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决定一生的10堂情商课
9458700000007

第7章 调节情绪——要有宠辱不惊的心态(2)

医生建议王奶奶去参加社区老年人舞蹈班,每天按时出去遛弯儿,不要总是闷在家里,应该养一个小宠物。王奶奶按照医生的建议去做了。结果一个月后,王奶奶像是完全变了一个人,气色也红润了,说话也有劲了,身体比从前更加健康了,每天睁开眼睛后有了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了,自己养的小猫也特别依赖自己,从外面回来的时候还能热情地迎接自己……这一切的一切让她觉得生活特别美好,让她想活到100岁。每个人看到王奶奶的微笑,都知道,那是真诚而发自内心的笑意。

其实王奶奶根本就没有什么病,她只是因为生活一下子没有了目标,没有了任何可以展现她存在价值的东西,空虚侵入了她体内,打破了她身体和心灵的情绪平衡,如果调整一下,那么就会将空虚和无聊赶走,继续健康快乐地生活。

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非常喜爱兰花,在平日弘法讲经之余,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栽种兰花。

有一回,他为了弘法讲经,而外出云游四海,临行前,他特意吩咐弟子们要看护好寺院的几十盆兰花。

弟子们深知禅师酷爱兰花,因此,侍弄兰花非常殷勤。但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偏偏当晚弟子们一时疏忽将兰花遗忘在了户外。第二天清晨,满院是倾倒的花架,破碎的花盆。棵棵兰花憔悴不堪,狼藉遍地。弟子们后悔不迭,打算等师父回来后,向师父赔罪领罚。

几天后,慧宗禅师泰然自若,神态依然是那样平静安详。他看了看枯死的兰花,宽慰弟子们说:“我种兰花,一来是希望用来供佛,二来也是为了美化寺里环境,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在场的弟子和香客们听了以后,如醍醐灌顶一般大彻大悟。

就这样一句看似简单的话语里暗示了多少佛门玄机,又蕴含了多少人生智慧,它时刻在提醒我们扪心自问:我们难道就是为烦恼而生的吗?难道我们就该执著于烦恼吗?难道我们凡事就只该看到事情消极的一面吗?如果我们往积极的一面考虑事情的话,事情难道还是一样糟糕吗?

如果你执著于烦恼,那么你的人生将是苦不堪言。如果你向往光明,那么你的人生将鲜亮无比。高情商的人凡事爱往积极的方面想,所以他们才能活得有朝气,有活力,才可以不枉此生。

别让恐惧成为你的包袱

恐惧是当我们面临(或想象的)威胁时,或者可能受伤的时候自然产生的一种情绪。所以恐惧情绪是我们的本能,恐惧可衍生出紧张、焦虑、不安、害怕、惶恐等消极情绪。

一家出版物采访了2500人后发现,这些人总共有7000多种不同的恐惧,诸如担心丧失地位、担心面临贫困、担心传染到疾病、担心某种未知的疾病或遗传病加重、担心小孩夭折以及许多其他充满迷信的恐惧等。

恐惧能极大地削弱人的能力。它往往会破坏人的思维能力,它也会毁灭一个人的创造性、激情和自信。恐惧能对一个人的所有思想、情绪和各种努力产生不良的影响,恐惧还会破坏人的抱负和成效。

恐惧使人沮丧,使人感到压抑,使人受到束缚。被恐惧缠身的人,会使他积极主动、富于创造力的心态变得消极和漠然,而这种变化对渴望成功的人来说则是致命的。恐惧的后果,尤其在那些恐惧思想盛行的地方,会使得生命源泉干涸;而无所畏惧则对人的身体和心灵都有着与恐惧情绪完全相反的影响。无所畏惧能开阔人的心胸,陶冶人的性情,使人精神饱满,并能增强人的脑力功能。

恐惧无异于在人的头脑中引发了一场思想的浩劫,使人臆想各种各样不祥的事情;而信心则是治愈恐惧的一剂良药,因为恐惧只看到黑暗和阴影,而信心则能看到云朵边缘的阳光和云层背后的太阳。恐惧向下看,总是往最坏的方面想,而信心则往上看,总是往最好的方面想。恐惧使人悲观,而信心使人乐观。恐惧总是预测会失败,而信心总是预测会成功。心中充满信心的人不可能担心贫穷,害怕失败,也不可能产生怀疑,而怀疑往往是所有灾难中最大的灾难。

高情商者完全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思想,摆脱恶魔的纠缠。只要他愿意这样做,就一定能做到。别人无法让我们从内心里感到恐惧,他们也许可以做一些使我们感到恐惧的事情,但只有当我们允许自己的大脑接受这种根本不存在的暗示时,我们才会变成恐惧心理的受害者。

任何事情只有在进入了我们的大脑之后,才可能对我们产生一定的作用或影响,而这也同样适用于周围的环境。没有一种环境可以在健康的头脑里产生恐惧,除非我们已事先在头脑中给它提供了一个港湾,容许它发生作用,否则,任何事都不能对我们产生丝毫的影响。

只有当我们打开门,才能让它进来,而我们拥有决定性的力量,接受我们所喜欢的事物,抛弃我们不喜欢的事物。我们可以在精神上对任何可能带来恐惧的事物关上大门,只允许那些带来和谐、完美、力量和欢乐的事物进来。一旦对恐惧打开了大门,就很难再次把它关上了。低情商者常常受到这个恶魔的迫害,他们的每个行为都会受到它那邪恶影响力的感染或控制。

这些不幸的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生活为什么会受到限制;他们没有意识到,正是恐惧扼杀了他们的自主性,减少了生活的欢乐,缩短了人的寿命。对效率来说,恐惧感也是所有障碍中最大的障碍。一种有效的生活往往意味着一个人拥有很大的自由,能够有一种摆脱阻碍而进步的自由感。

设想一下,如果你已经答应3个月之后在一个重要场合上作一次演讲。但你又是一个敏感、害羞的人,而且还深受恐惧的迫害,那么你一想到公开演讲这件事,就会有一种莫名的、充满焦虑的和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恐惧感立刻开始来困扰你;然后,你意识到,自己开始计算离举行演讲的星期数、天数和小时数。那么此时,你也就正在经历维克多·雨果曾生动地描述为“一个即将受惩罚者的最后几小时”那种精神上的痛苦,而这种害怕和恐惧,从第一个星期开始会在你的心中变得越来越明确,痛苦不断增加,直到那个折磨你的演讲时刻的前夕。

于是,你睡不着了,你没有了食欲,你甚至不喜欢任何事。你试图摆脱它,但无论你做什么,那即将走进的会场的场景依然浮现在你眼前,你看到了各种各样可怕的可能性。你确信你不会获得演讲的成功。你想象着,如果你没有恰当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的话,你自己、你的朋友和家人可能会蒙受耻辱。你在自己的头脑中如此生动地描绘了可能遭受的耻辱与失败的恐惧,实际上,在你的精神领域已经遭受了比在现实中更为严重的巨大痛苦。

当想象着我们可能遇到的失败、耻辱和不安时,我们实际上已多少次地受到了这样一种折磨,已多少次地感受到了这样一种痛苦!随后,事实上,因为我们在自己的思想中和身体内引入了我们所恐惧、所害怕的东西,这便使得我们所恐惧的事情更有可能在我们身上发生!

恐惧扼杀了渴望与雄心,摧毁了勇气与斗志,使人丧失积极的主动性。谁又能估计出恐惧感造成对人能力的破坏性有多么大!由于恐惧,人们本来可以实现的伟大业绩在顷刻间崩溃,谁又能想象这样的结局。由于恐惧,高尚的冲动受到了抑制,辉煌的梦想也被扼杀了,而高贵的想象也最终变得一文不值!

恐惧根源于无知。因为我们意识不到我们可能达到的高度,所以我们时常感到恐惧;我们只开发出自身力量和潜能的一小部分,而我们体内却存储着更大的力量和财富,它们还没有被挖掘出来。

人类生活总是希望更上一层楼,比现在变得更富有、更伟大和更崇高,即使在人类目前最喜欢的事物上也是如此。我们也都希望自己变得更好,有更好的环境,比今天最快乐的人还要快乐。如果我们没有达到这个目标,我们没有信心达到这个目标,这是我们自己的过失,因为我们已经成为了恐惧感的奴隶。

倘若我们是一群高情商者,那么我们则不会受恐惧情绪的控制,因为我们一定会意识到,在我们体内有一些永不被腐蚀、永不被破坏的东西——那时我们将不再害怕任何事情。这种意识将会消除我们所有的恐惧和懦弱,重新树立起我们的自信,并使我们以征服者的姿态大踏步地向前迈进。

别让焦虑搅乱你的人生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产生焦虑的情绪。焦虑中的人,总处于不安中,无理由地预感将来会发生什么不幸的事情。低情商者往往在心理上招架不住,使自己陷入过度疲惫的状态,会表现得坐卧不宁、魂不守舍、烦躁慌乱、情绪低落,甚至容易被激怒。而高情商者遇到各种焦虑情况时,则能够很快地恢复正常状态,会很快地排除困难,闯过难关,并能总结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30岁的李先生,是一个在同龄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他在一家大公司里做着一份不错的工作,每月拿着不菲的薪水,身边还有一位温柔可人又对他体贴入微的太太。然而,这些并没有使他远离痛苦。

最近,李先生对从事了八年的工作忽然失去了兴趣,总是觉得发展空间越来越小,晋升的可能也不大,而每天的重复劳动更是使他觉得是在浪费生命。他想跳槽,一时间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渐渐地,他开始对什么都打不起精神,总是莫名其妙地觉得烦恼,还经常为一些小事与太太产生摩擦。虽然经常在事后感到对不起太太,但下一次他还是控制不了自己。

李先生试过各种方式摆脱痛苦:听音乐,剧烈运动,甚至跑到海边大喊。然而,这些最多只能使他得以暂时的舒畅。回到现实中,工作仍然令他难以忍受,心情仍然是非常糟,摩擦也持续不断地发生……在与焦虑的搏斗中,屡战屡败的他几乎要崩溃了!

在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经历过类似的困惑,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改变这种被焦虑的阴云笼罩着的生活呢?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摆脱焦虑,可从以下三个步骤着手。

第一步,找出病根。

当我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焦虑的时候,会让我们更加焦虑。好多烦恼交织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

其实,很多烦恼看上去千头万绪,但仔细分析后不难找出根源所在。比如李先生的焦虑源于工作状况的变化——在目前的位置上,发展的空间到了极限;每天重复性的工作,使他感到自我价值难以实现;想改变,可晋升的机率可能又几乎为零,跳槽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便感觉自己对工作失去了控制。于是,心情在痛苦与彷徨中变得越来越糟,越来越焦虑,以至于影响了生活,对工作也越来越没有兴趣。这样,李先生便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难以自拔。所以李先生要想摆脱焦虑,可以先从改变糟糕的工作状况入手。

第二步,看看自己能做什么。

也许自己能做的只有三件事:努力地改变能改变的,平静地适应不能改变的,冷静地发现二者的区别。

先看改变的可能性——李先生已经触摸到了事业的天花板,但这并不等于说,他在事业上已经寸步难行了。李先生还有四条路可供选择:创业、跳槽、充电、留守。对已经有八年本行业经验、又雄心勃勃的李先生来说,让自己的能力与才干为自己服务,选择创业,开创真正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不失为一条很好的道路。充电也是很好的想法,毕竟李先生离开校园已经八年了,现在回去,带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去深入研究本领域最前沿的课题,待到重整旗鼓之时,便可游刃有余。

但是,创业需要有足够的金钱、能力与面对风险的勇气;而充电不仅要付出金钱与时间,更需要对读书有一定的兴趣。如果李先生的现实情况不允许他走这两条路,想跳槽又暂时没有合适的工作的话,那么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李先生只有走最后一条路,那就是——留守。但是,留守并不等于消极地坐以待毙,更不等于无所作为地消磨时光,而是一种因“动”的条件不成熟而作出的“静”的选择。在静态的留守中,李先生可以耐心地等待发展机会出现,也可以平静地面对工作,去发现工作中的新空间,发现自己的新价值。

第三步,做!

我们被焦虑困扰,是因为我们“爱”上了焦虑本身。就如李先生,开始为工作而焦虑,后来又为焦虑而焦虑,最终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其实,只要我们知道自己现在能做什么、应该怎样做,将自己的注意力倾注于目前的事情上,为所能为,顺其自然,一段时间后,我们会发现:焦虑,已经被时间这剂良药完全治愈了。

物质上的进步需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但焦虑并不应该是它的必然结果。焦虑时,不妨想一想“我为什么会这样”、“现在,我能做些什么”,然后,满怀信心地付诸行动。柳暗花明之后。您也许会感叹:“摆脱焦虑,原来如此简单!”

别让自责扼杀你的生活

积极的情绪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但消极的心理障碍往往能够扼杀一个人的积极心态。低情商的人不能够摆脱这种心理障碍,进而开始不断的怀疑、质问,活在自怜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高情商者却不会被消极的心理所束缚,他们总能用自己的理智战胜一切消极。因为,他们懂得如何让自己变得积极,即使因为自己的过错而被迫陷入绝境,他们也能乐观地面对。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做错了事而感到后悔、内疚,从此情绪一度陷入消极。其实,过去的已经过去,内疚自责完全是没有必要的。

两位年长女性在同一星期内去世。

在第一个家庭,死者儿子说:“我觉得母亲过世是我的错。我应该坚持送她去医院,才不致延误病情。如果我坚持的话,她今天一定还活着。”

另一家的儿子说:“我觉得母亲去世是我的错,要是我没有坚持送她去医院就好了。一连串的检查、治疗,环境又无法适应,她吃不消。”

许多人常不知不觉陷入内疚的情绪当中,有的内疚当年对先生不够好,所以先生病倒;有的内疚太专注于工作,以致疏于照料孩子;也有的内疚当年没听父母的话,导致……

世界上有太多的人集中注意力于过去的事,他们对已做或已说过的事感到颓丧或懊恼,使“现在”完全被对过去行为的感觉所霸占。

心理学家洛易·鲍枚斯特的研究发现,一般人每天自责的时间总计约为两小时,其中39分钟是中度至严重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