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土植物是指生长在盐碱土上的植物。在我国盐碱土大多分布于内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海滨地带。因所在地地面蒸发大,排水不良,或因地下水位高,或受海潮影响而形成盐积化。盐碱土指土壤中可溶性盐含量相当于干土重的1%以上,有的可达3%以上。对于植物来说,土壤含盐量在02%以下,对植物的生长没有妨碍,在02%~05%之间时,仅对植物幼苗有危害,而在05%~1%之间时,大多数植物便不能生存了,只有一些耐盐的植物可以生存,如西瓜、棉花、甜菜等。当土壤含盐量在1%以上时,则只有特殊适应于盐碱土的植物才能生存,这就是盐碱土植物。
盐碱土对植物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盐碱土可以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即由于土壤中可溶性盐分多,使土壤渗透压提高,植物不能吸收水分而最终导致植物死亡。其次,盐碱土对植物有毒害作用,可以使植物细胞中毒,由于盐分在植物体内的积累,使原生质破坏,蛋白质合成受到阻碍,从而使植物生长发育不良。尤其是盐分过多还阻止了气孔保卫细胞中淀粉的形成,进而影响气孔关闭,植物体内水分散失很快,极易使植物发生枯萎。最后,盐碱土还对植物的根系有直接的杀伤作用,如碳酸钠和碳酸钾,都可以导致根系死亡。此外盐碱土对土壤的结构也有破坏作用。
那么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盐碱土植物生存的奥秘是什么呢?经科学家们的深入研究才发现,生长在盐碱地上的植物都具有非常巧妙的抗盐和耐盐的本领。通常按照它们对盐碱地适应方式的不同,可以将盐碱土植物分为三类。
(1),聚盐性植物。这类植物能适应在盐渍化土壤上生长,能从土壤里吸收大量可溶性盐类并把这些盐类聚积在体内而不受害。如碱菀,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抗盐害“英雄”,它的体内所含的氯化钠竟高达499%,简直成了天然奇咸的“咸菜”。又如盐角草,它的叶片极小,植株多汁液,细胞原生质内不仅含盐很多,而且含水量也很大。但是奇怪的是,这些植物非但不受盐害,而且它还能吸收大量的水分。其奥秘在于:吸收进植物体内的盐的钠离子已经与细胞中的有机物化合了,不仅不会使细胞的原生质受到盐害,而且由于细胞中含盐量的增多,增加了细胞液的浓度,提高了渗透压,因此使根系在土壤中能够从土壤可溶性盐中争夺到对生命极其宝贵的水分。这些植物还有碱蓬、黄须菜、盐爪爪等。其中,黄须的抗盐能力是很突出的。黄须又叫做盐吸,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肥厚多汁,呈棍棒状,上面长了许多绒毛。黄须的根系非常发达,能使土壤变得疏松、渗透力加强。人们曾经在盐碱地上种过一年的黄须,结果,75厘米深的土壤中含盐量仅剩余01%,难怪人们称之为“吸盐器”。
(2)泌盐性植物。这类盐生植物也可以将大量的盐分吸收进自己的体内,但与聚盐性植物所不同的是,吸收进体内的盐分并不在植物体内聚积,而是通过茎叶表面的分泌腺(盐腺),把所吸收的过多的盐分排出体外,以淡化自己。就如同人与动物通过汗腺排汗一样。被分泌出的盐分在茎、叶的表面形成晶体,经过风吹雨打后,便洒落地上。这类植物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避免自己遭受盐害折磨的。如柽柳、补血草、芦苇以及红树科中的许多种类。有趣的是,如果将这些泌盐性植物种在无盐分的土壤上时,它们的出“汗”本领也随之消失了。
(3)不透盐性植物。这类植物一般仅能生长在盐渍化程度较轻的盐碱地上。这些植物的根系对盐的透性非常小,所以尽管它们生长在轻度盐碱地上,但几乎不吸收或很少吸收土壤中的盐类。其品性就如同荷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这类植物有盐地紫菀、盐地风毛菊、田菁等等。
盐碱土植物在形态特征上也具有很典型的特征。如多矮小、干瘦,叶片退化或无叶,有的叶片则呈肉质,具有特殊的储水细胞。气孔下陷,表面积减少,体上具有白色绒毛以反射阳光减少水分散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