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现代交通(世界科技百科)
9746600000029

第29章 交通隧道探幽

人们为了发展经济,克服重重困难去征服和改造大自然。为了适应交通运输的需要,尤其要满足远途运输的需要,人们铺设了地面铁路。后来,由于地面交通运输过于拥挤,铁路伸向空中,修建了高架铁路,又伸入地下,铺设了地下铁道。为了在山区铺设铁道,人们不畏艰险,开凿了大量隧道,使铁道能通行无阻。

最早的铁路隧道是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街道下的地铁隧道,它建于1844年。这是世界上首先使用带通风管道的隧道,也是首次使用明挖法施工的隧道。但在崇山峻岭中要挖隧道只能使用暗挖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凿隧道的技术也日新月异。意大利人索迈勒发明了冲击式凿岩机,它以压缩空气作动力,使隧道开挖速度提高了3倍,这是挖掘隧道工程中由人工凿眼向机械化转化的里程碑。美国人首先发明并使用电钻及炸药爆破技术来开挖隧道,可以说,美国是世界上现代化隧道开挖技术的发源地。

从此,许多新的开凿工具和卓有成效的爆破技术相继发明,并一直沿用到现在。

我国是世界上铁路隧道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每年修建隧道最多的国家,平均每年约建隧道120座。到80年代末,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铁路隧道已达4800座以上。铁路隧道数量仅次于我国的国家是日本,约有3850座。

此外,人们研制并修建了缆索铁路斜坡隧道,作登山之用。最长的一条建在奥地利,隧道内可通行一对缆索铁路客车。

为征服大自然,英国人决心在伦敦泰晤士河下修建水底隧道。法国人早于18世纪中期就提出同英国人共同修建英吉利海峡隧道的设想。现在这个设想已成现实。这是一条双管海峡隧道,隧道全长4926千米,其中有37千米位于海底40米深处。两条隧道直径都是73米,可通双层列车。一条供巴黎至伦敦的客、货车通行,另一条供穿梭列车通行,专门载运乘汽车穿越海峡的人员及车辆。在两条隧道间,每隔375米设有一条直径45米的服务隧道与两主隧道相通。这是为解决通风和维修而设的。从巴黎乘火车至伦敦,由原来5个小时(包括轮渡)缩短为3个小时,每年客运量达2000多万人次,货运量约为2600千吨。这是欧洲迄今为止最大的一项土木工程。

日本修建的青函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峡隧道之一,全长5385千米,海底部分长233千米,最深处离海平面240米。

在水下开凿隧道,辅设水底铁路,在勘探、设计、施工等各方面难度都远远超过在地面辅设铁路。我国虽然尚未开凿过水下隧道,但在西南等多山地区,地形复杂,为发展当地经济,我们的铁道工程部门和人员发扬了大无畏的精神,克服了罕见的困难,在我国修建铁路隧道的数量占了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