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管理者把批评下属当作自己立威的重要手段。殊不知,没有什么比批评更能抹杀一个人的雄心,在你立威的同时,下属的工作热情也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培训员工是企业的重要工作之一,作为管理者,能否把兵练好直接关系着整个团队的未来发展。要想赢得部下的认同与拥戴,就必须严格要求,对于个别的落后者,该批评时就要毫不留情地批评,但批评时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往往这个时候,被训者难免垂头丧气,灰心绝望,所以领导者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学会“打完巴掌揉三揉”。
凯瑟琳是一家大型跨国企业的部门经理,她对员工的要求向来严格,大家私下里对她奉行的铁血惩戒措施意见颇多,但碍于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也不好说破。
由于公司业务十分繁忙,凯瑟琳所在部门的工作量比平时增加了近一倍,因此她专门召开动员会,要求大家提起精气神,努力工作。谁知道,刚开完会的第二天,竟然就有人迟到,而且迟了整整半天,对此,凯瑟琳感到十分气愤。
办公室里,凯瑟琳不问青红皂白,一顿训斥,迟到的员工自知理亏,虽然低着头一言不发,但心里却有苦衷。他本想着早点到公司,把堆在手头的工作都搞定,谁知道火急火燎地出了门,车却坏在了半路。好不容易找人帮忙,把车拖到最近的维修站,匆匆忙忙来了公司,结果还没来得及工作,便遇到了如此严厉的批评。
凯瑟琳的批评,严重挫伤了这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他无精打采地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根本无心工作,领导大吼大叫的震怒表情以及失望的眼神都令他难受万分,在这种消极思想的影响下,这位下属的工作效率也越来越差。
当员工犯错误时,大多数管理者都会无意识地把员工当成出气筒,大声责骂员工,甚至小题大做、严厉批评,殊不知,这种不冷静的举动,往往会抹杀一个人在事业上的雄心。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作为管理者,一是要把握好批评的尺度,二是要找到合适的批评时机。此外,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员工改正错误,而非发泄不满,所以一定要考虑对方能否接受,只有令下属愿意接受的批评才是适宜的批评。
062不要当救火队员,让员工自己解决难题
不少企业管理者热衷于帮助下属解决问题,并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到自豪,实际上,这种“保姆式”的管理是非常不明智的。一个高明的管理者不会给员工当救火队员,他们会把权力下放,让员工自己来解决。
一般来说,下属在工作上对上司都有或多或少的依赖,当他们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怎样解决,而是向领导请示。如果管理者开了帮下属解决问题的先例,他们便会变本加厉,把那些问题统统交给领导,而自身的能力却越来越退化,久而久之,管理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沦为下属的保姆。
为了避免成为整个团队的救火员,管理者一定要学会充分借助“外脑”的力量来解决问题。美国的杜邦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化学公司,这家公司的快速发展就离不开管理层“巧借外脑”的管理智慧。
在杜邦公司发展初期,尽管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人数不少,但他们的精力和时间大多都耗费在管理员工上,根本无心去研究市场情况,也无力为企业发展作出更长远的规划。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研究室成立了。该研究室是由受过专职培训的经济学家组成,这些专家对杜邦公司的一切经营状况都十分清楚,他们的工作内容就是着重研究全美和全球的经济发展现状、结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此外,该研究室还会有针对性地调查与杜邦公司产品有关的市场动向,以及与杜邦公司利益相联系的经济动向,并对其进行分析和预测,进而为杜邦公司高层的决策提供准确必要的依据。
事实证明,这个智囊团的存在,帮助该公司作出了一系列正确决策,杜邦公司的业务范围也从刚开始的化纤、生物、医药、石油等领域,扩展到电子、运输等其他行业,项目数量更是达到了1800种之多。
亲自帮助员工解决难题,纯粹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不仅坏了规矩,还打乱了原本的管理部署,反而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一个高明的将军,永远不会亲自冲锋陷阵,而是把这些交给手下的士兵,企业领导者也是一样。借助下属的能量以及“外脑”的智慧解决问题,才是节省管理成本、提高团队工作效率的明智之举。
063公平考核,让每一个员工放心
考核员工的工作业绩是企业管理者的例行事务之一,一般来说,企业都有比较完整的考核制度,管理者只需依据考核制度对每个员工进行评估,确定其薪酬等级以及实发工资数目即可。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员工却常常大呼“不公”,这就涉及到考核制度的制定以及执行问题。
衡量员工的价值一定要用同一把尺子,如果仅仅因为有人业绩太差,就给他换个短点的尺子,那么业绩优秀的员工必定会感到不公平。所以,管理者一要保证考核制度的公平性,二要保证制度执行的公平性,不管是谁,工作考核时一律按制度来,绝不讲半点情面,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员工放心,不会因考核不公而影响他们的工作情绪。
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曾说:“红豆就是要给每个人创造公平竞争的机会,不管你来自哪里,什么学历,只要你有能力,在红豆就不愁没有机会!”事实上,红豆集团也一直坚定不移地贯彻着“公平考核”的优良传统。
在选团支部书记时,红豆管理层既没有按照个人意愿指定人选,也没有选择“空降式”的“外来和尚”,而是在外贸制衣车间里展开了一场竞争上岗的演讲比赛。只要有参选意向者,都有均等的竞选机会,比赛由评委会现场评分,保证公平、公正和公开,每位参选的员工都是当场公布成绩,谁得分最高谁就可以成为新任的团支部书记。
在红豆集团,没有所谓的“关系户”,一切都是以绩效为导向,只要你的工作能力够出众,那么根本不愁得不到重用。最终,一名来自车间一线的工人王奎凭出色的表现当选为团支部书记。王奎学历不高,家乡远在安徽偏远农村,但他工作努力,很有上进心。当选后,他激动地说:“如果不是竞争上岗,作为一名一线工人,很难有这样的机会参加公平的竞争。”
红豆公平竞争的考核机制大大激发了员工们的工作热情,企业的生产效率也随之提高。在红豆集团,69个三级企业团支部的237名团干部,全部都是公平竞争上岗,没人搞小动作,也没人拉关系,集团通过这项制度让每名员工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员工安心了,队伍也就团结了。
只有给予下属公平竞争考核的机会,帮助他们实现个人价值和人生目标,企业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管理者要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就一定要公平考核,最好将考核透明化,这样每个员工对考核内容都能做到心中有数,自然也就能安心工作了。
064决不把褒奖留到第二天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人类本性中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作为企业管理者,恰当地赞美员工,不仅能让对方有一个好心情,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员工们有值得称赞的地方就要毫不犹豫地褒奖,也决不能把褒奖留到第二天。
从人性角度来说,有时候一句简单的赞美也能给人带来温馨与振奋的情感体验,所以当我们想改变他人时,为什么不借助赞美的力量呢?当然赞美也要讲究技巧与方法,如果褒奖下属的方式不对,往往就会好心办坏事,不仅没能起到褒奖的作用,反而会给对方留下虚伪的印象,如此一来就得不偿失了。
杰克·韦尔奇曾就任于一家大型公司,当时他的职位是一个有前途的工作小组的主管。在他的办公室里有一部专用电话,方便直属的采购人员随时与他交流工作事务。在与这些采购人员谈话的过程中,韦尔奇从来都不吝啬对下属的赞美,哪怕他们在工作上的进步是极其微小的,他也会马上给予褒奖,而不会将这种褒奖留到第二天。
只要采购人员能让卖主降低价格,哪怕降低的幅度很小,也可以给韦尔奇打电话。对于采购人员打来的电话,韦尔奇是相当重视的,不管当时是在谈生意还是和秘书交谈,他都会停下手头的工作,亲自接电话,并毫不吝啬地对下属取得的成绩给予赞美:“你真是能干,居然让每吨钢铁的价格又降低了5分钱。”随即,他会坐下来写一封简单的贺信给这名采购员。
尽管韦尔奇褒奖员工的行动只是象征性的,而且过程也显得含糊而紊乱,但事实证明,这种褒奖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采购部门的员工不仅工作热情高涨,而且体会到了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因而工作主动性也大为提高。
当下属向你汇报工作时,从内心深处是渴望得到承认与赞美的,如果管理者当时不作出任何反应,必然会令他们感到失望,即便第二天给予褒奖,也很难弥补他们精神上的失落,难以起到鼓励对方的作用。所以,作为企业管理者,千万别把褒奖留到第二天。
065荣誉是工作激情的助燃剂
从员工的职业发展角度来看,追求更高的荣誉是他们获得成就感的重要途径和目标。马斯洛在需求层次理论中讲到:当人们的基本生存以及生理需求满足以后,便会转而追求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这里所说的自我实现,即是荣誉的内在表现形式。所以,作为企业管理者,要给予下属适当的荣誉,以便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进而激发其工作潜能。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荣誉激励,一般来说,荣誉激励主要包括工作成绩的晋级、升职、选模范、评先进、公开表扬以及精神奖励等。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这种激励手法不仅能重新点燃员工们的工作激情,更重要的是成本低廉,其激励的效果也比物质激励更为持久。
不同企业所采取的荣誉激励措施往往是千差万别的,但其目的一致,都是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著名的美国IBM公司专门设立了一个“百分之百俱乐部”。员工们将加入该俱乐部看成一种顶级的荣耀,因为只有那些完成年度任务的员工,才能被批准成为该俱乐部的会员。
一旦员工加入该俱乐部,他和他的家人便会第一时间受邀参加非常隆重的聚会。尽管没有实质性的荣誉头衔,但这种做法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光荣,所以,公司的雇员全部都将获得该俱乐部的会员资格定为奋斗目标,工作效率自然会随之提高。
日本电气公司则采取了“自由职衔制”,公司取消了“代部长、代理”、“准”等一般普遍管理职务中的辅助头衔,并采用“项目专任部长”、“产品经理”等与业务内容相关的头衔,更重要的是员工可以自由加以职业头衔,这种做法受到了员工们的普遍欢迎,头衔更响亮了,干劲自然也就更足了。
一个高明的企业管理者,能够充分借助荣誉的激励方式,把员工们“比、学、赶、超”的动力充分激发出来,从而鞭策他们保持和发扬好成绩。但荣誉激励也要讲究技巧,一是要满足员工的自我实现需求,二是要大胆公开承认员工的贡献,最关键的一点是不能吝啬头衔和名号。
此外,每家企业都有各自的特点,企业管理者在选择荣誉激励措施时,也要有针对性。只有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员工具体心理需求而设计出的方案,才能起到好的激励效果,反之则会流于表面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