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作文趣话
9983500000036

第36章 解学士妙咏鸡冠花,方仲永泯然如众人——思维的敏捷

明朝有个名叫解缪的读书人,步入而立之年不久,便因学识渊博,思维敏捷,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一举及第,授中书庶吉士,备受皇上器重。到了明成祖初年,解缪官至翰林学士,世称解学士。皇帝明成祖继位之前,就已明说解给思维敏捷,有着出口成章、作诗立就的本领,所以一直想亲自考他一考,但总找不出适当的机会和恰当的考题。

明成祖继位后不久,机会终于到来了。一天,他到御花园中观赏秋景,发现满园鲜红的鸡冠花中独有一株白鸡冠与众不同,他在万分惊奇中将这朵白鸡冠花折下,藏于衣袖中,匆匆来到翰林院,立即召见解学士,命他以鸡冠花为题作诗。解缪欣然命笔,写出了第一句:“鸡冠本是胭脂染,”明成祖看了看,问道:“难道鸡冠花尽是红的?”解络应了个“是l’明成祖暗暗地思量,既然你的第一句诗写出了“鸡冠尽是胭脂染”,那么,当我取出袖中的白色鸡冠花时,看你的诗如何作得下去。接着取出藏于衣袖里的白色鸡冠花,说道:“这里倒有一株白鸡冠,如果解学士三日之内补出佳诗,联就佩服。”不料解缪灵机一动,提笔写出了第二句:“为何今日浅淡妆?”明成祖立即追问:“你说为何?”解络续上了最后两句诗:“只为五更贪报晓,至今戴却满头霜。”解给写完,将笔一放,捧起诗稿,请明成祖斧正。

作为刚刚继位的一国之君明成祖,品读这一首情趣盎然的诗歌之后,被思维敏捷的解络折服了,情不自禁地连声赞叹说:“妙!

妙!妙!真乃妙不可言!”于是让解绪担当主编《永乐大典》的重任。

这部22877卷、收录各类图书8000种、计3.7亿字的巨着,被思维敏捷的解络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任务。因为这部巨着的编着始于明成祖永乐元年,故名为《永乐大典》。

有的青少年朋友认为,解络思维的敏捷性,是他有一个“天生好脑袋”。可以告诉你,世界上绝对没有生下来就能出口成章、写诗作文的人。正如鲁迅所说:“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的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坟·未有天才之前》)因此,鲁迅又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断然地说:“那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全集》1938年版第二卷第663页)鲁迅的话告诉我们,敏捷的思维不是从娘胎里带来的,而是靠后天的努力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还以解给为例,他之所以能够在皇帝连连追问下,敏捷而成功地作出那首题为《鸡冠花》的好诗,是因为他从小就坚持不懈地在实践中刻苦磨炼与潜心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的结果。相传,解踏从会说话的那一天起,对于耳闻目睹的每一件事物不但要问一个为什么,而且还缠着父亲用对联或诗歌的方式加以回答。经过日积月累的实践,解谱的应对和作诗功力与日俱增。比如,解W七岁时,其父与朋友对弈,朋友棋开得胜之后,使触景生情地口出上联:

夭当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解缪的父亲一时难以应对,站在旁边观棋的解绪却脱口而出:

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

解给的应对,不仅为父亲解了围,而且受到观棋者的垂青。解缎父亲的朋友惊喜之余,又以一副上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进一步试探解绪的聪明才智,但见解绍眉梢一挑,从容而对: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从此,解络名声大扬。

《孟子·告子上》指出:“心之官(作用——引者注)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意思是大脑的作用是用来思考的。用脑思考,就能有所得。否则就什么也得不到。换而言之,勤奋上进,用脑思考,思维就会变得敏捷。否则,再敏捷的思维之花,也会因为不再勤于实践而凋谢。《临川先生文集》中,有个叫方仲永的少年,五岁时忽然哭着闹着要求提笔写诗。父亲从邻居家中借来一支笔给他,仲永立即写出四句孝敬父母和同族人为内容的小诗并署上了他的名字。他的父亲拿着儿子写的诗请教一位颇有学识的秀才,秀才拜读之后,认为该诗写得清新自然,并且当场指物让其作诗,方仲永皆能一气呵成。一时间,方仲永的名字在乡里广为流传,被人们誉为神童。然而,方仲永的父亲从此之后,便靠着儿子的这点本事吃起了老本。他们父子俩今天吃东家,明天喝西家,父亲早已把儿子继续深造的事抛到了九霄云外。方仲永到了十二三岁时‘,作诗的速度已渐渐迟钝下来,到了20岁时,其思维敏捷性已消失怠尽,“泯然众人矣”,再难以“指物作诗立就”了。由此观之,谁在成功的道路上止步不前,谁就会受到才思枯竭、一事无成的严峻惩罚‘过去、现在、将来,都是如此;男人、女人、老人、少年,无一例外。

对间题作出迅速反应,是思维敏捷的重要特征之一。为了提高作文思维的敏捷性,应该像解给那样加强平时的训练和实践。除了课堂上踊跃举手回答问题之外,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知识竟赛、有组织的辩论会、猜谜语以及对对子等活动培养敏捷的思维。

猜谜语这种活动,古已有之。唐朝初年,杰出的青年诗人王勃是个多才多艺的人。相传,他的思维敏捷性就是通过猜谜语形成的。那是一年的隆冬季节,北风乍起,大雪纷纷扬扬地飞舞着。王勃的一位远房叔叔辅导他完成当天的画画任务之后,一起围着火炉取暖。王勃要求叔叔出个谜语。叔叔抬头望着窗外的飞雪,脱口吟道:

此花自古无人栽,每到隆冬它会开。

无根无叶真稀奇,春风一吹回天外。

王勃听了之后微微一笑,却用一则谜语回答叔叔那则谜语的谜底:

只织白布不纺纱,铺天盖地压庄稼。

鸡在上面画竹叶,狗在上面印梅花。

王勃诵完之后,叔侄俩会心地笑了起来。原来叔叔的谜面与侄子的谜底,同是地上的“雪”。叔叔为侄子王勃的敏捷思维倍感欢欣鼓舞并断定侄子将来会在诗坛上有所建树,王勃成年之后,果然成为一个诗人。

今天,许多中学生都喜欢通过猜谜语活动来培养其敏捷的思维,这种活动,值得赞许。某中学初一(1)班举行了庆祝1994年元旦联欢会。会上,班主任张老师出了许多谜语让学生猜测。他宣读了第一则谜语:

叫鹅不是鹅,南极过生活、走路左右摆,从不怕人多。

张老师的谜语刚刚读完,联欢会上立即举出了一只只小手,不等张老师提名回答,教室里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企鹅!’张老师表扬了同学们思维的敏捷性。

对对子,亦是培养思维敏捷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即使是革命家,也是如此。50年代,毛主席与周总理来到湖南视察。一天,俩人乘车来到桔子洲头,但见江面上的白帆点点,百阿竞渡,毛主席情不自禁,即兴咏出一副对子的上联:“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该联出得妙趣横生,不但“舟”与“洲”构成谐音,而且“舟行”与“洲不行”动静相宜,真乃诗情画意,独具匠心。素有“才子”美称的周总理,又要借此锻炼他的思维敏捷性了。他于是开始潜心考虑如何对出毛主席吟诵的上联。此时此刻,小车离开桔子洲,向市内各处胜迹驶去,当小车行至天心阁时,但见一群鸽子从阁内飞出。目睹此景,才思敏捷的周总理立即想出了下联,他高兴地吟诵道:“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毛主席听罢这句夭衣无缝的下联,会心地笑了。一些文学家在功成名就之前,亦通过对对子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郭沫若幼年时聪颖好动。他在私塾读书时,有一次和同学到附近的寺庙里游玩,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庙里的和尚找到先生告状,先生一一追查学生,却无人承认。先生让和尚指认偷桃人,然而因为学生人数众多,和尚的确难以确认是谁偷吃了桃子。先生想了一下说“我出一个对子,谁若能对上就免罚。”和尚表示同意。先生略加思考,脱口而出:

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对于先生的上联,多数学生想穿了脑袋也难以对出,但见郭沫若眉毛一挑,胸有成竹地对曰:

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听到郭沫若思维敏捷地对出了下联,而且对得恰到好处,先生与和尚大为折服,全体学生因此免予处罚。

青少年朋友,你要想对他人的命题作文作出迅速而准确反应的话,那就请你培养敏捷的思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