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好习惯从小培养
9975300000025

第25章 克服磨蹭的坏习惯

张舒学习成绩还不错,但就是做作业时很没效率。本来半个小时可以完成的作业,她要拖延至一个小时,有时都12点多了她还在做作业。更严重的是,如果父母不在一旁陪着、督促着,估计她一个晚上都完成不良作业。都上小学二年级了,为何还如此没有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呢?张舒的爸爸妈妈对此非常纳闷,他们常常抱怨:“这孩子做作业时,才写了几个字就开始玩彩笔、抠橡皮,10分钟写不10个字。”

不仅如此,张舒吃饭的时候也经常走神,窗前有小鸟飞过,它就会放下饭碗去看个究竟;本来要去刷牙,可是当张舒走进浴室就开始在浴池里玩起来,刷牙当然就放在一边了……这小家伙做任何事都这样,边做边玩、慢慢吞吞的样子,不仅耽误了时间,最重要的是事情没做好。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都会上演这样一出情景剧:早晨你叫孩子起床,他在床上磨磨蹭蹭;你叫孩子刷牙,他在那儿拖拖拉拉;你叫孩子赶紧吃早饭,他却要先玩一会儿玩具;任凭你喊破了嗓子说要迟到了,孩子却依然不紧不慢,根本不当一回事。许多家长为此伤透了脑筋,但常常束手无策……

没有时间观念,做事就容易磨蹭,只要孩子磨蹭,做事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由此可见,孩子缺乏效率意识与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有很大的关系。孩子,没有成人那种时间紧迫感,他们的时间概念比较模糊。孩子并不知道如果尽快把一件事情做好,会有什么更好的结果,他们也不认为自己慢一点有什么不好。

打个比方,成人们知道,自己上班和孩子上学一样,都不能迟到。但是孩子并不知道这个道理,爸爸妈妈上班和自己上学迟到了,对他们来讲都是无所谓的,他们想的只是眼前的事情。这些都是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的,特别是在幼儿园或小学初级阶段的孩子身上表现地特别明显,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会好一点。

当你发现孩子做事有磨磨蹭蹭的坏习惯时,千万不能不闻不问、掉以轻心,但是也没有必要表现出急躁情绪,急于求成。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找到孩子磨蹭的根源,运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

一、激发孩子的竞争心理。

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和肯定,他们原本就有竞争的意识,只要父母稍一激发,孩子就会积极参与到竞争中去。在生活中,适当增加一些紧张的气氛,能够增加孩子的时间观念和紧迫感,容易促使孩子养成做事讲究效率的好习惯,这对孩子日后的成长和精神的独立也有重要的作用。

当然,父母在给孩子灌输竞争理念时,不要误导了孩子。只有正确的竞争理念和正确心态才能促使孩子在良性竞争中获益。

二、让孩子尝尝磨蹭的后果。

孩子或许并不清楚磨蹭、拖沓有什么不好,他们的心里还不成熟,认识事情还不全面,他们不会想到磨蹭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影响。如果你想改掉孩子磨蹭的毛病,不妨让孩子尝尝磨蹭的后果,让孩子得到教训。

如果孩子起床的时候总是磨磨蹭蹭,就不要一遍一遍的去叫他了。由着他的慢性子,让他体验一次迟到挨批评的苦果。然后,父母再抓住机会,给孩子灌输一些关于讲究效率的道理,使孩子理解有效率做事的好处,他会自然而然地加快自己的速度。

三、反话正说,给孩子认可。

每个孩子都会重视父母对自己的评价,当父母表扬自己的时候,他们会很高兴,也会变得更听话。因此,如果你想批评孩子的磨蹭,不妨正话反说,把批评换作认可和期望,这样更容易打动孩子,使孩子按照你希望的那样——有效率地做事。

比如孩子磨蹭到很晚才睡,你与其一遍遍地督促,不如采用这样的语气:“我家宝贝已经是大孩子了,懂事了不少,用不着妈妈提醒,就知道早睡早起了。”反而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另外,当孩子按照父母希望的那样去做了,不论孩子做得好不好、效率高不高,父母都应该给孩子鼓励,强化孩子做事讲究效率的意识。看到孩子做得比之前有进步时,父母更应该赞扬孩子。比如说,孩子昨天起床后穿戴就用了10分钟,今天同样是这些“程序”,只用了5分钟,那就应及时地鼓励、夸奖:“你今天有进步,比昨天快一倍。”“从小做事麻利,长大必有出息。”这些语言能强化孩子的效益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