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谦卑的人有福
9693100000008

第8章 故事里套着故事(节选)

什么叫过度的善良?

那就是“你这个人太好了!”什么叫过分发展的善行?那就是“你对我太好了!”这两个“太好”,对身受其惠的人形成很大的压力。

一个绝处逢生的家庭

十八岁的女儿跟着远亲走了,走向一座遥远的大城,那城以前从未与她家发生直接的关联。进城后两个星期就汇钱回家,那是一笔大钱,她家从未见过那么多钱。可是第二年,女儿十九岁的时候,汇来的钱更多。女儿二十岁的那年,她们家盖了新屋,女儿二十一岁,祖父祖母干干净净死在医院里。女儿二十二岁,二弟考上高中,三弟进了初中。

做母亲的常常在深夜痛哭,她红肿的眼睛始终没有多大改变,她的粗腿完全消下去了。做父亲的满口牙齿都坏了,牙痛折磨了他十几年,他可以反攻了。他索性把牙齿拔光,换上全副假牙,看上去年轻不少。他站在那里顶天立地,腰疼的老毛病不药而愈。

女儿二十四岁,原来的贫民窟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豪华的东西,电视机、冰箱、摩托车,源源进入每个家庭。这些东西他们也照样往家里搬,人家有什么,他家就添置什么。

虽然年年月月添东西,却总是没见女儿回来。

一种矛盾的痛苦

女儿二十八岁了,远行十年,始终没有回家。

她的父亲三令五申叫她不要回家,回来探亲的只有她的照片。

做父亲的得了一种病:胃痛,也许不是胃,是心口。有时是隐隐作痛,有时痛得满床打滚。他有钱看最好的医生了,医生问他多半在什么时候发痛,他说饭后。他隐瞒了另外一半:如果有人当面提起他的女儿,他立刻脸色骤变,疼痛如绞。

老二大学毕业了,变成知识分子了,他也到遥远的大城里去,在那座大城里学以致用,跻身上流社会。据说某公对他颇为赏识呢,可以说前程似锦。可是他有他的忧患。某公一旦知道我有一个什么样的姐姐,那可怎好,有这样一个姐姐,叫我怎样管理别人,叫我怎样追求理想对象,姐姐是我前途上的地雷。我居然是依靠这样一个女人的资助完成学业。这实在可耻,恨不得年光倒流,重新来过。

她到大城里来捞钱怎会是为了我!世上哪有这种事,还不是自己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结果连累我一辈子!

他希望这姐姐马上死掉。他当然不会跟她见面。他也不愿意再回原来的家,因为老家一定有人问:“你姐姐现在怎么样?”

过度的善良会摧毁它的本身

为什么要把这个故事告诉你,因为我在笔记本上找到两段话,一段出自莎翁笔下:

过度的善良会摧毁它的本身,

正像一个人因充血而死去一样。

第二段话没有记明出处,莫非是我自己感想?

任何一种冲动(包括善行)不可任其过分发展,否则即是崎形。足以毁坏全体。

什么叫过度的善良,那就是“你这个人太好了!”什么叫过分发展的善行,那就是“你对我太好了!”这两个“太好”,对身受其惠的人形成很大的压力。心理学家一致告诫我们不可长期生活在压力之下,那会得精神病的,然则如何避免呢,防患于未然,当然是首先不要接受别人的“太好”。

我承认这件事很难做到。以前面所讲的故事为例,一个年轻人,有人帮助他去读大学,叫他如何拒绝,不过世上确有坚辞各种优惠的人,可惜世人无法了解他。

第二个办法是接受,然后补报。我想大家对这个办法都没有异议。问题是,以“过度的善良”发展为“过分的善行”,有时叫人无法补报。以前面所讲的故事为例,那个弟弟如何补报他的姐姐?

恩能生怨,恩即是怨

在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那弟弟认为姐姐妨碍了他的前程,妨害了他的名誉,他由受益人一变而为受害人。这样就有了摆脱精神压力的可能。

看来那弟弟也是个善良的人,唯其善良,才觉得那无法补报的恩义折磨他,才必须由受益人转换成受害人解除心灵上的压力。否则,鸟见虫来到嘴边,吃掉也就是了。

别看鼓词儿不登大雅,在鼓词儿里面男女分手的时候,女的流着泪对男子说:“多想我的坏处,别想我的好处。”

这句话包含着启示,这句话就是告诉那男子如何解除心理的压力,希望他自我调整身份为受害人。

大官失势、富商破产的时候,照例有一群人想他的坏处,想自己这些年追随他依靠他,受了多少颐指气使,听了多少呼来喝去。尤其是那大官的太太,那富商的子女,把他们当做门下食客,何尝尊重过他们,甚至,某年某月某日,大官把一个好缺高缺给了别人,使他饱尝挫败之苦。

这么一想,他就认为多年来种种迁就,种种忍让,种种趋势逢迎,已经对某公的提拔是一种报答。

他再三核算之后,决定换一个趋势逢迎的对象,即使那人是某公的政敌,他也庶几无愧。

这种人也很善良。

恩怨恩怨,恩能生怨,恩即是怨,怨即是恩。

行善、助人本是好事,但凡事都应该有个度,否则会过犹不及。真正的爱,不是一味地无私给予,而是要让对万能够有能力做自己的救世主。输血不如造血更能挽救一个人的命运。适度的爱,是送一缕风,助他人飞翔;过度的爱,是一个重物,系在他人展开的翅膀土,限制了所爱的人飞行的高度,“过度的善良会摧毁它的本身。”仔细品味作者的这句话,才能懂得做人之道的精深与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