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考古故事总动员
9809500000052

第52章 独石教堂的发现

20世纪,考古学家把眼光投向了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东北部,高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平均高度为2500~3000米。地势高峻,重峦叠嶂,绵延起伏。因此,埃塞俄比亚有“非洲屋脊”之称。它是非洲文明古国之一,具有3000年的悠久历史。公元前1000年这里就已经出现了国家,到公元13世纪,建立了封建王国阿比尼西亚后改称埃塞俄比亚,意即“被太阳晒黑面孔的人”。

根据史料记载:公元初期建立起来的著名的阿克苏姆王国因先后遭到来自东方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入侵而逐渐衰弱,终于在10世纪末被扎格维王朝取代。11世纪初,扎格维王朝的王公拉利贝拉当上了国王,选定埃赛俄比亚北部山区的罗哈为都城,城名后来也改为拉利贝拉。拉利贝拉是个虔诚的教徒,为了显示其对上帝的一片虔诚之心,拉利贝拉国王特地从全国各地招募了5000名能工巧匠,在建筑大师锡迪·梅斯奎尔的带领下,花了30年左右的时间,不用任何灰浆或黏合剂,在埃塞俄比亚高原坚硬的岩层中凿刻出一座又一座独石教堂,共计有11座。被称为世界十二名胜之一。

20世纪70年代,考古队开始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寻找这种称之为独石教堂的建筑。

由于拉利贝拉国王的去世,在以后漫长的几个世纪中这一地区已远离商业大道,淹没在荒山野岭之中,据判断,古称罗哈的遗址在现在的首都之南约300多公里处。

考古队终日在千山万壑中、崇山峻岭中挖掘、寻找。经过几个月的清理,发掘,这颗被历史的尘土和沧桑岁月掩埋达5个世纪之久的世界古代的璀璨明珠,11座独石教堂再度放出瑰丽夺目的光芒。这11座教堂均埋在地下。当人们步入独石教堂,望着这镂空透雕的门窗梁柱、走廊通道,欣赏着教堂内部色彩绚丽、各具特色的浮雕饰画时,无不赞叹这世界罕见的奇迹。

考古队经过鉴定,得出结论,这些独石教堂的施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先是清土,即将覆盖在岩石上层厚积的泥土全部清除。其次凿“毛坯”,即从岩层上向四周垂直往下开凿,凿出一块块深达12~15米的巨大石块,这就是独石教堂的“毛坯”。最后是成形,即在那些巨石“毛坯”上外削内镂,精刻细雕,将整个教堂的内部结构和装饰,如柱顶走廊、浮雕塑像、装饰花纹等都在巨石里面凿刻出来,而门窗梁柱则是从里向外镂空雕就。由此,工程之艰巨,施工之复杂,技艺之精巧就可想而知了。在这组雄伟奇特,气势不凡的独石教堂中,规模最大的是梅法哈尼·阿莱姆教堂。梅法哈尼·阿莱姆意即救世主,故这座教堂又称为救世主教堂。它是由一块33米长,23.7米宽,11.5米高的红色岩石凿刻而成。整个教堂通体绛红,宛如一团燃烧着的火焰,又似一轮西下的落日,显得神圣而又庄严。救世主教堂内部共有28根石柱,屋顶呈碑形。阿克苏姆石碑是一种大型的石制纪念物,往往高达几十米,重400~500吨,与埃及的金字塔同样闻名于世。这种石碑已成为埃塞俄比亚古建筑的重要标志。这组教堂中最为精美的是玛丽亚教堂,在其天花板和拱门上,色彩绚丽的红、黄、绿等颜料绘成一幅幅几何图形和动物形象,色彩艳异,唯妙逼真。

凯尔教堂里发现了国王拉利贝拉的埋葬之处和国王的一些遗物。而要论造型奇特,则当首推圣乔治教堂,整个教堂被凿刻成十字架形,从上往下俯视,就好像是一个平放在地上的巨大的十字架。埃曼纽尔教堂内部则有宛如木柱式的石雕横梁,它的红墙构成了线条分明的几何图形。由于这些独石教堂是在不同大小和不同颜色的岩石上开凿的,因此,其颜色和大小各不相同,建筑样式也各具特色,无一雷同,但都有古老的阿克苏姆式的石碑尖顶、门、窗和象征性的横梁。在教堂之间有壕沟、桥梁和岩洞互相接通,这些过道本身又构成了一个个内院。

独石教堂,让人神往其魅力的同时,也不禁感叹建造者的智慧与辛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