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好习惯从小培养
9975300000080

第80章 养成有计划消费的习惯

卫娟的儿子花钱大手大脚,半个学期下来,铅笔、橡皮就不知买了多少。要是真的是用得着的也没什么可说的,可是孩子总把好端端的一块橡皮,用小刀割成花生豆一般大的小块,家里到处都是这种“花生豆”。铅笔也是用一半就扔。

卫娟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到了她发工资这天,她把儿子也叫到了跟前,拿出100块钱对他说:“这100块钱是给你的,以后每个月我发工资后,都会给你100元零用钱。你平时用的小文具都用这个钱买,不能再向我要钱了。另外,这些钱虽然由你自己支配,但是,买了什么要记得告诉我。”

孩子头一次自己管钱,觉得很高兴,满口答应下来。这招还真灵,孩子从那以后果然仔细起来。原来半截的铅笔又回到了他的文具盒里,家里随处可见的“花生豆”也消失了。这样几个月下来,他手里已经有了几百块钱的存款。

一天,卫娟带孩子逛商店,孩子兴奋地在玩具柜台前看看这件,又瞅瞅那件。最后他终于看中了一套小汽车,标价是300元。孩子高兴地冲着卫娟说:“妈妈,我想买这套小汽车。咱们家里还没有这样的呢!”而卫娟满不在乎地回答:“行啊,你自己有钱,买什么样的自己说了算。”

孩子高兴地说:“我正好有三百多块钱,我把钱省下来就是为了买这套小汽车的。省下的钱,我准备用来买一笨《黑猫警长》的书。”卫娟开玩笑道:“哦,原来你是有预谋的啊?不错,真有花钱的头脑。”之后,卫娟告诉孩子,零花钱不能乱花,而要省着,把钱花到有用的地方。

如今,很多家长都害怕带自己的孩子逛商场,因为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孩子总是不管不顾,只要是自己喜欢的,都要。父母若是不买,就在大吵大闹,甚至躺地打滚。这个时候,很多父母都会觉得尴尬、丢人,赶紧给孩子买了想要的东西,其实,这是助长了孩子的这种没有计划的消费。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需要的是理解金钱的意义,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首先,从小就要让孩子接触钱。儿童心理学家认为,3岁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次“反抗期”,此时独立自主的意识开始出现,产生了“我自己来”、“我自己能做”的自我表现欲望。在这个年龄阶段,家长可以开始教孩子识别各种钱币,还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存钱罐,不定期地给孩子一些小面值的钱币,让孩子将之存入存钱罐中。

这实际上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接触钱的机会。这样做,能让孩子在头脑中形成对钱的直观认识;而且,当孩子们看到存钱罐里的钱越来越多时,会有种“富起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其次,零花钱要给得适度。如今的孩子多半是家中独苗,父母对孩子的零花钱开支很舍得投入。通常都是孩子想买什么,家长就给多少钱,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满足孩子。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可取的。教育专家认为,定期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是培养孩子计划消费的最好方法。给多少零花钱,取决于家庭的经济状况,孩子的成长情况和零花钱的用途。而且如果决定了孩子零花钱的数量和时限,最好不要轻易更改。

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逐渐明白,父母的钱并不是取之不尽的,从而让孩子学会合理开支,同时孩子也会渐渐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做到理智消费。

再者,还要让孩子学会如何消费。父母要尽可能地创造一些条件,让孩子参与到自己的消费行动中来。比如上街购买自己需要的物品时,可以把孩子也带上,在耳濡目染中,无形中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

到了孩子自己消费的时候,父母只需教会孩子消费的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不要怕孩子在消费中吃亏,应该让孩子自己拿主意,让孩子自己去完成购物的全过程。

比如,一个6岁的孩子在一家小商店买回了几包方便面,并告诉妈妈说,1.6元一包。妈妈对此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提醒孩子,下次可以到旁边那家批发部去买方便面,那里的或许会便宜些。后来,孩子果然去了那家批发部问,发现只要1.2元一包。通过这样的比较,孩子得出了“批发比零售便宜”的结论。

最后,要教孩子学会存钱。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建立一个目标,让孩子在一定的期限内实现自己的愿望,从而享受到存钱带来的乐趣。比如,当孩子想买一个需要50元的玩具,家长则可以每天给孩子8块钱,让孩子将之存起来,等存满了一个星期后,孩子就可以拥有他想要的玩具了。

总之,培养孩子的这些理财意识,都是为了引导孩子合理的消费,让孩子养成节约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