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嘉庆帝师:王尔烈大传
9480200000042

第42章 尔烈压倒(1)

王尔烈受命领旨,外放江南,出任戊戌科乡试主考官。试毕,当即传出“压倒三江”之誉,闻名朝野。然而,没过数月,朝堂大内,却又轰然炸出“尔烈压倒”之语,飞扬上下。看官要问:这又是怎么回事?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王尔烈受命领旨,外放江南,出任戊戌科乡试主考官。试毕,当即传出“压倒三江”之誉,闻名朝野。然而,没过数月,朝堂大内,却又轰然炸出“尔烈压倒”之语,飞扬上下。看官要问:这又是怎么回事?

原来此议盖起于戴衢亨身上。

戴衢亨,字荷之,一字莲士,取其“出淤泥而不染”之意,故以称之。他是江西大庾人,即今大余人。清代江南,称之为“三江”的,有二说,即有“大三江”、“小三江”之分。“大三江”,即指江苏、浙江、江西,这三个带“江”字的省份。古代,人有由北向南望而定左右的习惯。魏禧《日录杂说》云:“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江北望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据此说,江右即江西,江左即浙江,江中即江苏。“小三江”,指以苏州为核心,其东称江左,其西称江右,而苏州居中,即称平江。那么,王尔烈这次主考江南的“三江”,指的是哪些地方呢?“大三江”与“小三江”都包括了。他这次主考江南,初时遭受“小三江”士子的戏弄,他以力战群儒的姿态和鸿才,为塞北夺得一光辉称谓,誉之为“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塞北一地一天一圣人”,这已是名满天下的佳联了。

其实并非江南傲慢,这里多有才俊辈出,士子林立。仅苏州一地,自清代以来,仅康熙、乾隆、嘉庆三朝,就出了包括状元、榜眼、探花在内的三鼎甲者,拥有五十六名。其中名号有记载的,就有:常熟孙承恩、昆山徐元文、吴县缪彤、长洲韩菼、长洲彭定求、常熟归见肃、长洲陆肯堂、常熟汪绎、长洲王世琛、昆山徐陶璋、常熟汪应铨、长洲彭启丰、吴县张树勋、吴县陈初哲、长洲钱棨、吴县石韫玉、吴县潘世恩、元和吴钟骏、武进杨廷鉴、武进吕宫、武进庄培因,以上为状元;常熟严虞谆、常熟缪曰藻、昆山徐颋、吴县吴毓英,以上为榜眼;长洲秦 、昆山叶方蔼、昆山徐乾学、昆山徐秉义、常熟翁叔元、吴县徐葆光、吴县潘世璜、吴县吴廷珍,以上为探花。这些人中,一门三鼎甲者,就有:彭定求(兄)、彭宁求(弟)、彭启丰(孙),潘世恩(弟)、潘世璜(兄)、潘祖荫(孙),徐元文(父)、徐乾学(兄)、徐秉义(弟)。要说清朝的孙毓桂(祖)、孙毓汶(弟)、孙如汉(孙),当然,其是出自王尔烈之后的。而出自王尔烈之前的,也包括明代之前那些叔侄状元,祖孙状元,翁婿状元,同母异父状元,两朝武状元,父子各占三元,三试分占三元,这诸多佳话,纷纷盛况,就不用提了。

其以前情形,王尔烈是知道的。他想,本次乡试,我能不能为平江与江中以外的地方,包括江左、江右,即浙江、江西,争出一名状元?哪怕三鼎甲也好。在他初阅士子履历,又看其投递的名刺与诗帖文本,发现江右即江西大庾的戴衢亨很见苗头。但他发现时,已为朝廷所用,充军机章京。于是,他通过乾隆帝,让其参加乡试,果然告竣,但并非占元。这年,乡试为春闱,会试为秋闱。于是,他与文华殿大学士,分管礼、吏、户三部的权臣和珅打赌,说是科状元,非戴衢亨莫属。这也是和珅有意挑逗,引他说出的话。和珅想以此为把柄,积累一起,准备拿王尔烈一款。他也知道,王尔烈为太子永琰的老师,又深得乾隆信任,不好轻易弹劾。然而这科会试,戴衢亨亦未占元,会元为泰州缪祖培。亏着乾隆有眼力,殿试拔戴衢亨为进士第一,成鼎甲魁元。这里也有王尔烈的鼎力帮助。其实,江西戴氏,早已是名宦之家,科甲名门。其父戴第元,号良圃,乾隆进士,授翰林编修,官至太仆寺少卿;叔均元,字修原,号可亭,乾隆进士,授翰林编修,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傅;兄戴心亨,乾隆进士,授翰林编修;戴衢亨,乾隆状元,授翰林编修,官至协办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戴氏人称“江西四戴”,也有称其为“戴氏四翰林”。但是,这个“戴氏四翰林”的称谓,出了三十年后,居然变成了“三翰林”,少了一翰林,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事出在戴均元身上。要说戴均元,也是个好翰林,很有作为。在乾隆朝时,以刑部侍郎身份出视河南卫河疏浚工程时,官吏皆畏其清正,无敢以半点马虎。嘉庆年间,升任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傅,一路走来,一帆风顺。但是到了道光朝,却遭贬了。原来,道光皇帝登极后,就开始修墓,这项工程,交付他来承办。不巧的是,道光帝陵宝华峪地宫筑完后,发现渗水,道光帝降旨曰:“河南卫河疏浚,工程做得那样完备,唯朕百年吉祥之地,却如此疏忽。”遂被除名,革去一切官职,夺掉一切功名,只落个员外郎,回江西大庾老家,养老去了。至此,“四翰林”变成了“三翰林”。当然,“四翰林”中的戴均元翰林事,是出自王尔烈身后的事,与王尔烈无关。这里说说,也就是作为补充,求取一个完美罢了。

“三翰林”事外,还有“三关外”之说,都是有关王尔烈的。王尔烈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辛卯恩科二甲一名,即传胪公。这科所以称之为恩科,是因乾隆生母皇太后钮钴禄氏八旬圣寿,乾隆以为吉庆,特诏告天下,增设一科贡试。这科会试主考官,为内阁大学士刘统勋、左都御史观保,殿试取中黄轩为状元。是科上下相临两科,即上科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己丑科,会试主考官,为吏部尚书刘纶,吏部侍郎德保,殿试取中陈初哲为状元。下科,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壬辰科,会试主考官,为新升任的内阁大学士刘纶、兵部侍郎觉罗奉宽、内阁学士汪廷玙,殿试取中金榜为状元。而在此前两届会试,即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癸未科会试,主考官为刑部尚书秦蕙田、吏部侍郎德保、兵部侍郎王际华,殿试取中秦大成为状元。看到这里,人会发现,这先后四科会试主考官,都有德保、观保,且德保两任。那么,这个德保、观保,可谓何人?说来,堪称显赫,且出关东。其家先祖,名石都图,吉林将军管辖之吉林府永吉县亮马桥屯人氏。其家为满族正白旗,满姓索卓罗氏,汉译姓石,世代农耕,祖辈力田,勤劳节俭,尤重读书。到了石都图辈,其家开始发科。他有二子,即富宁、永宁,于雍正二年(1724年),乡试同登举人。永宁五子,长子观保、次子德保,于乾隆二年(1737年),会试同榜进士,同授翰林编修,又相继为翰林院掌院学士,且同时就任礼部、工部尚书。永宁三子巽斋成进士,四子野溪孝廉、五子仁圃成举人。德保子英和成进士。英和二子,长子奎照成进士,次子奎耀成进士。奎耀子锡祉成进士。石氏,自雍正二年(1724年)开始登科,至道光十五年(1835年),先后111年间,祖、父、子、孙五世十三人,其中七进士、五翰林、一举人。科甲鼎盛,关东称奇。昔时,在京城东直门外,有地称“石家花园”,即石家居宅。此事,在英和著《恩福堂记》一书中有详载。我是二十七年前,在北京前门琉璃厂购到此书的,视为典藏珍籍。石家后人,自英和辈,改姓为英,以后也是名人辈出,长盛不衰。其家,所以改石姓为英姓,这也是因英和所著《恩福堂记》一书引发的。清代文字狱过重,后人为避此祸,而更改之。其书,虽册薄,不厚重,但影响颇巨,尤其对于其家,可称开代之作了。由于德保二任会试主考,观保一任会试主考,他们兄弟二人又都是关东即关外人氏,故其任主考官事,被称“三关外”。那么,这个“三关外”之说,还有什么寓意?这与“三翰林”有关,亦与“压倒三江”有关,更与“压倒尔烈”有关。自“压倒三江王尔烈”声名传出后,紧接着便出现了“压倒尔烈”之说。有一首民谣,这样在京师之地流传,云:

压倒三江王尔烈,压倒尔烈三翰林。

压倒翰林三关外,压倒关外和珅阴。

有人说,怎么将和珅扯上了呢?这不仅是与和珅扯上的事,而且与和珅有关。又有人说,王尔烈是忠厚人,素有“好老王”称谓,怎么会与和珅结怨?

说来话长。

本书开头,不是说,王尔烈赴京应试,在国子监附近,魁元客栈门前的花园里,无意间逢遇乾隆帝。乾隆帝得知他是关外老家辽阳人时,有意要为老家争出一个状元不可,因此才冒王尔烈名出试考场,这才出现了两个“王尔烈”试卷的事吗?就在这节骨眼中,和珅出现了。和珅的公子丰绅殷德,也参加了这科考试。和珅想为自己的儿子丰绅殷德争出一个状元来,便暗示正主考刘统勋,将“王尔烈”名字换掉,填上公子丰绅殷德的名字。其实,这是很容易办到的事。因为他是文华殿大学士,正主掌考试大权。然而由于刘统勋正直,没有认可,他的这个阴谋才没有实现。但是,他通过下面的耳目,发现王尔烈已经知道了此事。便想加害于王尔烈,并以此要挟,想封住他的嘴。可是,和珅毕竟是个聪明人,知道乾隆冒了王尔烈的名字下考场,就清楚此事非同一般。于是,他便转阴为阳,转贬为褒,转踩为捧。即在王尔烈考场获捷后,他力荐王尔烈为太子嘉亲王即后来的嘉庆帝的老师。因为他深知,嘉亲王永琰,性情暴烈,放荡不羁,先后已经赶跑三个老师了。他把王尔烈推上来,不仅要看王尔烈的笑场,还要置王尔烈于死地而后快。这一招,可谓转阳为阴,转褒为贬,转摔为蹬,一举将王尔烈拿下。因此,他又接二连三地使出手段。头一招手段,就是用“江西四戴”,即四个翰林中的三个,也就是戴第元、戴衢亨、戴心亨出来压他,故形成了“压倒尔烈三翰林”一说。当他发现,“三翰林”中的戴衢亨,又出自王尔烈任江南乡试主考,取中状元,有些一时难碰时,便又动用了第二个招式。这个招式,就是他用二任德保、一任观保为主考,并都是出自关外人,称之为“三关外”者,来压王尔烈,故又出现“压倒翰林三关外”之说。其实这些,都是操纵在和珅股掌之内的,又都被人所看出的,故人们称其为“压倒关外和珅阴”。“阴”即指阴险、阴毒、阴损,阳奉阴违、阴谋诡计,也有阴阳怪气、阴魂不散的含意。这是对和珅品格的写照。别说,这些事连起来,便形成了这首歌谣。

其实,王尔烈何尝无觉!亦是看在乾隆帝的份上,又见他是乾隆帝的红人,不与他计较便是。其实,和珅也早就看出了,于是抓紧武装自己。他见自己儿子丰绅殷德没有当上状元郎,没有披上红袍,便取另一招。乾隆的第十个女儿,也是最幼女儿,以和孝固伦公主称之。因她貌似乾隆,为最爱之。乾隆曾曰:“汝若为皇子,朕当必立为储。”她性刚毅,臂力大,能弯十石弓,常上校场射猎,受赏优渥。无论他出巡在外,或木兰秋狝,即围猎取乐,或微服私访,园中游园,戏班观戏,接来送往,甚至接待使节,常常把和孝固伦公主带上。和孝也是讨人喜欢,天真活泼,机智伶俐,好说好笑,性格晴朗。但也不免有些单纯、平白、简单。一次,和珅陪着乾隆与和孝,易装微服,在北京珠市口大街,经过商市时,见天意成衣铺,有一件红花呢夹衣,和孝看着,就不走了。于是,和珅立即掏出身上带的二十八两“大清镇库”纹银,购了下来。然后,双手捧给和孝,致使和孝一蹦多高。乾隆在一边看了,说道:“看你,又要爱卿破费了。”有人听了说,和珅在京师地面,买东西总要出银两。其实,这也是他在乾隆面前装出来的,表示自己清正廉洁,公买公卖,公平办事,背后的阴毒,全掩盖住了。单说,这次引乐了和孝公主后,和珅马上来了个出句:

“天意铺中天意成。”

乾隆马上对道:

“地经市上地经赢。”

蓦地,和珅又了一句,道:“这要有王大人王传胪王尔烈在场,说不定会续成更好的佳章呢。”

他的这话,是想到乾隆正在重用王尔烈,便也牵扯上一句,以为试探。

乾隆听了,说道:“王爱卿诗词是好,但我们也不能虚了此行。”随即,乾隆又吟哦出两句,致使这首诗完整形成。前后加一起,这首诗是:

天意铺中天意成,地经市上地经赢。

人间若得添嘉华,当是无晴也有情。

没想,这诗竟撮合得乾隆与和珅成了儿女亲家,和孝公主很快嫁给了丰绅殷德。这样一来,朝廷上下,更没有人敢惹和珅了。和珅据此,权势更大,抓紧了权柄。

这事可把嘉亲王永琰恨坏了。

在王尔烈陪永琰寻找木鱼石,体察人情,问俗民间时,永琰示意王尔烈,寻机除掉和珅。当他示意这事时,攥了攥拳,说和珅权势太大了。果然,后来永琰继位成为嘉庆帝,处置和珅时,曾让和珅穿上一件又窄又瘦的马蹄袖服。和珅见朝服太瘦,伸不出手,便说:“朝服袖口太瘦。”嘉庆听了,笑道:“不是服袖太小,是你拳(权)太大了。”

这话原来即起自于此。

其实,嘉庆帝要处置和珅,还不仅因此,是想到和珅还有更大的阴谋。开初时,即永琰为学子,正在读书,王尔烈为师时,他便鼓动永琰,大骂老师王尔烈是关东“鞑子”。本是放荡无羁的永琰,经他这一鼓动,竟敢用石砚掷打老师王尔烈。当和珅看见,即便这些事,都没能拆散永琰与王尔烈的师生关系时,便想出了更为阴险的手段,那就是要加害于皇太子永琰,从而达到根除王尔烈的目的,想来个一箭双雕。这事永琰岂能不知?

大清王朝前期惩治贪污腐败甚严。

史载,仅乾隆朝就有: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三月,以云贵总督杨应琚经营缅甸首饰为罪名,令明瑞代之,赐杨应琚自尽。三十九年(1774年)七月,乾隆帝发现浙江布政使调任甘肃巡抚的王亶望,在执行以指捐监集银,以度荒年时,其以此为名,泛收银两贪弊严重。然后,将王亶望调回浙江任巡抚,这时,派钦差阿桂赴甘肃,察出王亶望任甘肃巡抚,将监银收入自己囊中。于是,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大开杀戒。七月三十日,将王亶望于浙江就地正法,令后任甘肃勒尔锦自尽。将王廷赞绞监候。到本年十月,陆续正法的甘肃官员有五十六名,流放四十六名。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四月,山东巡抚国泰贪污案起,赐其自尽。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五月,江西巡抚郝硕以勒派属员银两罪,赐其自裁。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二月,以格绷额索取和阗等地伯克银两罪,就地正法。乾隆六十年(1795年)六月,福建亏空案发,总督伍拉纳、巡抚浦霖处斩,道、府、州、县获罪者甚众。然而全国最大的贪官、权臣和珅,竟隐藏在乾隆身边,非但没有得到处置,有时还得到乾隆的怂恿。乾隆曾对他说:“你我结为亲家,已是一家人了,你喜欢多要几个钱,也无妨,那些御史们说,就让他们说去吧。”因此,致使他变本加厉,贪赃更加猖狂起来。待乾隆去世,嘉庆着手查办时,和珅贪污折成银两多达八万万多两,相当于全国国库四年收入,当时全国人口仅两亿多,相当每人四两白银。

大清王朝前期还大兴文字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