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长江三峡
9474500000005

第5章 长江三峡之西陵峡(1)

(一)概况

西陵峡西起秭归县香溪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全长约76千米,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以险峻闻名于世。西陵峡得名于宜昌市南津关口的西陵山,即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称)的西边,故名。不过,巫峡与西陵峡并不相接,在它们之间,有一段长约47千米的香溪宽谷,宽谷内岗峦起伏,远隐近现,江宽水阔,水平如镜,这里是三峡地段的主要农耕地带。西陵峡中险峰高耸,夹江壁立,峻岭悬崖横空,奇石嶙峋,环云蔼翠;浪涛汹涌,飞泉垂练,银瀑飞泻;古木森然,翳天蔽日,景象万千,醉人心扉,身临其境,可以赏花草,游峡谷,识鸟音,掬清泉,亲溪水,观巴风,听楚韵,览大坝,正契合了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此地江山连蜀楚,天钟神秀在西陵”的赞誉。

西陵峡峡中有峡,大峡套小峡,峡峡相连,它又分东西两段,中间为长约31千米的庙南宽谷所分割;西段包括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和崆岭峡;东段包括灯影峡和黄猫峡。然而,兵书宝剑峡和牛肝马肺峡已经名不副实,“兵书”“牛肝”“马肺”都被移走,“宝剑”已淹没江底。

西陵峡历史上以峡长山奇、滩险流急、航道曲折、行舟惊险而著称,昔日峡中礁石林立,水流如沸,泡漩翻滚,汹涌激荡,惊险万状,有著名的泄滩、青滩、崆岭滩三大险滩,正如白居易所形容:“白狗次黄牛,滩如竹节稠”,不过,现在险滩均已沉于江底,惊险万状的“崆岭滩”“鬼见愁”“鬼门关”已成为历史陈迹。如今的西陵峡是壮丽的景色依旧,但汹涌的恶浪不再有。江面风平浪稳,水流平缓,船只畅行无阻,如履平川,但荡气回肠的气势和绮丽的景观仍然让人屏息仰止。两岸橘林遍坡,黄绿相映,硕果累累,峡风阵阵,醉人心扉,美妙的景观与悠久的人文历史令海内外游客流连忘返。

西陵峡无峰不雄,无溪不美,无洞不奇,无壑不幽,无瀑不秀,无一处不可以成诗,无一处不可以入画,遍布着许多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最著名的是神奇莫测的石灰岩溶洞,仅从南沱到南津关间,就有大小溶洞174个,它们镶珠嵌玉般点缀在两岸幽深险峻的峭壁上,怪石突兀,姿态万千,足以让游人观赏不尽。其中较大而又著名的有石龙洞、白马洞、三游洞等。此外,西陵峡还有黄陵庙、陆游泉等古迹,峡北的秭归则为屈原的故乡,更有举世闻名的宏伟工程葛洲坝和雄踞世界水利史之冠的三峡大坝修建于此。

西陵峡风光精彩无限,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在这里吟诗作赋,挥毫泼墨。屈原、昭君、陆羽、白居易、元稹、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寇准、陆游、冯玉祥等众多的历史名人都曾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诗赋。其中,郭沫若《过西陵峡》一诗描绘了西陵峡壮美的风光,囊括了峡中的著名景观:“秭归胜迹溯源长,峡到西陵气混茫。屈子衣冠犹有冢,明妃脂粉尚流香。兵书宝剑存形似,马肺牛肝说寇狂。三斗坪前今日过,他年水坝起高墙。唐僧师弟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峡进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已归东土清凉界,应惩西天火焰游。五十年来天地改,浑如一梦下荆州。”

(二)自然景观

1.灯影峡

灯影峡,又名明月峡,位于莲陀镇至南津关之间,上起南沱,下至石牌,长8千米,峡谷呈南北向弯月形,峡内陡崖峭壁为石灰岩结构,奇峰异石遍布林立。三峡大坝建成后,许多雄奇秀美的三峡景色大为改观,唯有灯影峡融汇三峡之雄伟、奇幻、险峭、秀逸,保持了真正原汁原味的峡谷风光。灯影峡风情如画,传统的吊脚楼点缀在山水间,久违的古帆船、乌篷船静泊门前,溪边少女挥槌洗衣,江上渔夫悠然撒网,形成了天柱峰、明月湾、蛤蟆泉、仙人桥、雪溪洞、灯影洞等众多峡江风情浓郁的景观。

灯影峡峡壁明净可人,纯无杂色,如天工细心打磨而成。两岸云鬓凝翠,飞泉漱玉,峡壁和青峰、江水相辉映,酷似一幅水墨国画,静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丽之趣。若夜晚过峡,月悬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种“净界”,难以言喻,“明月峡”由此而得名。灯影峡南岸的马牙山崖顶上有四块兀立的象形石,颇似《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悟空开路,八戒牵马,唐僧合什,沙僧挑经,形象逼真,妙不可言。每当黄昏时分,落霞晚照,四石极似灯影戏(当地人叫“灯影子戏”)中的人物形象,惟妙惟肖,这就是“灯影峡”的由来。

峡中灯影洞素有“西陵峡畔第一洞”之称,幽深狭长,深约1500米,洞内岩溶地貌景观奇特,钟乳石、石笋、石幔错落有致,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其中的“五色奇音石”色彩丰富,呈黑、白、黄、灰、绿五色交织,色界明晰,用手敲击,可闻鸣锣击鼓之声,令人叹为天音。洞内还有一条落差达30米的地下河,水流或状如洪钟,或潺潺悦耳,或悠如琴鸣,或缓缓无声,行走在这梦幻般的地下世界,令人心醉神迷。灯影峡上端北岸有天柱峰,直峰如柱,拔地参天,明代诗人薛东曾写诗描绘天柱山峰:“根在乾坤未判前,不施斧凿自天然。冬雪凝寒排玉笋,晚霞飞彩簇金莲。可怜台榭常兴废,惟有兹山不纪年。”

灯影峡南岸扇子山下,原有一巨石豁然挺立,形如蛤蟆,其头、眼、鼻、嘴活灵活现,背上斑疱尤为逼真,故名叫蛤蟆石。其背后一股清泉喷珠溅玉,常年不断,状如水帘,声如琴琮,水清味甘,沁人肺腑,是烹茶、酿酒的上好水源,这就是著名的蛤蟆泉。唐代,“茶圣”陆羽品尽天下名泉后,誉之为“天下第四”,陆游亦有诗赞其为“天下泉中第四泉”。除二陆之外,苏辙、黄庭坚、王士祯、张之洞等历代文人墨客都曾在此或吟诗写文,或引吭高歌,留下许多风流佳话。如今,坐在泉边古色古香的茶楼中,感江风习习,听泉水叮咚,啜一口香茗,真有陶然似醉、恍然若仙的感觉。

2.九畹溪

九畹溪位于西陵峡南岸、秭归新县城(茅坪)西部,距三峡大坝20千米,发源于云台荒南麓,杨林桥镇朱溪荒西北,入江口古名为巨鱼坊,依河段为三渡河、林家河、老林河、九畹溪河,统称九畹溪,全长46千米,是长江三峡支流中为数不多的大峡谷之一。九畹溪景区集探险、休闲、观光为一体,是“观三峡大坝,览平湖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以奇山、秀水、绝壁、怪石、名花、异草闻名于世,自然风光原始独特,巴楚文化底蕴深厚。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早年在此开坛讲学,植兰修性,《离骚》中“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惠之百亩”即指此地。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划龙舟,观歌舞,祭拜屈原,峡江文化和屈原精神融合在自然的山水之中,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没有了界限。

九畹溪风景区分为水路和陆路两段旅游区,陆路起自九畹溪大桥,终至九畹溪漂流起点,沿途有问天简、神鬼石、巨鱼坊、求字碑、灵芝岩、古岩棺群、圣天观等近二十处人文景观与仙女山、界亚、情侣峰、神牛泉、将军岩、美女晒羞、干溪沟、问天地缝等十余处自然景观,景点密集丰富,巴楚文化色彩浓郁,令人神思飞跃,目不暇接。水路的漂流亦是极具魅力,全长13.2千米的漂流河道分上下两段,上段为惊险刺激漂流,急滩上飞舟,激情四射,碧水迂回,两岸绝壁林立,沿途48座山峰姿态各异,可观赏笔峰石、望夫石、猴王寨、百宵图、仙女沐浴等美景;可领略原始森林古树、香草、长藤、奇兽的神韵;可探索800米青钟地缝的幽静惊险。下段为休闲观光漂流,高峡平湖相间,奇峰秀水争艳,两岸绿树葱茏,水面波光潋滟,青山绿水,相映生辉,畅游其间,沐浴着清新自然的山风,惬意无限,不仅能观赏情侣峰、天生桥、巨鱼坊等景观,还能领略到三峡大坝宏伟雄姿。

3.南津关

南津关位于西陵峡东口,离宜昌市中心城区10千米,距三峡大坝12千米,“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三峡至此穷”,锡箔般的江水从天际潋滟而来,在此逶迤而去,和瞿塘峡的入口夔门一样,南津关是三峡尾端的天然门户。南津关两岸绝壁耸天,陡壁直立,峰奇谷异,江面狭窄,成为长江上、中游的分界线。南津关地势险要,犹如细颈瓶口,锁住滔滔大江,“雄关蜀道,巍巍荆门”,史称“上收蜀道三千之雄,下锁荆襄一方之局”,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长江一出南津关,便摆脱了高峡深谷的束缚,急剧南折,两岸山势坦荡,江面骤然变宽,江流由飞旋汹涌而渐趋平缓,水天一线,苍茫辽远,给人以“极目楚天舒”之感。关口内外,景色迥异,真是“送尽奇峰双眼豁,江天空阔而夷陵”,使人生“入峡喜崤岩,出峡爱平旷”之感。白居易《初入峡有感》一诗对此景描绘得十分生动形象:“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苍苍两岸间,阔狭容一苇。”南津关内飞瀑成群,古树密布,风情万种,有古驿道、古栈道、古演兵校场、二跌水瀑布、红岩落泪瀑布、宝莲飞天瀑布、蟾潭瀑布、三道关、野三峡等景观。

(三)人文古迹

1.屈原祠

屈原祠为纪念屈原而修建,位于秭归凤凰山,与三峡大坝遥相呼应,占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806平方米。屈原,名平,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县乐平里,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曾在古代楚国做过左徒和三闾大夫,后因奸臣排挤而被放逐江南,当楚国被秦兵攻破时,他愤而以身殉国,投汨罗江自沉。其《离骚》《九章》《九歌》等诗篇,声贯古今,名扬中外。195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屈原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祠依山面江,景色秀美,成为三峡库区一道亮丽的风景。每逢端午佳节,这里都举办龙舟竞渡,江上彩舟如梭,岸上游人如织,热闹非常。2006年5月,屈原祠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屈原祠原址在秭归归州城东五里的“屈原沱”处,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北宋神宗赵顼诏封屈原为“清烈公”,其祠改名为清烈公祠,此后几百年内经历了多次重修,更名为“屈原祠”。因三峡大坝蓄水,将它迁至今址,且按原貌重建,2010年6月建成开放。屈原祠历经千年有余,饱经岁月风霜,几次迁徙,数次修缮重建,充分显示了屈原爱国爱民精神流芳百世,千古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