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气象缩影
9747500000048

第48章 驾驭天气

1969年8月,美国等国家进行了一次抑制风暴“黛比”的试验。以加勒比海东部巴巴多斯岛作基地,花了3个月的时间,动用了一艘一端插入海水的专用船,10艘工作船,24架飞机,数以千计的气球和浮标,7个人造卫星,由7所联合机构以及美、加的大学和独立研究实验等人员1500人,对云型、温度、风速、洋流以及海水盐分等等,分别作了数百万次的测量,测量资料全部输入电脑。

在“黛比”飓风眼墙外围两次撒播碘化银,由于催化作用,在原来眼墙外围发展起一个新的眼睛,老眼墙随即消失,使飓风眼扩大了,能量以分散的形式重新分配,最大风速降低了30%,受灾害的程度相应地减轻许多。这个重要的成就是动员了大规模的人力和物力才获得的,是人类驾驭天气的起步。

科学的发展,使气象观测和预报技术日益自动化。一个由电脑控制的世界——“天气控制中心”开始形成,经常接收由两组不同的人造卫星所供应的资料。第一组卫星供应接收到的当时天气的各种资料;另一组卫星供应接收到的设在全球地面自动气象台、海洋仪器浮标站记录的资料,包括有关温度、湿度、水流和风速等。加上从系留气球、气象火箭、飞机、船舰等观测到的资料,组成一个全球性的较完整的立体观测系统。天气控制中心的电脑,将各种资料集中输入天气预报系统中,进行数值预报计算等。然后,处理中心再将计算结果以气象分析图、雨量分布图、天气预报图形式输出,发出天气预报和灾害警报。

天气控制中心的电脑还能自行检验校正,编制每天、每月和全年的气象观测资料报表,一天就可完成。由于对天气现象形成的物理过程和物理原因了解和分析得详细快速,气象观测和预报日益可靠、高效和快速了。

英国在人工控制天气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利用“调节大气中静电屏蔽层”的方法,可以在大范围内控制天气的晴雨。

1981年7月29日,英国查尔斯王子同黛安娜举行婚礼。从事天气控制研究的英国气象学家别出心裁地拟定了一个计划——代号为“晴——雨行动”,为婚礼增添新奇色彩。婚礼开始了,气象学家们果然创造了大自然的奇观:在伦敦,先是用人工降下了一场倾盆大雨,然后又在天空中人造出两道巨型彩虹。当婚礼进入高潮时,在教堂镀金圆顶上空有一道明亮的光柱垂直悬挂着,光辉灿烂,而伦敦上空的天气风和日丽。

1982年4月1日,英国科学家首次使用激光催雨的方法,制造了一场大雨,这种方法是把强大的激光射向指定的云层,激光使云层中的部分小水滴发生电离,使一部分小水滴带正电荷,而附近的小水滴带负电荷,并汇合成一个较大的水滴,在降落途中又不断吞并其他小水滴,然后形成降雨。

日本科学家设计了一种“人造山脉”降雨的办法,它适用于沙漠地带。人造山脉用玻璃纤维制成,外面涂上聚四氟乙烯,长10000米,宽1000米,高600米,利用湿润空气遇“山”后沿坡爬升,遇冷凝结成雨。以色列科学家发现,有一种细菌具有催云化雨的作用,如果能大量培育这种细菌,用来制造大雨,将是最经济的。

前苏联科学家研究出人工降雨的新办法。在晴天,人们用功率很大的喷雾机向空中喷水雾,并把雾喷到足够的高度。上升气流将水雾带到高处,5分钟后就会在3000米的高空形成堆积云。喷水雾使空气温度降低,还会使空气中原有的水汽凝结成细水滴。用这种方法向空中每喷射1吨的水雾,可以获得1000吨的雨水。

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在人工控制天气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设想沿英国西海岸布置一系列电极,使大气层的对流层中镁原子电离,产生一个密度可变的静电屏蔽层。然后,调节它的密度,即可控制气团的运动。

到21世纪,人们已有能力驾驭天气了。那时候,如果有什么地方发生干旱,急需播雨时,电脑接收到信息后,就会作出决定,建议在指定的海域上,加速蒸发海水。人们发射火箭到选定海域,在水面散布一层能由生物分解的无害染料或油质分子层,助长蒸发的速度;几小时后,雨水就会在干旱的地方降落。风调雨顺的日子定将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