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人间百味(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9755100000022

第22章 汉上琴台和知音

文/金荣光

一个地方,原来很不起眼,鲜为人知。往往由于一个偶然的原因,就声名大振。

汉阳闹市钟家村就是这样一个地方。相传在很远以前,由于这个地方出了一个善知音律的钟子期,后来,不知在什么年代,又建立了古琴台,钟家村从此就名振国内外了。

古琴台在建筑规模上,不如黄鹤楼那样宏伟浩大,也没有李白、崔灏那样著名的诗人为它题诗作赋。可是古琴台的名气,并不在黄鹤楼之下。古琴台有一种最美好的东西——人生知己篇,它像一块巨大磁铁,吸引着国内外志在高山流水的人们,千里迢迢来这里寻求知音。

传说两千年前,这里本是古云梦泽地方,处处都是沼泽湖泊。那时,俞伯牙从远方乘船来到这里。伯牙抚琴,子期知音,两人结为好友。后来,二人约定转年中秋在这里相聚,但不幸子期早逝,伯牙悲痛欲绝,碎琴断弦。伯牙摔琴谢知音的佳话,就千古流传下来。

两千年,日转星移,沧桑变化,古云梦泽变成月牙湖,钟家村早已建成文化宫;琴台周围,松柏苍翠挺拔,林木翳然。古琴台主体建筑是一栋金碧辉煌、彩梁画栋的殿堂,檐下匾额上书苍劲有力的“高山流水”四个大字。堂前就是伯牙抚琴的遗址。一座汉白玉方形石台中有一方碑,碑上有“琴台”两字。整个琴台,宁静致远,余韵悠长。

从琴台回来,辗转反侧,不能成眠。人与人之间应有一种深厚的友谊,有了这种情感,才会越险阻以奋进,才会产生浑重的力量。

我读中学的时候,正是国民党统治的黑暗年代。同窗好友张君,常常借我一些革命书籍看,像高尔基的《母亲》、斯诺的《西行漫记》、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这些书外面都包上书皮,写上《化学》、《物理》等。逐渐地,我懂得了人活着要有远大的信念,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从此,我走上革命道路。一九五七年后,我的一位老师被打成“反党分子”,下放到一个远离北京两千余里的山村劳动改造,一度思想绝望。老师的老师,我党的一位高级干部,冒着很大风险去探望他。告诉他:“你现在才三十余岁,就是从现在革命,你的来日也很长。”几句话,把我老师的热情点燃起来。知音是要有共同理想,共同追求的,不然,难成知音。

古琴台在历史上虽屡遭兵燹、火灾,自然灾害,人们却一次又一次修复起来。它已是人民心上的一座丰碑,它仿佛在说:“人生最好多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