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零费用经营
9681000000012

第12章 后记

当今,我们正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每个人也都在思考财富、追寻财富、创造财富、分享财富。这个时代既造就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也造就了许许多多充满传奇色彩的财智人生,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既熟悉而又新奇的新世界。特别是对于我这个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来人,心中总是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在几千年的传统经济中“0”代表虚无,曾几何时,到了知识经济时代,“0”代表一个巨大的变数,一切创造的源头,当今世界竟然如此神奇地演变在我们的面前!社会把我们被动地卷进了时代潮流,我们又不知不觉地跟着冲起浪来,而今我们竟然还享受着冲浪的无穷乐趣。也就是在这样一种所见、所闻、所获、所思的激励下,产生了最初提笔著述《零费用经营》一书的冲动。

我一直认为经济理论是一个高深莫测、浩瀚无边的领域,而我作为一个企业家、一个职业型经营管理者、一个微型的经济细胞体,要想在这个领域里舞文弄墨的确是件高不可攀的事情。当初也就是凭着一个梦想,一股子不服输的憨劲才跃跃欲试。好在我们时遇这个千载难逢的财智时代,我自己有长期在企业工作的实践,有成功与失败的感悟,有对经济活动的观察与思考,有师长同仁们指点迷津,特别是有许许多多的白手起家、从无到有、创造奇迹的成功案例,这些都为我著述《零费用经营》一书垫了底、壮了胆、加了油。现在看起来,写书的过程,与其说是赶鸭子上架习作课题的过程,不如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充电学习的过程。我也发现在撰稿增厚的同时我自己也在同步成长。这真是著作一本书,胜读十年书!

书本终归是要提交给广大读者的,因此,我在著述时,力求从当代经济运行轨迹中,从当今企业生存状况中,从商人下海拼搏的历程中,找到表现经济行为的灵魂、奥妙和神韵,收获它创新的辉煌成果,探索知识经济的思维方式,挖掘它内核中的“脑白金”,提炼东方商业文化特色,放在一种时代化、通俗化、大众化、人文化的背景中去思考。同时,我还在文字表现上注重事实,多用案例,力求内容丰富,立意新颖,观点鲜明,文风严谨,语言活泼,审美艺术,融可读性与实践性、可操作性为一体,使它既有学术理论价值,又有实践运作价值。所有这些企求的目标都源自父母在我幼小劝学时的教诲:“书中自有黄金屋。”从此以后我在书山中执迷不悟,淘金不止。《零费用经营》这本书是否符合我的初衷?是否达到这个效果?是否有一点点“黄金屋”的影子呢?是否也有读者可淘的金子,哪怕在书卷中能闻到一点点金子气息呢?现在只有诚恳地接受广大读者的评点了。我只是期望从抛砖引玉中找到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看到与时俱进中的距离。

后记丑媳妇总得见公婆,在这本《零费用经营》即将出版发行之际,我心中一直躁动不安的是,因为我自知能力有限,水平有限,书中一定存在诸多谬误,这不是说上一句在所难免的话能搪塞过去的。我衷心地希望,我的读者、我的同仁、我的老师们随时斧正,并为零费用经营理论的形成慷慨赐教,因为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我还要向读者敞开心扉的是,《零费用经营》不是我凭空臆造的,它首先是我们这个时代经济发展实践的产物,我的作用仅在于对它进行了挖掘、加工、整理。零费用经营理论也不是我随意发明的,它首先是千千万万成功企业、千千万万财智代表们长期努力的结果、不断创新的结晶,我的奉献仅在于借花献佛般进行理论的总结和系统的推广。无论这本书的理论水准怎样,无论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如何,无论广大的读者评价怎样,我要说的是:“对于这本书,我是用心写的,敢负责任的!”

人的一生充满着无数的挑战,我这一生也和同辈人一样应对过许许多多的挑战,也做过许许多多的事情,但我深切感受到对《零费用经营》的研究是我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事情。既然我与《零费用经营》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后我还要义无反顾、孜孜以求地把《零费用经营》的理论探讨研究继续深入下去,我还要写出它的姊妹篇。《零费用经营》不是经营活动的“宝典”“秘笈”,但它涉及面很广,时代感很强,智慧度很高,知识性很厚,对它的研究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是不可穷尽的。也许我现有的研究成果还仅仅是起步,还只是“盲人摸象”寓言中的似像非像。既然《零费用经营》是在实践中渐趋雏形的,它也要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地发展、丰富和完善。可是,对于这么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以我个人的绵薄之力去构筑它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我是一个常常失落于种种局限之人,我迫切需要知识与智慧,需要理论与艺术的抽象力,需要各方面的帮助。因此,我殷切希望,凡对《零费用经营》感兴趣的工商各界、企业团体、研究教学机构或专业人士与我合作,共同努力将《零费用经营》发掘下去,推广开来,应用到实践中,使它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也欢迎《零费用经营》的读者们随时反映质疑和咨询,欢迎大家的争论批评,我一定悉心接受并乐意为之服务。

在《零费用经营》出版之际,我要衷心地感谢许多资深的专业行家的赐教指点,特别是要感谢禹露先生、霍克先生、苏晋云先生、王文斌先生、李强先生的理论指导。同时,还要感谢黄显梅、凡卓、易铭、戴跃进、曾柽、陈思所提供的各种支持和帮助!

经济管理出版社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的帮助和支持,沈志渔总编、勇生主编、张艳编辑和林晶为本书付出了宝贵的劳动,保证了本书的出版质量,由于他们的编审斧正才使得书稿雕琢成器,增辉添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当然,我还要感恩为我们带来财智人生的伟大时代!

2006年5月26日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