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好习惯从小培养
9975300000017

第17章 做事情前,先设想一下最糟糕的结果

赵星的父母是很明智的家长,他们很少对孩子说出自己的最高希望,而喜欢给一个孩子最低标准。

例如,赵星小时候学洗碗,但是害怕把碗摔破所以不敢尝试,赵星的妈妈就说:“没事的,大不了摔破几个碗,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你学会了洗碗才是最重要的。”于是赵星就无所顾忌地在水池里嬉闹,他完全把洗碗当作了乐趣,玩得不亦乐乎。

赵星学自行车的时候,总是悲观的认为:“自行车这么难学,我摔倒了怎么办?”因为顾虑太多,他总是不敢学。爸爸就说:“星星,你说如果你学习自行车,万一摔跤,最坏的结果会是什么?”赵星不假思索地说:“把腿和手摔伤了,会流血。”爸爸说:“就是呀,不过擦破一点皮,流一点血。可是如果你学会了,你就可以骑着自行车到处兜风了,那时候你多神气。你还可以骑着自行车去上学,在同学面前多威风。”

听爸爸这么一说,赵星开始动心了,他抛开了顾虑,学起了自行车。但结果并没有他想的那么严重,他不但没有摔倒,而且很快就学会了。

孩子们做事的时候之所以畏首畏尾,是因为害怕自己无法超越某一目标。做一件事情之前,如果你让孩子把最坏的结果预料出来,并做好接受它的心理准备。那么,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孩子内心的顾虑,让孩子敢于去挑战、去面对。

比如考试前,你对孩子说:“如果这次没考好,你觉得最差的分数是多少?”如果孩子说他这次考试最糟糕的分数为50分,就意味着他考出低于50分的成绩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时,你说一句“没问题,只要高于50分,你就成功了。”那么考试中,孩子就会放松身心地去答题,而不是老想着如果没考好怎么办。在这样的轻松状态之下,孩子往往更容易考出理想的分数。

生活中,家长往往会由于孩子没达到自己设想中这样那样的要求而感到失望,其实,孩子在面对事情时的心情也是一样的。当他们没有完成心中的高目标时,自己也会觉得倍受打击,而孩子的自信也正是在一次次打击之中消磨殆尽的。

如果每做一件事情之前,都让孩子先设想一下最糟糕的情况,就相当于让孩子自己给自己提前打了预防针,哪怕最糟糕的结果来临,他也不会承受太大的心理压力。

所以,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需要父母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与孩子一起学会这种“设想最坏结果”的方法。这样,孩子才会以平常心去应对挑战,充满希望地赢取更好一点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