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9617100000157

第157章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

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赏析】

南宋时金人多次攻入扬州,破坏之惨重令人目不忍睹。李好古将重点放在自己保卫家国的责任上,所以其立意就先高出众人一筹。此外,词人把自己不能“馘名王,扫沙场”的原因,归结为兴亡的关键、维扬屡遭破坏的根子都因为统治者不纳忠言。

在写法上注意了两个结合:一个是写景与抒情结合。词中写景的地方只有四句:“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作者不仅仅用沙、草、天、路这些单调的景物,为我们展现了维扬劫后的荒凉。又逐次为它们加上“平”“浅”“长”“茫茫”等修饰语,从而共同组成一幅辽远、凄迷的图画,正好象征着作者惆怅的心情。

一个是伤今与怀旧的结合。这首词目睹扬州破败景象,痛悼国家不幸,这是“今”;可是词篇中又有“几兴亡”一句,接下去还有“千古英雄成底事”,这是“旧”。同时这一句也奠定了下片的基调,暗示自己也像历史上的无数英雄一样,壮志难酬,只能“徒感慨,漫悲凉”。下半阕开头五句写自己少年时的志向。词人年轻时就有降服中行说和“馘名王,扫沙场”的雄心壮志,甚至像祖逖那样衷心报国。这样,有千古、少年时、目前三个时间层次的结合,使抒情的背景就非常开阔,作者因国事而生的忧虑也就特别深广。

这首词直接写到维扬的是前面五句和最末两句。前五句写见闻,结尾处点维扬,全词自然构成一个整体,中间的感慨部分则正好处在包孕之中,这样能使结构紧凑,抒情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