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好习惯从小培养
9975300000078

第78章 再富不能富孩子

老吴是一家外资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挣钱很多。妻子自己开公司,是个女强人。40岁时才生下了唯一的儿子学坤。夫妻俩对这个来之不易的儿子宠爱至极,有求必应,只要儿子高兴就行。

学坤从小就很会花钱,而且出手大方,经常买玩具、礼品等送给同学和朋友。每次儿子拿到钱高高兴兴去买东西时,母亲总用欣赏的眼光,看着儿子颇为得意地说:“瞧我儿子,多会挑东西!”有朋友告诫她:不能太娇惯孩子。她却说:“还小呢!不懂事,大起来自然会好的。”就这样,任凭孩子挥霍,从不管教。

学坤十六七岁的时候,已经成了一个十足的花花公子,并与一帮爱挥霍的富家子弟成天混在一起。这帮阔公子告诉学坤,只有吸海洛因,才有“新贵族”的派头,看着他们吸食海洛因的样子得意而又傲慢,学坤也尝试着吸了起来,并很快染上了毒瘾。

有人将学坤吸毒的事告诉了他的母亲,母亲却怎么也不相信,还说:“我们这样家庭的孩子,再坏也坏不到哪儿去。”可是,令她往往没有想到的是,学坤不但吸毒,还渐渐参与起了贩毒,直到被公安机关受审的一刻,父母才如梦初醒,后悔已经晚了。

有一些家长,由于自己年轻的时候日子过的比较穷苦,不愿让孩子再受委屈,经历自己过去的生活,出于一种补偿心理,本着“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原则,总想把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时间一久,就极容易让孩子形成极度享乐的习惯。

还有一些家长存在这样的思想:金钱可以代表一切,也可以搞定一切。他们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而自己要做的就是花大价钱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去。尽量满足孩子和老师的一切条件就行。他们将孩子送到贵族学校去寄宿,送到国外去留学,岂不知,有些教育是金钱代替不了的。

那些金钱起不了作用的地方,正是父母的思想最欠缺、最需要弥补的地方。不要把钱看得太重,不要以为满足孩子的物欲就是做好的父母。要知道,财富可以传给孩子,但能力不能传给孩子,精神不能传给孩子,钱赚得再多,孩子没有能力继承也是白费。

教育专家指出,并非在子女身上投入的经济成本越高,对子女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越有利。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必须坚守一个原则,再富也不能富孩子。

洛克菲勒曾经是美国首富,但他给子女的零用钱少得可怜。他认为“过多的财富会给自己的子孙带来灾难”。

于是他制定了这样的规定:在他家,7—8岁的孩子,每周零用钱为30美分;11—12岁每周1美元;12岁以上每周3美元。零用钱每周发放一次,还要求孩子记清每一笔支出的用途,待下次领钱时交父亲检查。

所谓的不能富孩子,控制孩子的零用钱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孩子的对孩子的“穷精神”教育,让孩子适当的吃一些苦,懂得节俭和奋斗的道理。

大岛先生有一辆漂亮的丰田小汽车,每逢节假日常常带上全家人外出游玩。但平时,大岛先生从不让儿子搭乘自己的车去上学。

一天,儿子的气管炎又犯了,走路有点困难,他央求爸爸送他一程。不行!大岛很决绝的拒绝的儿子。儿子只好委屈地抹着眼泪慢慢向学校走。

当他艰难地走在十字路口这要过天桥时,突然看到爸爸正站在天桥底下等他。看到儿子之后,大岛没有说话,他接过儿子的书包,掏出手帕擦去儿子的泪痕,然后牵着儿子,缓缓地登上一级台阶。

走到学校门口时,大岛的眼圈有点发红地对儿子说:孩子,不要怪爸爸,你现在是学生,不能坐车上学。将来等你长大有出息了,一定能买辆比爸爸这辆更好的轿车。

这样的教子方式,在中国怕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人这样做了,也会遭到他人指责:“是亲生的吗?怎么能这么狠心啊?”还有的甚至会说:“我就是为接送孩子才买的车……”虽然国度和教育观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把孩子培养成材。可我们的父母却大多没有认识到:教育,应该把生活权、生存权交给孩子,让他们多一点挫折、多一点磨砺、多一点苦寒。因为“富而易污”、“富而失义”、“富而损志”。只有让孩子形成了勤奋的品质和能承受贫苦的能力,才能让让们的人生路走的更顺畅。

所以,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就像陶行知说的,让孩子“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业自己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