但他的内部很不稳固。如汪精卫、胡汉民等恨蒋的人很多,李宗仁、白崇禧更是恨他”。“袁世凯是最厉害不过的,我都应付过去了,蒋介石不如袁世凯多了。”至于冯玉祥等同辈的将领,他更是不放在眼里,“只是一介武夫而已!”因此,当冯玉祥来晋商谈联合反蒋的时候,他敢于将冯玉祥软禁在自己的故乡。削藩式的编遣会议失败之后,阎锡山审时度势,认为自己可以借用扣压冯玉祥的资本,向蒋介石索取更多的地盘,借以造就一个南蒋北阎的政治局面,故施小技,由晋抵平,给蒋介石做个样子看!

但是,阎锡山绝然没想到蒋介石会突然北来,他尚未和谋士们研究好对策,蒋介石就先入为主地约见了他,这不仅打乱了他的如意算盘,而且使他处于被动防守的地步。身为工于权术的老手,他明白变被动为主动的唯一手段是后发制人。所以,他在和蒋介石仓促会谈的过程中,采取了王顾左右而言他的策略,避而不问蒋介石北来之事。

蒋介石此行是有意而为,他的一切做法都是有的放矢——按既定的方针大计办事,他绝不随声附和,让阎锡山牵着鼻子走。待到阎锡山也感到应当结束这无谓的闲谈之时,他突然单刀直入地问:

“百川兄,您为什么要和焕章兄相偕出国呢?”

“这……”阎锡山被问得有些张口结舌了。旋即又笑着说,“我不赞成焕章和中央离异的行为,但又怕世人说我另有所图,为了向天下表白我阎某人的耿耿此心,只有主动下野,陪着冯老兄出国考察一条路。”

阎锡山的这番花言巧语,没有超出蒋介石所料,他淡然地笑了笑,又不动声色地发动了进攻:“你的部属周玳曾经对我说过:晋军的将领自百川兄起,都非常恨焕章兄,这话是真的吧?”

“不!不……”阎锡山急忙打马虎眼,“这是周玳个人之见,我并无此看法。”

“恐怕事实并非如此吧?”蒋介石不慌不忙地说,“方顺桥之战的教训,百川兄不会忘记吧?”

阎锡山怎么会忘记方顺桥之战的教训呢!一九二八年五月,第二次北伐节节胜利,阎锡山和冯玉祥在石家庄议定:冯玉祥的西北军担任平汉路以东地区的攻击,阎锡山的晋军负责平汉路以西地区的战斗,双方互为犄角,并肩北进。阎锡山的晋军打到保定附近的方顺桥车站,与奉军激战犹酣,因猛烈攻击,伤亡惨重。阀锡山迭次致电冯玉祥的部属韩复榘,要求他向前推进,牵制敌人,以缓解阎锡山所部的危急。但令他惊诧不已的是,韩复榘所部却向石家庄撤去。幸亏桂系名将白崇禧率部赶到,晋军始转危为安。在阎锡山看来,冯玉祥此举的目的是清楚的,那就是先假奉军之手搞垮阎锡山,继而趁奉、阎两败俱伤之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取京津,直下华北。因此,阎锡山经常对部属大骂冯玉祥:“用心是十分恶毒的,永远不要忘了方顺桥的教训。”然而,当他今天听到蒋介石谈到此事的时候,知道是有意借此离间冯、阎的关系,所以他很大度地说: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我阎某人总不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吧?国家艰危,山河破碎,我只能以德报怨,为中央分忧啊!”

好一篇堂而皇之的言词!蒋介石稍许沉吟,又漠然而笑地说:“百川兄真堪谓大义凛然,可焕章兄却是一位专记前仇、伺机必报的君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