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活用人体大药
9953700000002

第2章 中医经络穴位的神奇功能(1)

中医学的经络穴位理论

《韩非子·喻老》里有篇文章叫《扁鹊见蔡桓公》,大意是讲神医扁鹊去见蔡桓公,发现他面色微恙,似乎病症已经进入了表皮,劝桓公医治。桓公不以为然,于是扁鹊讪然退下。第二次去,扁鹊见病症已经侵入肌肤,再劝,依旧不以为然,碰了一鼻子灰的扁鹊再次讪然。如此反复劝说无果之后,终于有一次,扁鹊见了蔡桓公话都不说就闪了。蔡桓公纳闷,找人去问扁鹊为何如此。扁鹊对来人说:桓公的病症已经深入骨髓,我就算想说什么也晚了。果然没几天,蔡桓公突然病发不治身亡。中医和西医的观念差别在故事里表露无遗。后者认为,所谓生病,就是身体某个器官地方发生了病变,和其它地方关系不大,至少在最初关系不大。而中医却认为,。基本上,病症发展的顺序应该是这样一个过程:病邪侵入表皮→侵入经脉→深入腹脏对人体来说,病痛侵入表皮的时候比较浅显,很难发现征兆。因此不容易为人所注意。然而当它一旦进入经脉的时候,人体便有感了。因为在中医理论中,经脉的作用是不仅是运行气血,为全身输送营养,同时它也是人体的自然防御机制,能够将病痛分散,维持内外平衡。同时可以将内在的病痛反映到体表,形成诸如例如疼痛、皮肤色泽的变化、体表温度波动等诸多不同征兆。人们常说的“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便是这个道理。经络是联系气血和腹脏的通道,既然病变可以通过它表现出来,那么是否也能通过对经络施加刺激促进气血循换,让原本堵塞的道路畅通起来从而促进病变的消化排出呢?答案自然是毋庸置疑。无论按摩刮痧还是针灸火罐,都是借助这一原理对病痛加以治疗的。当然,若要有出色的治疗效果,对于我们这些相对缺乏中医专业知识的普通大众来说,了解人体经络的结构和作用自然是基础了。

人体的经络系统包含了三个大的部分——经脉、络脉和奇经八脉。而这三大部分之下,又各由若干部分组成。

经络系统

十二经脉:手太阴、手阳明、足阳明、足太阴、手少阴、手太阳、足太阳、足少阴、手厥阴、手少阳、足少阳、足厥阴

奇经八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十五络脉: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十二经脉各对应一支络脉,再加上任督二脉的支脉以及脾络,共有十五条。

这些经络就像人体的能量管道一般,疏导着体内血液、能量、养分及毒素的运转和排泄。如果经络堵塞,就会导致营养传输不均或者毒素无法及时排出,从而形成病痛。

而我们平常所谓的穴道,其实就是人体经络的节点。通过对不同穴道的刺激,其实就是在帮助疏导经络恢复正常运转,从而减轻甚至消除病症。

大家都知道,人体有108个穴位,这么多穴位,显然无需统统记住。我们只需要根据常见的症状,选择最重要的十二个穴位,记住它们所对应的治疗效果就基本足够了。

大椎穴——主要针对病症:鼻炎、肠胃炎、过度兴奋、脾脏不适、

曲池穴——主要针对病症:脑出血、多汗、三叉神经痛、肠胃炎、

环跳穴——主要针对病症: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腰骶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太冲穴——主要针对病症: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

合谷穴——主要针对病症:牙疼痛、青春痘、三叉神经痛、眼喉疾病、耳鸣、面部神经麻痹

足三里——主要针对病症:脑出血、肠胃不适、头痛、牙痛、鼻部疾病、心脏病、呼吸器官疾病

三阴交——主要针对病症:肠胃不适、失眠、脚气、痛经、月经不调、妊娠恶阻

委中穴——主要针对病症:坐骨神经痛、小腿酸软、肚子、脖子、腰部、臀部、膝盖等处疼痛

内关穴——主要针对病症:恶心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胸腹痛、心绞痛、痛经

涌泉穴——主要针对病症:神经衰弱、睡眠不调、高血压、晕眩、过敏性鼻炎、怕冷症、肾脏病

列缺穴——主要针对病症:促使血液流动,加速伤口愈合

复溜穴——主要针对病症:肾炎、神经衰弱、手脚冰冷、浮肿

当然,本书以后的章节还会针对不同的症状选择多个穴位,自然不仅仅只有下述十二个。不过,无论那个穴位,都是同该条经络的功能一直的。因此,把握住经络的临床症状,再选择相应的穴位,一般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或许你会觉得奇怪,为什么一个穴位涉及如此多的症状?而且似乎从头到脚都可以管到。

其实,这正是经络的奥妙。因为经络都是贯穿全身的,那么作为经络的节点,某个穴道除了问题,自然会影响整条经络所涉及的地方。于是,一个足底的穴道可以管到心脏,而一个头顶的穴道能够波及腿脚,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说了这么多,那么这些经络和穴位究竟在哪里?我们该如何找到它们,用什么方法为自己治疗呢?

别急!后面将会给你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