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好习惯从小培养
9975300000082

第82章 节俭不等于吝啬

犹太巨商彼得巴耶很小的时候,家里非常富有。但是他的父亲从小就教育彼得巴耶要学会节俭。父母都是爱孩子的,所以在吃和穿方面,彼得巴耶的父亲给他提供好的,但是他的父亲容不得彼得巴耶浪费半点粮食,衣服要穿到不能再穿为止,否则绝不轻易丢弃。

一次,彼得巴耶的一双鞋子掉进了臭水沟,捞起来后鞋子上臭气熏天,于是他就把鞋子扔掉了。几天后他的母亲发现彼得巴耶的一双鞋子不见了,就问彼得巴耶:“孩子,你的一双鞋子怎么不见了?”彼得巴耶不以为然地答道:“哦,我不小心踩进了臭水沟,那鞋子上粘了臭味,我把他扔掉了。”他母亲听到这里,非常生气地说:“你马上把鞋子捡回来,快点,否则我和你父亲不会原谅你这种浪费行为。”最后,彼得巴耶只好把鞋子捡回来,经过母亲的清洗,鞋子没有任何问题。

彼得巴耶的父亲得知此事后,就教育他说:“孩子,金钱来之不易,希望你珍惜。生活即使富有,你也必须养成节俭的习惯,因为那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原则。这对你今后会很有帮助。”

见父母如此重视节俭问题,彼得巴耶深深意识到节俭习惯的养成是多么重要。后来在他的创业过程中,正是凭借节俭这一良好的习惯,才成就了最后的事业。

沃伦·巴菲特说:“如果你想知道我为什么能超过比尔·盖茨,我可以告诉你,是因为我花得少,这是对我节俭的一种奖赏。”可见,节俭却是是早就巨大财富的根基。

当代的孩子在优质生活条件下,花钱如流水。不合口味的食物、不满意的玩具,就算是刚买的,也会毫不客气地扔掉,浪费现象更是比比皆是。年幼的孩子之所以形成了这种不良嗜好,就是因为父母平时给予孩子的太多,才让孩子认为父母很富有,于是对父母产生强烈的依赖,这种不良风气的形成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和生活没有任何好处。所以父母很有必要引导孩子养成节俭的习惯。

节俭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但节俭不等于吝啬。吝啬是一种不良人格品质,让孩子养成节俭但不吝啬的习惯是做父母的责任。

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是美国19世纪的三大富翁之一。虽然他富甲天下,但是生活却非常节俭,然而他并不吝啬。他经常用身体力行的节俭行为教育自己的孩子,为的就是培养孩子节俭但不吝啬的习惯。

有一次,他和儿子逛街的时候,突然从口袋里掉出来1毛钱,儿子看到后并没有在意,但是洛克菲勒叫住了儿子,并在儿子面前弯下腰把一毛钱捡起来。儿子说:“请别介意,1毛钱算不了什么。”

洛克菲勒听了严肃地说:“你怎么能这样说呢,在银行里存1块钱,要整整2年才有1毛钱的利息啊!”

儿子接受了父亲的教育,从那以后,再也不忽视那小小的1毛钱。

虽然洛克菲勒连1毛钱都那么重视,但是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时,他向来出手大方,毫不吝啬。

帮助孩子养成节俭但不吝啬的习惯,首先要让孩子树立“勤俭节约光荣,铺张浪费可耻”的价值观。在家里不能娇惯孩子,对孩子的要求不能盲目答应,而应该合理的给予满足,不合理的一定不能迁就。不该浪费的,小到一张纸、一滴水也不能浪费。要跟孩子讲道理,不要看到孩子哭闹,就向他妥协,同时多跟孩子讲些勤俭节约的故事来激励他们。

另外还要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爱心品质。吝啬就是缺乏爱心的表现,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还不舍得给予支援就是吝啬的表现。所以,父母如果希望孩子养成节俭但不吝啬的习惯,就需要从小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爱心品质,让孩子知道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