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宋词精品鉴赏
9469600000051

第51章 宋词篇(13)

上阕开头写词人的慵懒之状。“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香炉已经冷了,睡觉的人辗转反侧,红绫被随之像波浪般起伏;睡不安稳,干脆起来吧。女为悦己者容,如今丈夫已远去,她也无心梳妆打扮,任它妆奁落尘,管它日上窗户,只是慵懒地思念着远方的人。“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点明词人无心梳装是因为害怕与亲人离别,“生怕”二字是极通俗的语言,却极言其苦,情深意长。多少心事到嘴边却又没说出口,不说则已,一说就更思念远行人。但是不说并不等于不想,正是因为想得太厉害了,才日渐消瘦,并非悲秋,也非饮酒过量。意在言外,不言自明。这个“瘦”字,把自己身体的瘦癯和内心的愁闷都描绘出来。

下阕直抒胸臆,极言相思之苦。“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这几句十分哀怨,词人似乎在自言自语地说:算了吧,纵然把《阳关曲》唱上千万遍,也无法将他留在身旁,眼看他渐行渐远,只剩下我独守空房。情深处,欲语还休。“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写孤独的她终日里倚栏凝望,然而这凝望只能增添更多的烦愁,却又无处诉说,只有流水知道而已。此词把青春少妇思念远方情人的情态刻画得生动形象。其慵懒之态、想念之情、哀怨之意,尽现笔端。婉转多姿,引人入胜。

此词感情真切直率,用语浅近,绝无浮词丽句,也没用典故,但其文笔细腻委婉处,令人心领神会。陆云龙《词菁》说此词“满纸情至语,岂是口头禅”是对李清照词总体风格的高度概括。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1]。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2]?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1]红藕:红色的荷花。残:凋谢。玉簟(diàn):素白的竹席。[2]锦书:前奏窦滔妻苏若兰曾寄给她丈夫一首织锦回文诗,后世“锦书”多指夫妻间往来的书信。

【鉴赏】此篇乃作于女词人与其夫赵明诚远离后。这首极富艺术魅力的《一剪梅》,历来为人称道,其间更有数句别出巧思、意象蕴藉的千古绝唱。李廷机的《草堂诗余评林》称此词“语意飘逸,令人省目”。

第一句统领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状室内之物,以开始凋谢的红色荷花和有些发凉的素白竹席,通过视觉、嗅觉、触觉的感受,顿时点染出“已凉天气未寒时”的清秋季节,也衬托出词人的凄凉情怀。此句设色清丽,意味深婉,被词评家称“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接下来的五句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对偶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词人划船出游之事,但着一“独”字却暗示了她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情感。景由情生,情由景发。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然而,月圆人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未有,枉望断天涯。

换头一句“花自飘零水自流”,承上启下,不仅展现了花落水流之景,同时也兼比兴,喻青春易逝、光阴难驻,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由此自然过渡到后面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抒相思之苦、闲愁之深,并由己及人,足见两心之相通、相印。正因人在两处,心罩深愁,“此情无计可消除”。结尾三句中,“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既工巧又明白如话,表现手法特别的巧妙,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最后二句更与前面同为对偶句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相互衬映,相得益彰,皆成为千古离人相互惦念的名句。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1],瑞脑消金兽[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3],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4],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5]。

【注释】[1]永昼:漫长的白天。[2]瑞脑:即龙脑香,一种名贵的香。金兽:兽形的铜制香炉。[3]纱厨:纱帐。旧日卧床上都有淡绿色的纱制幔帐,称为纱厨或碧纱厨。[4]东篱: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处指菊圃。[5]黄花:金黄色的菊花。

【鉴赏】这首词写于北宋最后年,当时赵明诚离乡在外任知州,清照独守空房,重阳节思念明诚而写下这首词。

上阕言离愁,“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全天都是云雾袅绕,真是怀人天气,让人烦恼;只能眼看着瑞脑香在香炉里一点点燃烧尽烬。此句曲折地写出了词人独处时的无趣、无聊、无奈之感,表现了相思嫌日长的心情。然后又由白昼写到夜间,“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在“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重阳夜,一个人枕着玉枕,睡在纱橱里,半夜就冷醒了。“半夜凉初透”,不仅说明九月的天气转凉,更表现作者内心的凄凉和孤寂。这是词人感到昼长夜凉的原因,因为重阳节到了,而丈夫却不在身边。

下阕回笔写重九这一天黄昏之时,“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词人来到菊园把酒赏花,虽然有暗香环绕,然而没有丈夫陪在身边,香更恼人,花更烦人,良辰美景更愁人。“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词人为情所伤,日渐憔悴,故以人比黄花。秋风卷帘,相思的人儿倚门翘盼,其形容之娇弱、其神韵之妩媚,令人遐想,撩人情思。感觉特别的新巧,在结构上又照应了上阕“重阳”节气,浑为一体,意味无穷。

此词成功地描绘了一个多愁善感的少妇形象,历来被称为宋词中的名篇佳作。陈廷焯说:“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白雨斋词话》)。许宝善赞此词“幽细凄清,声情双绝”(《自怡轩词选》)。

念奴娇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1],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2],万千心事难寄。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销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3],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注释】[1]险韵:用冷僻难押的字作为韵脚。扶头酒:性味浓烈易使人醉的酒。[2]征鸿:高飞的大雁。[3]“清露晨流”二句:《世说新语·赏誉》:“于是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引,滋长。

【鉴赏】此篇是一首抒发闺中寂寞的词,作于南渡之前。

上阕写景,展示了词人愁闷的心情。“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庭院里冷冷清清,空空落落,这是独守空房的孤寂之感;偏偏逢上连阴天,再加上绵绵细雨,更添寂寥之味;家家户户重门闭锁,了无生趣,使萧条的庭院更加凄凉。此三句层层推进,借庭院的萧条写词人的寂寞。“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柳绿了,惹人宠爱;花开了,使人娇惯;眼看寒食节将近,是游春的时令,天公却不作美。尽管这样,词人的心情还是明朗的,她极细腻地写出了一个年轻女性伤春的情怀。虽日伤春,实则闲愁,倒透出词人活泼可爱的性格来。她用“宠柳娇花”这样清丽的词语来描述春天,使我们得到一种纯美的享受,不仅春美,人也美。王士贞《艺苑卮言》说这四个字“新丽之甚”,黄异《花庵词选》称之“奇峻”。“种种恼人天气”一句,完全是孩子撒娇的口气,这种烦恼让人会心一笑,写出了主人公的顽皮可爱。接下来切入正题:“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闲极无聊,情意难寄,原来是丈夫不在身边,不能与她共赏春光的烂漫。“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不能出门,只好借赋诗饮酒来消遣。然而,诗成酒醒,还是怅然若失,不是滋味。因为“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原来远行之鸿没有了,词人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无法寄托。

下阕由此话头展开来,“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销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青春少妇独守空房,自然慵懒,不想凭栏眺望,怕离人不归。然而锦被凉了,香燃烬了,梦也醒了,词人不得不起床。“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出来一看:花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桐树上新芽绽放。这盎然的春意吸引了她,她已经跃跃欲试,有了游春意了。朝阳渐渐升起,天气到底会不会晴呢?

此词清晰雅致,抒发闺中情思,虽然处处言愁,极写其娇嗔慵懒之态,却于大家闺秀的闲愁中透出几分妩媚;既写出一位独居少妇的清愁,又表现出她惹人怜爱的率真性情。邹祗谟云:“皆用浅俗之语,发清晰之思,词意并工,闺情绝调”(《远志斋词衷》)。

永遇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1]?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2]?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3]。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口,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4]。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5]。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6]。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释】[1]落日熔金:落日的余辉像熔化的黄金一样灿烂照人。暮云合璧:形容暮色中的白云如璧玉相合。[2]吹梅笛怨:指笛子吹奏出声调哀怨的《梅花落》曲。[3]次第:转眼之间。[4]中州盛口:指北宋最后年太平盛世。北宋京城汴京在中原腹地,旧称中州之地。偏重三五:特别看重正月十五元宵节。[5]铺翠冠儿:插有翡翠鸟羽的帽子。捻金雪柳:用金线装饰的饰物。雪柳:用彩绸或彩纸扎成的头饰。簇带:插带。济楚:齐整漂亮。[6]风鬟霜鬓:头发蓬松散乱的样子。

【鉴赏】这首词是作者晚年寄居杭州时所写。此时宋、金两国已经议和,南宋的首都临安也渐渐繁荣起来。但词人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痛楚并未稍减,所以后期词中常常流露出去国怀乡、思念亡人的寂寞的心绪。

词的上阕浓墨重彩叙述元宵灯节的景色。“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夕阳如熔化的金子,光华灿烂;暮云如无缝的璧玉,色彩极其艳丽耀目。这美丽的黄昏时节,正是离人归来时,但是我等待的人在哪里呢?“每逢佳节倍思亲”,词人又是孀居独处,怎不怀念死去的丈夫呢?“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但见眼前绿柳如烟,朦朦胧胧,平添了许多春意;然而盛开的春梅却使词人想起了《小梅花》的哀怨笛音。“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虽然元宵天气很好,但谁敢说不会风云突变呢?这句话看似突兀,实则是有感而发。靖康之难,丈夫病故,不都是事先难料的吗?“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在这样的心境下,尽管酒朋诗友们以香车宝马邀她出去赏灯散心,她都谢绝了。上阕以乐境写悲情。

下阕交代谢绝的原因:“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虽然回绝朋友的邀请,但词人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她回想起汴京昌盛时节,姑娘们都爱看元宵灯会,那时她与女伴们插金戴翠,装扮得整整齐齐,游得何等尽兴,现在风烛残年,面容憔悴,头发花白,鬟髻蓬松,害怕在这繁华之夜出去让人笑话。词人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盛景不再、往事难追的感伤情怀。“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还不如呆在家里,透过窗帘听他人的欢声笑语。这一句以他人之乐写自己之苦,虽是平常之话,娓娓道来,却有说不尽的情怀,蕴涵的况味:“只恐双溪舴艨舟,载不动许多愁”。

全词通过今昔对比,既是对个人遭遇的感伤,也是对国家盛衰的慨叹,把作者饱经沧桑后的敏感、孤独、自悲、哀怨等种种心态尽现笔端。既有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处境,也有人乐我悲、老无所归的心境,更有词人经过人生的悲欢离合之后渐趋于平静的无奈心境,一层层细腻地展现出来。出语清淡,用情极苦。

此词在艺术上已经炉火纯青,词风清丽隽永。词人的情绪特别的含蓄委婉,通过个人身世际遇的抒写,表现了国家沦丧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长久的精神创伤,感人至深。刘辰翁说:“余自辛亥(1275)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永遇乐·璧月初晴》)。可见这首词蕴涵的爱国精神感人之深,影响极大。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1],日晚倦梳头[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3],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4],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1]尘香:花瓣落地,成尘尤香。[2]日晚:这里作“日高”、“日上三竿”解。[3]双溪:浙江金华的河名。[4]舴艋:一种小船,十分轻便。

【鉴赏】此篇是一首代言体的小词,类似戏曲中的一段唱词。它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低沉郁闷的旋律,抒发了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从而塑造了处于流荡无依、孤苦凄凉环境中的自我形象。

所不同的是:戏曲唱词比较铺张,这首小词却非常简练;戏曲唱词比较显豁,这首小词却非常含蓄。

全词在艺术描写上是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剥开。

上阕侧重于外形描写。第一句即表现了作者锤字炼句的功力:“风住”二字,既通俗又凝练,极富暗示性。它告诉我们在此以前曾是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日子,作者肯定被这无情的风雨锁在家中,其心情之苦闷是可想而知的。“尘香”二字,即陆游《卜算子》词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意思。它一方面说明季节是在春天,另一方面说明天已放晴,落花已化为尘土。同时,暗中还寓有对美好事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和对自身“流荡无依”的深沉感慨。次句至第四句都是描摹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次句从头发梳妆方面摹写意绪:作者因金人南侵而几经丧乱,她深爱的丈夫赵明诚已在离乱中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第三句之意境为眼前所见:一年一度的春景以及赵明诚的遗著《金石录》和别的一些文物,使人睹物思人,而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睡到风停雨驻、日上三竿方才起床,起床之后还懒得梳洗头发。古人有“女为悦己者容”之语,一向被视为知己的丈夫已经去世,她还打扮给谁看呢?第四句写眼泪,鲜明而深刻: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眼泪夺眶而出。出语看似平淡,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哀愁一下子全部倾泻出来,具有一股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