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好习惯从小培养
9975300000096

第96章 给予比接受更加快乐幸福

有一个瑞士的盲女。一天,她把自己省下来的27元银币交给一位牧师,作为捐助向外布道费用。牧师感动地说:“你目盲,家庭环境又很不好,捐这么多,太多了吧!”盲女说:“我在晚上做工的时候不需要点灯,我就将这节省下来的油费捐为主用,为了感谢主的帮助,使我天天能够赚钱生活啊!”

身处不幸的盲女时刻不忘感恩生活,那么,如今享受着优越生活的孩子,更应该用实际行动奉献自己的爱心,表达自己的一份感恩之情。如果你的孩子学会了给予,那么他的爱心和善良就得到了培养。

虽然有时候给予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却体现了孩子最高尚的品德,能给别人带去希望和感动。特别是当出现大的灾害时,懂得给予更显得意义重大。

汶川地震后,很多孩子在学校的组织下开展了爱心捐赠活动。然而,刘昊却说不捐……这话让刘昊的父母感到非常惊讶。但是明智的父母没有批评孩子,也没有给孩子讲太多的大道理,只是和儿子一起看相关的地震新闻报道,并且带着儿子出入各种爱心捐赠场所,让儿子感受一下大家的爱心行动。

父母和刘昊看电视的时候,发现发送手机短信可以捐款,就当着刘昊的面发送手机短信捐赠爱心。看着许多失去家园的孩子,刘昊也受到了感染。第二天,爸爸妈妈带他去捐献爱心。当刘昊把钱放进透明的募捐箱里时,旁边两位美丽的天使,齐声说谢谢。

回家后,爸爸妈妈告诉刘昊:“捐款行动既是爱心行动,也是感恩行动,因为我们也有遇到麻烦并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而当别人有难的时候,我们理应表示自己的支持和帮助。”

生活中,很多平常小事都是教育孩子奉献爱心、学会感恩的素材,比如,救助残疾人、帮助失学儿童、将自己不用的东西捐出去等等,都可以逐渐让孩子拥有一颗友爱的心。

很难想象,如果孩子不懂得给予,他们怎么可能拥有感恩之心。但如今很多独生子女存在自私自利的现象,对待穷苦的人、不幸的人没有同情心,不懂得关心他人。因此,父母要给孩子爱心教育,要引导孩子学会给予。

父母平时应尊重和关心孩子,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多给孩子鼓励和表扬,让孩子直接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浓浓的爱;在家庭成员以及邻里之间也要注意多多使用饱含友爱的语言,比如“你辛苦了”“我来帮助你”“谢谢你”等等;在长辈面前,父母更要表达一份关爱和孝敬,比如给老人泡一杯茶,端一碗饭,陪老人聊聊天、说几句贴心话,送个礼物等等。

阿诺德说:“爱心,使得软弱的人觉得这个世界温暖,使坚强的人觉得他高尚。”要想使孩子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家长必须让孩子学会给予自己的爱,让孩子懂得向他人奉献自己的爱心是感恩的实际行动,是幸福和快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