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讲给领导的16堂管理课
10157400000012

第12章 强化督促机制,快马不妨也加鞭

这是美国前总统林肯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林肯少年时和他的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一个农场里耕玉米地,林肯吆马,他的兄弟扶犁。那匹马很懒,慢慢腾腾,走走停停,可其中有一段时间马却走得很快。到了地头,林肯发现有一只很大的马蝇叮在马身上,因不忍心让那匹马被马蝇叮咬,林肯就把马蝇打落了。

林肯的弟弟看到林肯把马蝇打落了,就抱怨说:“哎呀,你为什么要打掉它,正是那家伙使马走得快起来的嘛!”

到了1860年林肯大选获胜后的几个星期,有位叫巴恩的银行家走进林肯的办公室说:“不要将刚才出去的参议员萨蒙·蔡思招收入你的内阁。”

林肯不解地问他:“为什么呢?”

巴恩答道:“因为我认为他比你伟大。”

林肯说:“是这样啊!那么比我伟大的人你还知道有谁呢?”

巴恩对林肯的问题感到疑惑,就说:“不知道了,您为什么这么问?”

林肯说:“因为我想将他们全都招进我的内阁。”

这位银行家说得没错,萨蒙·蔡思的确是个十分狂妄的人,但是蔡思的能力也是无人能及的,林肯非常器重他,任命他为财政部长,并且努力与他保持和谐的关系。蔡思是个野心极强的家伙,竞选总统失败,可他很想做国务卿,林肯将这个职位任命给了西华德,因此蔡思一直对林肯耿耿于怀。

《纽约时报》主编亨利·雷蒙在搜集了大量资料后找到林肯,警告他蔡思虎视眈眈总统的位子。林肯向雷蒙特讲述了少年时在家乡发生的那个马蝇的故事,然后告诉雷蒙,只有“觊觎权利”这只“马蝇”不断叮咬着蔡思,蔡思才能在他的职位上发挥出最大的努力。

这就是马蝇定律:没有马蝇的叮咬,马就慢慢腾腾,走走停停;有了马蝇的叮咬,马就不敢怠慢,跑得飞快。马蝇定律给管理者的启示是:如果你的员工被“马蝇”叮着咬着,就不会松懈,而是奋力拼搏,不断前进。

马跑得快慢,与骑马者手中的鞭子有很大的关系,适当的鞭策可以让马跑得更快。所以说,策马还需劲鞭,而马蝇就好比是一把不用骑马者用力去挥打的活鞭子。员工们都有这样那样的现象,越有能力的员工越不能安心卖力工作,所以,一定要有一只像马蝇一样的刺激因素,员工才心甘情愿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这启示管理者:当团队中有“马蝇”时,不要将其打落,因为“马蝇”之于管理者、之于整个团队都是一种鞭策。

一个团队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惰性很大的人,这样的人往往是不被逼到一定程度就不会下大力气干活。

有这样一个关于拿破仑举起枪逼落水男孩自救的故事:

有一次,拿破仑去打猎的时候,看到一个男孩在河里,一边挣扎一边高呼救命。其实这条河并不是很宽,水也不是很深。拿破仑并没有下河去救人,反而举起猎枪对着落水的男孩,大声喊:“你如果不自己爬上来,我就把你打死在水中。”那男孩见不但得不到救助,反而增添了一层危险,于是就拼命地奋力自救,终于游上了岸。

像这个落水男孩一样的员工,往往就需要有“马蝇式”的人物来激发他们的潜力。有那些上进心很强的人在身边,这些人就会有压力,就像被马蝇叮上了的马,再懒惰也会在马蝇的叮咬下奋力奔跑,一改消极散漫的心态,极力向前冲。

“马蝇式”的人物虽然很有才能,但同时往往也是最难管理的员工。因为他们有才干,所以敢“恃才傲物”。但企业的发展又往往离不开这种人,所以,当企业里有这种“马蝇式”的人物时,不仅不能将其赶走,反而要想方设法将其留住。

美国IBM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小沃森(IBM首任董事长之子)就是一个善用“马蝇式”员工的优秀企业管理者。

有一天,时任IBM公司“未来需求部”主管的伯肯斯托克闯进小沃森的办公室,大声抱怨道:“我还有什么盼头!销售总经理的差事丢了,现在干着因人设职的闲差,还有什么意思?”

原来伯肯斯托克是刚刚去世不久的IBM公司第二把手柯克的好友,而柯克与小沃森又是死对头。伯肯斯托克认为,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柯克去世了,小沃森肯定不会放过他,于是打算辞职走人。

军人出身的小沃森,脾气暴躁是出了名的,但对无礼闯进办公室闹事的伯肯斯托克,小沃森并没有发火。因为小沃森明白伯肯斯托克的心思,更为重要的是,伯肯斯托克是个不易得的人才,他富有创造性,眼光深远,甚至比刚去世的柯克更有本事。所以,站在公司利益的角度,小沃森决定留住这个曾作为已故对手的下属且性格又桀骜不驯的人。

于是,小沃森对伯肯斯托克说:“如果你真行,那么,不仅在柯克手下,在我以及我父亲的手下都能成功。如果你认为我不公平,那你就走,否则,你应该留下,因为这里有许多的机遇。”

小沃森的一番话让伯肯斯托克安静了下来,默不作声,好像有所思考。

小沃森继续说:“如果我是你,现在的选择就是毫不犹豫地留下来。”

后来的事实证明,小沃森留下伯肯斯托克的这一步棋是走对了。IBM公司这个当今电脑业界的巨头之一,其发展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曾几历险境。当初在是否要投资于计算机行业这个问题上,就差点错失良机,而伯肯斯托克就是力止公司走上错误之路的最大功臣。当小沃森极力劝说他的父亲老沃森以及总部其他高管尽快投入计算机行业时,几乎没有人出来响应他,而这一次伯肯斯托克却百分百地支持他。也正是由于他们俩的一致努力,才使得IBM免于灭顶之灾,并一度称霸于计算机行业。

后来,小沃森在他的回忆录中,就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在柯克死后挽留伯肯斯托克,是我有史以来所采取的最出色的行动之一。”

伯肯斯托克虽然不太好管理,但是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不能因不好管理就让其走掉,所谓“用人才而不用奴才”,就是这个道理。奴才好管理,主子说一,他绝对不敢说二,但是奴才却不能为你出谋划策。

小沃森就深谙“用人才决不用奴才”的道理,在他的任期内提拔了很多他并不喜欢,但却有真才实学、善于经营管理的人。对此,小沃森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总是毫不犹豫地提拔我不喜欢的人。那种讨人喜欢的助手、喜欢与你一道外出钓鱼的好友,则是管理中的陷阱。我总是寻找精明能干、爱挑毛病、语言尖刻、几乎令人生厌的人,他们能对你推心置腹。如果你能把这些人安排在你周围工作,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那么,你能取得的成就将是无限的。”

一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是敢于任用与提拔那些不好管理但很有才华的人的,虽然这样的人会时不时地“咬自己一口”,但是这样的人会鞭策自己不断前进,并且对自己团队中的其他人也能够起到鞭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