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好习惯从小培养
9975300000086

第86章 学会礼貌地道歉

张林浩10岁,是个精力充沛的孩子。不久前的一个早晨,张林浩和邻居伙伴追闹时不小心把一个老人撞了一下。看着老人略带痛苦的表情,张林浩急忙过去搀扶老人,嘴里连声说对不起,还说要把爸爸叫过来带老人去医院检查。老人本来想发火,但是看到张林浩态度诚恳,就叮嘱他以后小心点,然后挥挥手走开了。

做错了事,无意中伤害了别人,都需要及时向别人道歉。这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如果孩子蛮不讲理地冲着别人发火,而不反省自己的错误,只会让别人恼怒,必然会将事情越闹越大。到时候既毁了人际关系,又给孩子惹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对孩子一点好处都没有。

父母要让孩子认识到道歉的好处,即缓和人际关系中的不愉快,以便有个好人缘。当然,教孩子学会道歉,前提是让孩子首先知道自己错了。一些幼儿并没有是非观,即便是一个5岁的孩子,也未必能够完全理解自己到底哪儿做错了。因此,父母要帮助孩子区分对错。比如说:“当我们做的一些事情打扰或者伤害到别人的时候,我们应该对人家说‘对不起’。”

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他们要对道歉有更多的认识。如果孩子犯了错误,他不单要老老实实地表示歉意,还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弥补他人的损失。

到了一定年龄的孩子,开始懂得重视朋友关系、伙伴关系。所以,如果孩子与同伴之间产生了矛盾,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自觉地道歉,以此修复破裂的关系。当然,这时候孩子也可能会逐渐发现,有时候“对不起”只是一个形式,他们或许并没有在道歉的时候表现出诚意。

一天下午,几个孩子在院子里玩游戏。突然传来了一个女孩的哭声,正在厨房里忙碌的妈妈急忙赶出来,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儿子子林不小心把童雨绊倒在地,头碰到了水泥地上,痛得直哭。

几个孩子都在安慰童雨,而子林却在一旁不说话。妈妈关心地问童雨的伤势,发现并无大碍,于是替儿子向童雨道歉,并把她送回家。

回来后,妈妈对儿子子林说:“你将童雨绊倒了,她受伤了,你有没有说什么?”儿子撅着头说:“我对她说了‘对不起’。”妈妈说:“然后呢?就一句‘对不起’吗?”儿子显然认为自己道歉了,再也不必做些什么。

妈妈对儿子说:“你看到被你绊倒的童雨疼得在哭,你就没有想到要关心的问一句要不要帮她上药,送她去检查,或是把童雨扶起来吗?说了一句‘对不起’,然后就不管,不是真心的道歉。因为你没有用实际行动弥补自己的过错,你应该用行动来表示真心的道歉。”

最终,妈妈让子林认识到了错误。于是晚上,子林在妈妈的陪伴下来到童雨家看她。之后他们又开心地在一起玩,他们之间的关系没有受到影响。

不单是孩子,我们成人也经常会犯一个错误,那就是只在意有没有说“对不起”,而忽略了说“对不起”时的诚心以及弥补过错的实际行动。如果孩子将道歉当作履行义务一样,他的内心没有诚意,他的行为没有改变,那么他嘴里的“对不起”也就失去了意义。

因此,父母要让孩子知道,道歉是一种礼貌而有诚意的行为,不是流于形式,不是走过场,而且如果对别人造成的伤害较大,就需要做出补偿的行动。这就让孩子产生了一种责任意识,即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孩子才能真正通过道歉来化解矛盾,才会真正赢得尊重,获得好人缘。

另外,家长伤害了孩子的时候,也需要真心向孩子道歉。当你对孩子说出“对不起”的时候,孩子才会懂得自己伤害了别人时要向别人道歉。家长还应该帮助孩子改正不良的行为,尽量不要让孩子犯同一个错误。这样孩子才会有真正的进步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