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就一生的10堂人脉课
9458800000014

第14章 注意交往禁忌,把握关系尺度(3)

母熊虽心中不乐,但嘴上却说:“作为补偿,你用锤子打我的头一下吧。”樵夫照它的话做了。

若干年后,樵夫又遇到母熊,问:“你头上的伤好了没?”

“那次痛了一阵子,伤口愈合后,我就忘了。不过,那次你说我身上那股臊臭味的话,我终生难忘。”母熊回答说。

在交往中,不要以为我们很熟悉对方,甚至有恩于对方,就可以随意取笑对方的缺点、短处。要知道你的取笑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很多时候是很难理解的,甚至是无法弥补的。

有时候,对方的缺点和错误可能让你难以容忍,但即便是这样,你在指出对方的缺点和不足时,仍要顾及场合,不可当面揭短,伤对方的面子。对于别人在生活中遇到的某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最好不要当面讨论,否则很有可能令对方感到尴尬。

有的促销员为了推销某个品牌的化妆品,不仅在顾客面前喋喋不休,而且常借顾客脸上的“缺陷”来展示化妆品的优越性。李女士就曾在某超市遭遇过尴尬的一幕。

一天,李女士来到一家超市购买防晒霜。当其在货架上拿起一瓶常用的某品牌防晒霜时,站在一旁的促销员赶紧告诉她,该品牌防晒霜效果差,起不到防晒作用。随后,促销员便向其推荐另一品牌的防晒霜。促销员此时根本没注意到李女士的不悦,仍喋喋不休地向她推销该产品。“你脸上这么多雀斑,用这种防晒霜既可抵挡紫外线的侵入,又可起到护肤的效果。”李女士一听此言,环顾一下四周,见很多人都在注视自己的脸部,立即羞愤地跑出了超市。

我们看到这位促销员为了推销某商品竟拿顾客的“短”处来演示,这严重伤害了顾客的自尊心。总之,有心也好,无意也罢,当面揭人短都会伤害对方,甚至导致双方关系破裂。

每个人都有所长,亦有所短。交谈时要有分寸,一旦触到了对方的短处,就相当于踏进了社交“雷区”。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想一下,别由着自己的性子和习惯来说话。要善于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多夸别人长处,切忌抓住别人的短处大做文章,只有这样才能和和气气、皆大欢喜。

常言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在人际交往中,只有相互尊重才能和谐共处。

“礼”不可随随便便送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传统上很注重礼尚往来。“仁、义、礼、智、信”,其中“礼”是中国儒家思想最经典、最辉煌的一页。至今还备受人们的推崇。因此,送礼也就成了最能表情达意的一种沟通方式。在当今社会,“利”和“礼”是连在一起的,往往是“利”、“礼”相关,先“礼”后“利”,有“礼”才有“利”,这已经成了交际的一般潜规则。送礼的功夫要做到家,就要做到既不显山露水,又能够打动人心。

(1)不送没用的东西

某人正要去买打印机,他的一位朋友告诉他,他家中正好有台两年没用的打印机可以免费送给他。于是他非常感激地从朋友家抱回了这台打印机,可是拿回家后打印机打不出字来;他以为是没有墨了,花40多元买了一套新油墨换上,可还是打不出字来。他花费苦心,用了几个月时间修理这台打印机,耽误了许多工作不说,最后还是将打印机扔了。本来他对他的朋友是心存感激的,可这下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家中总会有一些没用的东西,扔了觉得可惜,便好心作为人情送给其他人,这本也无可厚非,但在你送人之前一定要先检查一下是否能用,不能用的宁愿扔了也别送人,否则做不了人情,反欠人债;并且,还要考虑你没用的东西对于别人是否有用。有用才送,没用也不要送。

(2)不送过期食品

有位学生想去医院看望他的老师,由于平时粗心惯了,见家中有一盒包装精美的高级营养品,也不检查保质期,随手就拿去医院送给了老师。老师本来很高兴,可当学生走后一看保质期,已过期两年了,心中本不高兴,又加上老伴挖苦两句,他觉得很没面子,于是打电话让那位学生将礼物取回。那学生自觉失礼,从此以后不好意思再见那位老师了。

因此,当你要送食品时,一定要注意食品质量,绝不能送过期食品和变质食品。要记住这句中国的古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你自己不愿干的事情,就不要让别人去干。在这里我们要记住的是:你自己都不愿吃的食品,绝不要送给别人吃。

(3)送礼注意场合

送礼一般不讲求当众送礼。你给了甲一份礼,但没给乙,乙就会觉着受到轻待,心里不高兴,因此送礼以单独送为好,但是公开的奖励除外。如果你要是给替你办事的人送礼,就更要注意场合。你要是当众在办公室送礼,他很有可能就拒绝你,并且认为你给他找麻烦;要是私下或单独一人去他家中送礼,他就有可能收下。如果是没有利害关系的私人朋友,就不必避嫌,一些人甚至喜欢让人知道他的朋友给他送了礼,以显示他朋友多,人缘好。

(4)不送不吉利的东西

中国人都喜欢吉利,你要是送不吉利的东西给他,他就会很生气。

某公司一位老职工退休,办公室的年轻职员不懂习俗,买了一个漂亮的壁钟送给他。这位老职工非常生气,说:“莫不是要给我送终吗?”将钟退了回来。因为“钟”与“终”是谐音,送钟等于送终,钟是不能送人的。去人家中带水果不能带梨,因为“梨”和“离”是谐音,表示分离的意思。如人家家中有病人,你是不能送药锅的,送药锅等于将病送给人家。送礼不要送单数,禁忌13或4,因为4与“死”是谐音,13是不吉利的数字。如果你与对方关系不好,当对方不顺时,可以送钱,但最好不要送礼,否则会让对方误解你是祝贺他去了。

(5)注意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忌讳

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各自不同的送礼禁忌。在中国台湾,忌送手巾、扇子、雨伞、剪刀、粽子、甜果等物。在中国香港,看望病人忌送扶桑、剑兰等花;看望商人忌送茉莉和梅花。在法国,不向女士赠送香水;不送剑、刀叉、餐具之类的物品;不送有明显广告标记的礼品。在日本,不能用以双数组成和一套礼品送人,如茶杯等。在阿拉伯,不送旧物品和酒;不送带有动物形象的东西。

(6)送礼忌吊胃口

送礼要么不送,说出口要送就一定要送。有的人先告诉某人他要送一件礼物给他,可事后却忘了,而别人却一直等着这件礼物,这样最容易造成一些矛盾,让人觉得他言而无信。有的人先告诉他人要送一件很好的礼物给他,将人家的胃口吊起来了,可真正送去的却是一件很简单的不值钱的东西,会让对方有种被愚弄的感觉。

有位农村小伙子在城里上班,一次回村里探亲,带着两只活鸡,先路过女朋友所在的村,并在女朋友家住了一晚上。女朋友的父母以为那两只鸡是带给他们的,觉得小伙子很懂事。可第二天小伙子又拎起两只鸡上路了,说是带给他自己父母的,这下令女朋友全家大为恼火,他和女朋友为此告吹了。

因此,如果你没有给对方送礼的意图,就千万不要让人产生你要送礼的感觉。有时你不送礼别人不会怪罪你,而当别人误以为你要送礼,却没有得到你的礼物,那就是一件糟糕的事情了。

(7)避免语言误会

请客送礼都是有目的的,一般都要向对方表明自己的目的,即请客送礼的原因,否则会让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果是因对方生日、婚礼等喜事请客送礼,就可直接说明原因。如果是请人帮忙之后的答谢,就要转移目的,不能直接说明原因。如你带了一份礼物给帮你忙的人,说:“这件礼物是感谢你帮忙的。”对方就会认为你是在与他做交易,心中不快。这时,你最好不提帮忙的事,找个别的理由去说。其实,不管你怎么说,对方已知道你送礼的目的,但会说话的人,会让对方感到更舒服。

然而,关于送礼,有一些贪官污吏已由暗地收受变成公开索要。近些年查处出来的一些大案要案,贪污受贿数目之大,让人触目惊心。这种送礼方式已经不是中国传统的礼尚往来,而是侵吞民脂民膏,是一种地地道道的贪污腐败。对于这些不正之风,正直的人们无不痛恨。对于这种犯罪行为,我们不仅要加以警惕,还要加以抵制。

同事之间,不要相互拆台

同事,既是我们的朋友又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作为同事,谁能获得升迁,谁能得到好处,就看每个人表现了。显然,这也是一种竞争,而这种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又不是一种单纯的能力较量,而是夹杂着个人感情、好恶,以及与上司的关系等诸多因素。因此,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

(1)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作为同事,大家既然要长期相处,谁都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沟沟坎坎,所以能帮人处且帮人,同事遇到困难寻求帮助时,不妨伸出热情的双手,真诚地助他一臂之力,这在不知不觉中为自己存下了一份善果。

马云山刚刚拟就一份业务报告书,其内容虽然很有价值,但由于未能迎合处长的胃口,可能不会被他接受。他坐在那里绞尽脑汁,想着是否呈上这份报告书。当时科室里有两三个人挤眉弄眼、嘻嘻哈哈地冷嘲热讽。下班后,马云山没有马上离开。这时,他的同事晓峰过来看了看报告,告诉马云山,他的报告条理分明,只可惜语气过于尖锐,如能稍微更改,就十分完美了。马云山听了这话,既感激晓峰的真诚忠告,又感激他此时的关心。后来,那份业务报告书顺利通过,马云山便把晓峰的这份相助记在心里。

隔了几个月,晓峰写了申请书,想申请购买一部电脑。以长远的眼光看,添置这部电脑会使办公室的运营更加顺利,然而,领导倡导节省经费运动,不过是数星期之前的事情,所以晓峰非常担心自己的申请能否获准。这时,马云山动用脑筋,劝晓峰在申请书上注明:“这部电脑将在与我们有业务往来的那家公司,以最低价格购买。”终于,晓峰的申请被批准。

探知同事的意愿,然后帮助他们完成心愿,表面看来,是为竞争对手铺路,似乎荒谬到了极点,简直不可能。但是此中自有奥秘,你不要因此就想放弃。帮助同事完成了某项需求,同事除了一方面敬佩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会留意到你所给予他们的帮助,对你怀有感恩之心。但是,需要提醒的是,我们是说“不知不觉中”,帮助同事时不要总期望得到回报。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付出和回报总不可能完全对等。能赢得同事的尊重和敬佩就是最大的补偿。

(2)善于给同事一个台阶

同事与自己,都是普通人。既为普通人,就都会有自己的短处、隐私。而善于护人之短,掩人难言之隐,往往会得到别人的一份感激之情,同时,这也是给自己留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