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写作指南(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10170500000023

第23章 记叙文基本知识(4)

景物是客观存在的,但它会随着人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所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章中要通过景物描写反映出人物思想感情及其发展变化,达到刻划人物的目的,必然要写“人情化”的景物,所写景物必须是大自然“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茅盾指出:“一般风景描写,不论写得如何动人,如果作家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欣赏,而不是通过人物的眼睛,从人物当时的思想情绪写出人物对风景的感受,那就会变成没有意义的点缀。”(《关于艺术的技巧》)很明显,同一处景色,不同的人去观察,感受和理解,就会显出不同的景物特色。马克思曾说:“焦虑不堪的穷人甚至对最美的景色也没有感觉”(《一八四四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阿·托尔斯泰也指出,假如一个心情非常阴郁的人在街上行走,你就应该用那心情阴郁的人的眼睛来刻划大街的景色,“这是因为他是决不会在大街上看到什么令人感到愉快的情调的。即使有着绚丽的阳光,然而在他看来,都是一片迷蒙、阴暗和泥泞。”他认为只有“十分明确地知道,这是谁在观察,是谁的眼睛在看”,那才会“取得既精确而又鲜明突出的效果”(《向工人作家谈谈我的创作经验》)。比如写春,春天是美好的,春天“象刚落地的娃娃”,“象小姑娘”,“象健壮的青年”(朱自清《春》),春天的风吹到人身上,“仿佛是一只祖母的手,或母亲的手,温柔的摩着脸庞……”(沈从文《春》)但在一个走头无路的弱女子的眼睛中的“春”却是:

这是个春天.我只看见花儿开了,叶儿绿了,而觉不到一点暖气。红的花只是红的花,绿的叶只是绿的叶,我看见些不同的颜色,只是一点颜色,这些颜色没有任何意义,春在我的心中是个凉死的东西。(老舍《月牙儿》)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或触景生情,或移情入景,或借景抒情,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景物描写必须渗透着人物浓重的感情浆液,必须反映出景物和人物感情的必然联系,达到情和景的和谐统一。

三、景物描写要真实

景物描写首先要做到真实,“情真景真,所作必佳。”(况周颐《蕙风词话》)这就必须在拿起笔来之前下功夫,仔细观察,深入调查,根据自己的见闻感受写出景物的真实面貌,决不能凭空想象和任意杜撰。雨果描写壁虎“沐着阳光,在大粪堆里跑着”,《巴黎圣母院》曾出现用面包喂燕子的细节,王安石“点金成铁”的轶闻,都是违背了景物的真实,以至被后人传为笑柄。再如写蝉叫,蝉夜晚呜叫不?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了夜晚蝉叫。有位叫陈少白的人指出蝉子夜晚是不叫的,并引王安石《葛溪驿》诗中的一句:“鸣蝉更乱行人耳”说此诗谈夜晚蝉子叫,曾受到后人的批评。为此,朱自清曾向昆虫学家刘崇乐先生求教,刘因为没有亲自听过,也未作明确答复。朱自清还打算再版时,删去月夜蝉叫的句子。后来他经过自己的多次实地考察,终于得到了真知灼见:平常夜晚蝉是不叫的,但在月夜有时它会叫。他在《关于“月夜蝉叫”》一文中谈了自己的深刻体会:

我们往往由常有的经验作概括的推论。例如由有些夜晚蝉子不叫,推论到所有夜晚蝉子不叫。于是相信这种推论便是真理。其实只是成见。这种成见,足以使我们无视新的不同的经验,或加以歪曲地解释。……新的观察新的经验的获得,如此艰难,无怪乎《葛溪驿》的诗句久无定论了。

抒情

抒情是指作者和文章中的人物主观感情的表现和抒发。

抒情应用得很广泛。诗歌不能没有抒情,特别是抒情诗,“诗歌的本职专在抒情”(郭沫若)。散文写作,无论记人叙事,写景状物都要情意交融,散文中还有以抒情为主的抒情散文。议论文要说理,但不是冷冰冰地说教,也要“议论风生”,“笔下有春温”。甚至通告、广告、说明词等应用文,也少不了使用某些带有抒情色彩的语言。曾有人对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说:“你有这么高的才能,不去讲学,编写什么戏,真太可惜了。”汤显祖答道:“我写戏就是讲学,不过,讲的内容和你们不同,我讲的是一个‘情’字。”这回答是很深刻的。推广说来,写文章都是为了寄情达意,刘勰就认为“五情发而为敌章”(《情采》),要求“为情而造文”。象作家左拉所说的:“我看见什么,我一句一句地记录下来,仅限于此,道德教训,我留给道德家去做。”(《让·弗莱维勒》)这样毫无感情倾向的作品是不存在的。特别是记叙文,“以情感人”是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狄德罗)高尔基甚至说:“富于感情——这是写好作品的最好手段!”一些优秀的篇章为什么有那样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有历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无一不是作者用自己的生命和感情熔铸而成的。李密的《陈情表》,历数作者和祖母形影相吊的骨肉深情,慎恻缠绵,哀惋动人,才深深感动了晋武帝,不仅准予他暂不出仕,而且“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古文观止》注)请葛亮不是文章家,他的《出师表》虽然“文彩不艳”(《三国志·诸葛亮传》)却是传世的名文,也主要是他以非常诚挚动人的文字表达了他对君主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耿耿深情。难怪后人评论说:“读《出师表》而不痛哭的人,不是忠臣,读《陈情表》而不流泪的人,不是孝子。”正说明文章感人力量之所在。有人说,感情是文章飞腾的翅膀,的确,一篇激情腾越,感人肺腑的好文章,就如同插上了感情的翅膀,会把读者灵魂引领到美好的感情境界中去,从而得到极大的美感享受。

记叙文的抒情方式,从表现形式看,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作者在文章中无所假借地直接抒发不可遏制的激动感情,即平常说的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多用一些带有感叹词语的句式来表示(如啊、呀、呜呼等),这种抒情多数是在感情极度强烈时,无可遏制,从心底喷涌出来的,具有极强的抒情感染力量。

间接抒情,就是把要表达的感情依附于人事景物的叙述、描写和议论之中,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间接抒情的主要形式有:

即事寓情。清人刘大櫆说:“情不可以显出也,故即事以寓情。”(《论文偶记》)这是把抽象的感情寓含在具体的叙述、描写之中,让感情通过事实的描述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读者在了解事实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教育。

他是个小胖子,短短的腿,走起路来,蹒跚可笑;若快走或跑,便更“好看”了。他有时学我,将两手叠在背后,一摇一摆的,那是他自己和我们都要乐的。(朱自清《儿女》)

这是朱自清写他的孩子润儿走路的姿态,特别写了润儿学父亲踱四方步的情景,字里行间洋溢着润儿的天真可爱和父亲对儿子的欣喜欢愉。这是叙述,也是抒情。这样即事寓情的叙述和一般的叙述不同。一般叙述要求事件的完整、精细,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事件的客观存在,而这种叙述不要求再现事物的整个发展过程,只要求有个粗略的轮廓,叙事是抒情的工具、手段,叙事中洋溢着作者浓重的主观感情色彩。

借景言情。通过写景状物来抒情。下面是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的一段文字: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情和景是分不开的,如王夫之所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景中情,情中景。”老舍的这段写景也是真正达到了“景中情,情中景”,“妙合无垠”的艺术境界。作者对泉水喜爱和赞叹的感情是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表现出来的。“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这就把作者感到绿的特别可爱的心情表达出来了。泉水有情,在草木泛绿的季节里,它不轻易施展绿的本色,贮蓄着,贮蓄着,到万木凋谢的时刻,它心有灵犀,就“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这泉水可真讨人喜欢啊!又说水藻的绿能显出精神,水也因此受了感染,“不忍得冻上”,还有那垂柳,也是争妍斗艳,要在泉水里凑热闹,照个影。草木无情,作者就把自己的感情移注到它们身上,使花木也能通人情,解人意。这里是在写景,但目的还在于写人,以景为媒介,抒发人的感情,这就是借景言情的文章不同于一般景物描写的地方。古人说:“善咏物者,妙在即景生情”,“即景生情”就是通过写景巧妙地抒发情感。

寓情于理。通过阐释事理来抒情。议论是议论文的表现方法,一般记叙文也离不了议论,即使文学作品也不能完全排斥议论。法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拉法格说过这样的话:“发议论——是人的特点和他精神上的快乐。不发议论的作家——只是个手艺匠。”记叙文常常通过议论表现主题思想和深化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岳阳楼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鲁迅的《故乡》对于地上有没有路的阐释,都是非常精彩的议论。左拉的《陪衬人》开头就是一段议论:

在巴黎,一切都能出卖:愚笨的姑娘和伶俐的女郎,谎言和真理,泪水和微笑。

……大眼睛和小嘴儿可以买卖;鼻子和脸蛋儿都标有再精确不过的市价。某种酒窝,某种痣点,代表着一定的收入。……

记叙文的议论有别于议论文的逻辑论证,记叙文的议论实际上是形象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具有形象性和抒情性的特点,以睿智的形象化语言,富有哲理的论辨色彩,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和深沉的思想见解。《陪衬人》的开头就是通过这样形象的议论文字,描绘了一副惨无人道的资本主义商品世界的本质面貌,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商品世界的黑暗与罪恶。

抒情要具有感人的力量,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感情必须是进步的健康的

这就是要抒人民大众之情,作者抒发的感情必须喜人民所喜,悲人民所悲,和人民大众息息相通。要抒社会主义之情,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时代,是时代的主人,要抒发的必须是积极向上,坚强乐观的感情,决不能背离社会主义原则。要抒中华民族之情,有民族自豪感,爱我们民族的一切,要为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大唱赞歌。要提倡真善美,反对假丑恶。感情是文章的生命,感情健康、崇高,是一篇好文章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托尔斯泰说过:“艺术表现出来的正是艺术家所体验的感情。如果感情是健康的、崇高的,那艺术就会是优秀的、崇高的,否则就相反。如果艺术家是个有操守的人,他的艺术也就会是符合道德的,否则就相反。”

二、要强调抒发真情实感

“任何东西都敌不过真实”(狄德罗),文章要求真,其中包括感情要真实,即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感情不能伪造。古人言:“唯乐不可以为伪”,“以千金之珠易鱼之一目,而鱼不乐者何也?目虽贱而真,珠虽贵而伪故也。”抒情要有感人的效果,首先感情必须真实。朱自清注重“至诚”和“写实”,巴金要求把心交给读者,艾青说:“我活了这么大年纪,体会得最深的一句话;诗人要用自己的心去写作。……粉碎‘四人帮’以后……我才写出了‘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这样的句子。”“至诚”、“交心”、“用心”,都是强调要写真情实感。当然,要抒情必须自己先有情,先动情,贺拉斯说:“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容,同样,你自己得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胸有真情,发而为文,才感人至深;无病呻吟,矫揉做作,只会叫人作呕。

三、要写出感情的独特性

感情真挚动人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抒情有独特性。托尔斯泰指出;“因为每一个人都和其他人不相似,所以他的这种感情,对其他任何人来说都将是很独特的,艺术家愈是从心灵深处汲取感情,感情愈是真挚,那么它就越具独特。”(《艺术家》)朱自清是从“背影”这个独特角度去写父子之爱,才写出了那样一篇至诚至爱的《背影》,“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陶斯亮的《一封终于发出的信——给我的爸爸陶铸》),也是写父爱,他把父亲的被囚禁比做“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猛虎”,他此后就不爱去动物园了,每当“看到孩子们兴高采烈地逗弄铁笼里的老虎时”,就想起父亲,于是“一种触动隐伤的痛苦常常催我泪下”。同样是因怀念父亲而流泪,各有各的特殊感情,都是表达了他们特定环境中的特定感情。叶圣陶要求:“不仅是一种意见,一种主张,要是你们自己的,便是细若游丝的一缕情怀,低到象落叶的一声叹息,也要让我认得出是你们的而不是旁人的。”抒情就应当达到这样的独特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