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军旅日记
9465900000001

第1章 前言

自一九七〇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入伍当兵,到二〇一〇年十月一日拿到军官退休证,我的军旅生涯已整整四十个春秋。一生的青春年华都是在部队度过的,从一名普通士兵到大校正师,虽然不是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但作为一名职业军人也有许多值得回味的日子、回味的生活、回味的人和事。

我们这一代人也正好经历了一个火红的年代,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时代的影子、历史的痕迹,都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身上。

入伍前没有记过日记。一九六五年上初中,一九六八年初中毕业。一九六六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打乱了社会、打乱了生活、打乱了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变成了当时认为很正常、现在认为不可思议的一个年代,我们这一代人走进社会就是从那时开始的。一九六九年到一九七〇年在家务农和打工,也有一段时间是“复课闹革命”。实际上一九六八年一月我已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的革命运动”中去了。期间有段时间当过公路段的养路工,月工资是三十六元,其中三十元交到生产队再按工分计酬。当时农村最强的男劳力是按一天十分记工的。我的劳动从五分工开始计酬,一直到九点八分入伍当兵为止。农村生活真好,常常叫人有一种沉醉和愉快的回忆,遗憾的是没有留下片言只语的记录。

一九六八年和一九六九年我两年体检合格,为保留兵源都没入伍。一九七〇年十二月终于如愿以偿应征入伍到五十九师一七六团七连,从那时就开始记事,一九七四年当排长后,记工作笔记和开始记日记。真正坚持每天记日记是一九七七年六月到武汉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当秘书后,因为工作的需要、思想的感悟、认识的变化,自己把记日记当作学习和工作中的必需,确切地说是当时武汉军区机关学习氛围的驱动和工作的压力,是打倒“四人帮”,否定文化大革命后对知识的一种追求和渴望。记全记好日记应该是在一九八五年武汉军区合并后到湖北省军区司令部当办公室主任后的日子里,记日记雷打不动地变成了习惯。

当兵几十年没有留下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给自己、给战友、给朋友、给亲友。因此想出四本小册子:一是日记摘录;二是照片中的故事;三是随笔;四是诗词和顺口溜。我不想出版发行,不想涉及其他问题,只是想留下个过程、留下个工作影子、留下个生活背影。普通的人、普通的事、普通的书,仅仅是我们同类人、同期人、同层人的一个缩影。想把她真诚地献给朋友、战友、亲友,我的生活中有你,我的事业中有你,我的心中有你。普通人生,武夫一介,草根文化,权作自娱自乐,可以一看了之,更可不看了之。

这本小册子来自丰富的原始资料。照片有几千张;工作笔记、日记和随感记录有近200本;录音带和录像带有60余盘;一九八五年后的明信片、贺年卡、名片有4500张;还有其他等等。

这本《军旅日记》的原则一是说实话,照原样。本子上怎样记的,怎样抄下来。因此不同时期都有当时的话,甚至是错话和幼稚的话,现在不好理解的话。二是日记不是全部。一年只摘录了几十篇。三是日记特点是事情多、学习多、会议多、接待多、吃饭多。这后面“三多”,特别是最后一“多”正好是要反对的。

我怀着一种感恩之心、感恩之情、感恩之义将这本《日记》献给战友、朋友、亲友。但遗憾的是许多人、许多事在我的日记中,却不能全部出现。若有可能,在四本书之外,再编两本,一本叫《在主席台上的时候》,专辑录各种讲话稿等;一本叫《生活拾遗》。

后一本书主要想把退出领导岗位后有关内容再成一书,做一弥补,比如在湖北省诸暨人联谊会任名誉主席、在东方神马集团担任副总裁、在湖北省电气协会任总顾问、在普提金集团担任高级顾问、在湖北省浙江企业联合会任总顾问等期间的记事。

不妥之处,恳请谅解。

周正友作于二〇一二年六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