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9455900000036

第36章

此外,伦敦大学学院(UCL)的Patrick Haggard(帕特里克·哈格德)的“舞蹈、大脑与手”;萨塞克斯大学的Gabriel Josipovici(加布里埃尔·约斯泊维茨)的“书写的手”;萨塞克斯大学的Vyv Evans(维伊乌·埃文斯)的“文学中的身体隐喻”;萨塞克斯大学的Christina Makris(克里斯蒂娜·玛克丽丝)的“玛德琳·琴斯与荒川修作的肉身化政治学”;萨塞克斯大学的Nicholas Till(尼古拉·蒂尔)的“机械复制时代的音乐化的身体”;萨塞克斯大学的David Osmond-Smith(大卫·奥斯蒙德—史密斯)的“图像与身体”等。这些发言对艺术与身体的关切展开了多视角的探讨。

11.美学与伦理、政治的关系问题

西方当下的美学研究,日益与伦理、政治的问题相关联。2007年,在南安普顿大学召开的“叔本华与价值哲学”会议,探讨了叔本华关于美学与伦理学的问题。与会者从无功利性、审美经验的本性、艺术的价值、自然美与转喻的象征等,对叔本华的美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2009年,在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召开的“未来主义:美学与政治重估”会议上,James Martin(詹姆斯·马丁)的发言是“交叉性:未来主义、法西斯主义与葛兰西”;Andreas Kramer(安德烈亚斯·克拉默)的报告是“前卫艺术映象:未来主义与地缘政治”,等等。这些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对未来主义艺术的美学与政治影响进行了重估。

12.美学、文化与社会

文化与社会的问题,也正在成为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在爱丁堡大学召开的“美学、文化与社会”(2006)的会议上,对布迪厄作品的当代含义与应用展开了研讨。开放大学的Tony Bennett(托尼·贝内特)的论文是“克莱夫状态:分散的自我与鉴赏的政治学”;爱丁堡大学的Nick Prior(尼克·普里沃)的发言是“数字化的布迪厄:音乐、技术与产品”,讨论了布迪厄对文化技术及其商业影响的接受所带来的日益突出的问题。

在这次会议上,卡迪夫大学的Ian Buchanan(伊恩·布坎南)的“战争及其欣赏”;剑桥大学的Peter De Bolla(彼得·德·波洛)提交的论文是“哈奇生:从激情到影响”;爱丁堡大学的Simon Malpas(西蒙·马尔帕斯)作了题为“先验的必然性:康德美学与当代批判”的发言。

13.酒、商品及其审美研究

在这个消费的时代,商品也成为了重要的审美对象。在英国美学学会2008年年会上,斯坦福郡大学的Douglas Burnham(道格拉斯·伯纳姆)等建议,酒可以作为真正的审美对象。当然,其它商品也同样应该受到审美观照。

14.艺术的终结及其问题

在现代,自从丹托的艺术终结论提出以来,艺术终结的问题成为了热门的研究课题。2006年,由英国美学学会支持、在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召开了主题为“艺术终结以后的艺术”(丹托语)的会议。在该会议上,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Nicolas Vieillescazes(尼古拉斯·委拉斯贵兹)以“重返被压抑的黑格尔学派”为题,追溯了艺术思想从黑格尔直到丹托的变化。

二、近几年来英美美学研究成果管窥

最近几年以来,英美在美学研究成果方面,又有了许多新的进展,呈现出多元并进、学科交叉、不断深入的态势。此外,在根深蒂固的分析传统的影响的基础上,美学研究还呈现出将英美传统(如分析美学)与欧陆传统(如现象学美学等)紧密结合的趋势。现根据英美已出版的一些重要的美学著作文献,介绍一下近几年来英美美学研究进展的大致情况。

1.美学的定义与研究任务

在已出版的《牛津美学手册》(杰罗尔德·莱文森(Jerrold Levinson)主编,2003)中,美学仍被规定为哲学的分支,它旨在对艺术与审美经验进行概念的、理论的研究。在他看来,艺术与审美经验是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

在《美学与艺术哲学导论》中,罗伯特·斯蒂克(Robert Stecker)用“美学”指价值理论的主题,也即“对审美价值与相关概念如审美经验、审美特性与审美判断的研究”。他用“艺术哲学”指一系列的话语,不仅有价值理论的,还有形而上学的、认识论的,以及语言与心灵哲学方面的。艺术哲学中的这五个中心问题,就是艺术作为艺术的价值、艺术是什么、艺术作品是什么样的对象、艺术作品的意义、什么是理解艺术作品等。在这里,罗伯特·斯蒂克指出了美学与艺术哲学的关联与区分。

在《美学:哲学中的重要概念》的著作中,丹尼尔·赫威茨(Daniel Herwitz)对在美学中所遇到的概念与理论,如鉴赏、审美判断、审美经验与艺术的定义等,提供了一个精致、清晰而又富有刺激的思考,丹尼尔·赫威茨既追溯了审美传统,又揭示了这些传统在当今的发展。该著作特别强调了现代与当代的美学问题,包括在美学理论、艺术理论和新媒体问题中存在的一些分歧。

2.美学研究已涉及广泛的学科领域

在《布莱克维尔美学指南》中,主编彼得·基维(Peter Kivy)认为,美学的这些研究选题很广泛,不仅相关于美学的主要问题,还涉及哲学的众多学科,如形而上学、认识论、心灵哲学、语言哲学、伦理学,以及不少其它的哲学核心领域。这表明,美学的研究已关涉到众多的交叉学科。

3.艺术本体论的问题

艺术本体论的问题,是英美美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布莱克维尔美学指南》中,爱米·托马森(Amie L。Thomasson)认为,艺术本体论的中心问题是:艺术作品是什么样的实体·它们是物理对象、观念之物、想象的实体,还是什么别的东西·不同种类的艺术作品是如何与艺术家或观众的精神状态相关联的?与物理对象、抽象的视觉、听觉或语言结构,又是如何相关联的?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艺术作品得以存在、幸存或者不再存在?这些问题与思考,把艺术本体论的研究引向了深入。

在“视觉艺术作品的本体论的多元化”(载《美学新思潮》)中,雪莉·欧文(Sherri Irvin)认为,关于本体论状态的实质性主张,只能相关于特定的作品而作出。也就是说,我们必须针对性地考虑每一个当代艺术作品的本体论情况。也就是说,并不存在针对所有艺术作品的所谓的一般本体论。

在《艺术世界的形而上学》的著作中,罗伯特·克劳特(Robert Kraut)从批评的视角着眼于艺术世界,阐述了艺术创作、解释、评价与商品化的实际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原则与隐含的规范。审美理论被看成是描述性的与解释性的,而不是规范性:一个相关于作为语义理论的艺术世界的真实的理论,与它所力图描述的自然语言的碎片是相关的。罗伯特·克劳特考察了艺术实践语境中的情感表达、正确的解释与客观性,爵士乐与审美理论的关联,以及(艺术世界与其它的)本体论的目标。同时,他还思考了艺术与语言的关系、后现代相对主义的混乱,以及艺术的(批评的)实践与审美理论的关系。

4.文学与审美

斯塔西·弗瑞德(Stacie Friend)在“想象的事实与小说”(载《美学新思潮》)中认为,并不存在关于想象或虚构的解释,这种解释能对小说与非小说之间的对立做出独特的回答。激发虚构的作品的种类,无论如何都是决定性的,它在实质上比我们关于小说的一般概念所能允许的更为宽泛。在《尼采论艺术》中,阿龙·里德利(Aaron Ridley)对尼采关于文学和艺术的最重要的思想,展开了基于文本解读的深入研究。

5.艺术、审美与创造

在《审美创造》中,尼克·冉威尔(Nick Zangwill)认为,我们不首先回答什么是艺术作品的目的,是什么促使我们去创造艺术这些基本问题,我们就无法理解艺术的本性。他提出的“审美创造理论”认为,一个艺术作品是为特定的审美目的而创造出来的东西。更具体地说,艺术的功能是凭借其非审美属性而具有一定的审美性质。冉威尔对审美活动和审美创造性思维提供了一种解释,并表明审美创造理论如何能够适合关于艺术的审美理论似乎相反的两种案例:叙事艺术和二十世纪的先锋派艺术。

在《哲学与概念艺术》中,一些著名的分析哲学家致力于由概念艺术引起的哲学问题的探讨。他们涉及了四个大的问题:什么样的艺术是概念艺术?概念艺术并不针对审美价值这一事实有何后果?从概念艺术我们能够获得什么样的知识或理解?我们应该如何欣赏、评价概念艺术?在这里,概念艺术被认为始于杜尚的现成品艺术,1970年后它发展为包括今天的某些当代艺术在内。概念艺术基于这样一个想法,即艺术家的“观念”对艺术来说是关键性的,与传统相反,实物性的作品对艺术不再是根本性的。

6.绘画与美学

在《美学与绘画》中,杰森·盖格(Jason Gaiger)在介绍绘画美学的观点与争论的基础上,探讨了一幅绘画所描绘的内容与描绘所使用的方法之间的复杂关系。除了经典的摹仿说,该著作还涉及了构图与主题、鉴定与命名、指称与意义等关系问题,分析了绘画的风格,以及绘画作为历史性反思和自我批评的实践,同时还论及了完全抽象艺术的出现、科技与审美的最新进展及其影响,以及绘画在当代所面临的挑战。作者对作为艺术形式的绘画的本性,作出了清晰而连贯的思考。

7.音乐与审美问题

在“隐喻与音乐表现”(载《美学新思潮》)中,扎姆·特里维迪(Saam Trivedi)反对将音乐表现看成是隐喻的观点。此前,关于音乐表现的问题,他提出了“相似+想象”的思想。同时,他还放弃了形式主义的音乐表现方法,因为这些立场并不能让人信服。

在《美学与音乐》的著作中,安迪·汉密尔顿(Andy Hamilton)对音乐美学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和争论展开了探讨。在充分利用已有学术资源的基础上,安迪·汉密尔顿对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音乐,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思考。该著作主要关注了听的经验、韵律与音乐活动、现代主义对音乐美学意味着什么、音乐与其它的“声音艺术”的关系、即兴演奏与作曲,以及音乐美学中的许多传统问题,如纯音乐、标题音乐、音乐形式主义的问题。对音乐、音乐理解的人本主义的、民主的与真诚的审美概念,该著作提供了有说服力的案例及其分析。

8.美学与道德、社会、政治

在《美学与道德》著作中,伊丽莎白·舍勒肯斯(Elisabeth Schellekens)把维特根斯坦关于“美学与伦理学是同一个东西”的主张,作为其哲学美学中所有问题探索的起点。她认为,与道德相比,美学比较容易定义与理解。该著作较好地描述了审美认识论,但却忽视了道德认识论的问题。

在《艺术与社会理论:美学中的社会学论争》的著作中,奥斯汀·哈灵顿(Austin Harrington)对艺术社会学研究作了综合的概述。该著作论述了社会理论家与社会学家中较关键的一些论争,这些论争同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及美学的社会学意义有关。

在“艺术与社会变化”(载《艺术与社会变化(国际美学年刊,2009)》)中,理查德·舒斯特曼(Richard Shusterman)认为,艺术确实会对我们的社会与伦理的态度产生影响,将这些态度变到有意义的范围。在《非洲电影:美学与政治的新形式》的著作中,曼西亚·迪亚瓦拉(Manthia Diawara)认为,考虑到非洲大陆艺术形式的所有方面,当代非洲电影摄制是一个富有洞察力与令人兴奋的主题。

9.艺术与美学的现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