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9617200000001

第1章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赏析】

《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的首篇,《关雎》这一篇名是从诗篇第一句中摘取而来的。

关于《关雎》的分章历来有两种方式。一种全诗分五章,每章四句。另一种是全诗分三章,第一章四句,第二、三章各八句。在此,笔者取第二种分法。第一章是总述,以雎鸠和鸣在河之洲上起兴,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第二、三章则从男主人公方面落笔,“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以洲上生长之物来写他在未得淑女之时的思念之苦,彻夜翻来覆去,睡不踏实;再说他求得淑女与之成婚后,将千方百计同她鱼水和谐,使她心情欢乐舒畅。如果说第二章是近于现实主义的描写,那么,《关雎》的第三章便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主人公此时已完全沉浸在爱情获得成功的美好憧憬中了。

《关雎》是我国爱情诗之祖,全诗采用“兴”的表现手法,先以物起兴,以河洲之物而起兴,后又以事起兴,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这种用法寄托深远,有文已尽而意有余之效。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用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及描写人物的生动性。例如,“窈窕”为叠韵;“参差”为双声;“辗转”既为双声又为叠韵。并用这类词或修饰动作,或摹拟形象,或描写景物,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此诗虽非句各叶韵,但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却保持了古代诗歌自然淳朴的风格。

用韵方面,这首诗采用了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我国两千多年来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且整首诗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该诗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此诗言切而意婉,通篇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史记外戚世家》曾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所言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