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战车王国
9747200000014

第14章 坦克的发展历程

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出色表现,奠定了其帝王的基业。因此,战争结束后,坦克的发展不但没有停止,反而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各国的陆军不约而同地走上了装甲机械化的道路。时至今日,坦克“王朝”的江山仍然稳固,已经传了三代:50年代是陆战之王一世统治时期,60~70年代由陆战之王二世统治,80年代以后就是陆战之王三世的天下了。

二战后直到50年代未,各国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设计生产了新一代的坦克,这些坦克与它初登“王位”时相比,显得更为成熟,首先是火力有了很大的增强,中型坦克火炮的口径达到90~105毫米,重型坦克则达到120~122毫米,能够发射各种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并开始采用火炮双向稳定器、红外夜视仪、光学侧距仪、机械模拟弹道计算机,大大提高了射击精度。其次是防护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装甲更厚,车体前部装甲厚76~127毫米,炮塔前部装甲厚110~200毫米,有的达到220毫米,并且更加重视形体防护,也就是把坦克的外形设计得不易被击穿,比如,把炮塔设计成半球形,车体前装甲设计成呈55~°60°的倾斜角,当炮弹不是垂直的命中坦克时,只能在装甲板上滑一道伤痕,而不会击穿。有的坦克装了三防装置。自动灭火装置也开始采用。防护能力提高了,坦克的重量也有所增加,中型坦克达到36~47吨,重型坦克达到50~60吨。另外,坦克的机动性能有了很大的发展,普遍采用坦克高速柴油机,发动机功率达到382~596千瓦,坦克最大速度达到50千米/小时以上,最大行程达到500千米。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坦克有:苏联的T-54、T-55中型坦克;美国的M48中型坦克,M103重型坦克和M41轻型坦克;英国的“百人队长”中型坦克,“征服者”重型坦克;法国的AMX-13轻型坦克。

进入60年代以后,“陆战之王”开始受到反坦克武器的挑战,其中有两次最为严重,大有逼其“退位”之势,最终导致了改朝换代。

第一次挑战是反坦克导弹诞生,它导致了“陆战之王”二世的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1944年,德国法西斯为了对付苏联的坦克,由其陆军武器局制定了代号为“X-7”的反坦克导弹。但它的诞生确实绐刚刚戴上“王冠”的坦克带来了不祥之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反坦克导弹得到迅速成长,终于在1974年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给了坦克一次狠狠的打击。“陆战之王”一世的宝座受到严重的震撼。于是“陆战之王”二世勇敢地迎接了这次挑战,促使它的本事不断增长,并用新的技术和招数来武装自己,这就是60年代出现的战后第二代坦克,也就是第一代主战坦克,它的火力和综合防护力达到或超过以往的重型坦克的水平,同时还具备中型坦克机动性强的优点,在作战中可以同时发挥两种坦克的作用。这样一来,发展传统意义的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就失去了价值。于是在坦克的家族中,不再有中型和重型之分,出现了坦克兄弟的“新老大”——主战坦克,从此,坦克步入了“现代社会”。主战坦克具有和重型坦克差不多的体重,达到36~57吨,有的甚至达到60吨,但并不像重型坦克那样笨重,这是因为它的装甲虽厚,但却机动灵活,而且外加了许多其他的防护设施。而且,主战坦克的火力变得更为强大,普遍采用105至120毫米的线膛炮。除了火力的强大之外,更重要的是射击的精度更高了,因为,主战坦克普遍采用了现代化的火力控制系统。这种火控系统以火控计算机为中心,由火炮双向稳定器、各种传感器,测距仪、观瞄仪等组成。主战坦克虽然重,却很灵活、敏捷,最大时速已达50千米/小时,从静止起步加速到每小时32千米的速度只需12~16秒,这表明现代坦克不仅跑得快,而且爆发力好,能够急起急停,这样可以使坦克做出各种复杂的动作,摆脱反坦克导弹的追踪,减少被击中的机会。这一代主战坦克代表有:苏联的T-62、美国的M60系列、德国的“豹”1系列、英国的“奇伏坦”、法国的AMX-30等。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反坦克武装直升机的崛起,又对坦克构成了新的更大的威胁。特别是80年代以后,反坦克导弹的新产品——自动制导式导弹装上了武装直升机,使武装直升机对地面装甲目标的攻击能力大大提高,而且还出现了专用的反坦克直升机。反坦克直升机在火力、射程、精度、视野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地面坦克。于是,又有人对坦克的“王权”提出质疑,预言“坦克作为陆战主要兵器的地位将会让位给直升机”。这时,“陆战之之王”二世只好让位于“陆战之王”三世,也就是第二代主战坦克。它的总体性能有了显著提高,大多采用120毫米或125毫米的高压滑膛炮。有的坦克炮有自动装弹机,发射弹种较多,甚至可以发射反坦克导弹。一般都可击穿500多毫米厚的优质钢装甲。直射战距离1800~2200米。作为最先进的主战坦克,它们普遍装备了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火控系统。同时,防护力大大提高,除尽量改善防弹外形,降低车高和加大前装甲倾角外,几乎都采用金属与非金属复合装甲。机动性能与上一代也不可同日而语。代表型号有:苏联的T-64、T-72、T-80系列、“黑鹰”,美国的M1A1、M1A2,德国的“豹”2系列,英国的“挑战者”系列,法国的“勒克莱尔”系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