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糖尿病饮食与防治(生活必备丛书)
9418800000021

第21章 糖尿病自然治疗与辅助措施(7)

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应作心理测定和心理分析。通过心理训练纠正性格缺陷等自身素质,指导其改变个性薄弱环节,提高生活质量,改变不良行为方式,有助于长期使病情处于稳定状态,改善疾病预后。

心理疗法的注意事项

心理疗法一般比较安全,且易于实施,但是使用不当也会徒劳无功,甚至可能加重病情。此外,心理疗法也涉及到一些伦理或道德问题。因而在准备采用心理疗法时还必须注意一些相关事项。

首先要对患者所患疾病的心理因素进行细心的查找分析,明确其症结所在,针对这个症结设计完善的心理治疗方案,然后再付诸实施。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必须耐心、真诚,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尽可能避免任何引起患者怀疑、困惑的行为。除患者之外,家庭的其他成员都应努力配合协调,使治疗取得最佳疗效。

在进行以情胜情治疗时,要注意控制刺激强度,而且要中病即止,及时终止刺激,或及时向患者揭开真实情况,以免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而旧病未痊,又添新病。

在作移情转意的症状转移或症状转换时,要注意转内病为外病,转重症为轻症,转要害部位的症状至非要害部位。

在实施顺情从欲时要注意,对于患者胡思乱想、淫欲邪念等不切实际的欲望,违背法律、道德、伦理的欲望,决不可纵容迁就,而应该进行说服教育。此外,有些疾病若顺情从欲则可能加重病情,这时也切不可使用顺情从欲方法。

四、药物疗法

药物治疗的原则和目的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中的手段之一,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补充与代替治疗。首先要强调一点,药物治疗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择药品种类,合理剂量,而不能自作主张或人云亦云。同时,患者本人及其家属也要了解药物的基本作用机理,药物的有关副作用,服药方法与注意事项等,以便患者能够很好地理解和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减少治疗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达到非常理想的疗效。

在各种疾病中,糖尿病的治疗是最需要患者的耐心、积极性及多方面的支持才能得到良好疗效的疾病。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纠正体内代谢异常,使糖、脂肪、蛋白质代谢恢复正常,消除代谢紊乱引起的症状,防止和积极治疗酮症酸中毒,预防并发症,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维持正常体重及儿童、青年的正常生长发育,维持成年患者的正常社会劳动和工作,保证糖尿病孕妇和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顺利妊娠和分娩。其治疗原则是“健康饮食,体重达标,综合治疗,持之以恒”。

治疗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时,应在保证其生活质量的基础上,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老年患者对于饮食的控制应较壮年患者适当灵活掌握。

中药治疗简介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效果越来越为世人所关注。中药治疗是在辨证论的基础上,根据糖尿病的不同症状而分别治疗,它有别于现代西医关于糖尿病的分型。

中医将糖尿病分为上、中、下三消。认为上消多偏实热证,位在肺胃,治宜清热养阴为主。中消多见实证,位在中焦脾胃,治宜清热泻火。下消多属虚证,位在肝肾,治宜气阴双补,阴阳两益。同时提出了糖尿病病机是阴应为本,燥热为标,气滞血淤为常的病机学说和清热润燥、益气养阴、治肾为本,注重活血化淤的治疗原则。

口服降糖药治疗

口服降糖药物主要用于Ⅱ型糖尿病的治疗,针对Ⅱ型糖尿病发病机理的两大原因分为两类:其一,针对胰岛素抵抗现象,虽然胰岛素的数量并不少,但胰岛素却发挥不了很好的作用,解决的办法是提高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可用药物如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其二,针对胰岛功能损伤,即胰岛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相应的对策是刺激与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如磺脲类、瑞格列奈。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药效肯定、副作用小的口服降糖药物有五大类:磺脲类、瑞格列奈、双胍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胰岛增敏剂。每类药物都有各自的作用特点,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病情的患者。下面将具体介绍各类降糖药物的特点。

1.磺脲类降糖药作用机制与适应证

磺脲类药物众多,虽说基本结构相同,但作用效果和特点并不完全一样。

碘脲类降糖药物主要是通过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药物受体结合,开辟了胰岛β细胞膜面的闸门,使钙离子进入了细胞内。作为信使的钙离子,促进了胰岛素的分泌。第二个作用是减少了糖储存形式的肝糖原分解,葡萄糖的来源减少。第三个作用是缓解了胰岛素受体后的缺陷。最后是增加了接受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膜上受体的数量。总之是使胰岛素的产量增加了,血糖的来源减少了。接受胰岛素的受体多了,近而达到了降低血糖的目的。磺脲类药物口服后均经肝脏代谢,除格列喹酮经胆道、消化道排出外,均经肾脏排出。所以肾脏功能不全者不宜使用。妊娠与哺乳期的糖尿病患者不可服用碘脲类降糖药物。

磺脲类降糖药物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加强胰岛素的分泌。只有胰岛β细胞尚有功能的情况下这类降糖药物才会有效,所以主要是适用于Ⅱ型糖尿病。

非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在单纯饮食控制与适当运动两个月后,血糖仍居高不下可首选磺脲类降糖药。

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服用双胍类药物后,血糖控制仍不满意,或因双胍类药物的胃肠道反应不能耐受,也可加用或改用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可增加胰岛素分泌,还可使患者体重增加,因此不作为肥胖患者的首选药物。

Ⅱ型糖尿病患者每日仅需少于20单位胰岛素,疗效明显者在不愿意继续使用胰岛素时,可试用磺脲类降糖药物替代胰岛素。

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发病在5年以内,空腹血糖>11.1毫摩尔/升,从未采用过胰岛素治疗、体重正常或肥胖者,亦可选用磺脲类药或与双胍类药联合使用。

近年来,临床上已试用于与胰岛素联合使用以加强疗效。磺脲类降糖药均应在餐前半小时服用,否则会影响药物效果的适时发挥。

当磺脲类降糖药物服用至最大剂量仍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时,就称之为磺脲类药物失效。根据失效过程与时间的不同,又分为原发性失效和继发性失效两种。原发性失效是指Ⅱ型糖尿病患者,在严格的饮食控制情况下,服用大剂量的磺脲类药物,已经服用一个多月病情仍未控制,称为原发性失效。一般情况下,磺脲类药物降血糖约半数治疗效果明显,l/3处于边缘状态,l/5无效。继发性失效是指磺脲类药物开始治疗的一段时间内有效,短可维持1个月、多数可在4年以上,然后降糖疗效逐渐减弱,需要大剂量也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称为该患者对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所谓“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是指服用适量的磺脲类降血糖药后空腹血糖仍高于11.l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14.9毫摩尔/升,且持续数月。早期失效见于口服药物后6个月内,失效率约为5%~20%;远期失效见于2年后,失效率为3%~30%。引起失效的原因,可能与病例选择不当,饮食控制不严、用药量不足,暂时性应激而未能坚持用药、合并心、脑、肾等糖尿病并发病等,大多数的原因不明。

磺脲类药物失效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重新调整治疗方案。改换另一种磺脲类药物有可能获得良好效果。还可能在合并使用双胍类药物后有所改善,也可加用或改用胰岛素治疗,但要因人而异。

2.磺脲类降糖药的种类

(1)甲苯磺丁脲:临床上最常用的第一代磺脲类药物,作用最快、最弱,药效时间最短,近期疗效约70%~80%。服后迅速从胃肠道吸收,l小时开始起作用,3~5小时作用最强,一次服用0.5克能维持6~8个小时,12小时后作用消失。它在血循环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在肝脏氧化后于24小时内90%经肾脏排出,半寿期约4~6小时。开始剂量为每次0.5克,每日2~3次,饭前口服。根据患者血糖变化及反应,必要时隔3-5天增加0.5克,每日用药总量不能超过3.0克,必要时与双胍类药物联合应用。此药副作用小,多数患者无不良反应,但长期服用可引起厌食、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腹泻等。

(2)氯磺丙脲:属于第一代磺脲类降糖药,其特点是胃肠吸收慢,排泄慢,降血糖作用强,为甲苯磺丁脲的7~8倍,药效持续时间长,副作用较大。一次服药后4小时开始发挥降血糖作用,10小时后作用最强,但由于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在肝内不分解,而以原形经肾脏缓慢排出,因此,其作用时间取决于肾功能与尿量。服药后第1天排出约60%,半寿期35小时,药效可长达36~60小时。剂型有0.1克/片和0.25克/片,每日1次,餐前服用,一般每日0.l~0.3克,极量为0.5克。由于本药降血糖作用强而持久,必须特别警惕低血糖的发生。老年人及肾功能不全者不宜采用。

(3)格列本脲(优降糖):最早应用于临床的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物,目前仍广泛应用,其降糖作用强大,约为甲苯磺丁脲的200倍。口服后迅速从胃肠道吸收,12~20分钟血糖开始下降,2~6小时达血浆高峰浓度,半寿期10~16小时,作用持续时间达24小时。主要由肝脏代谢,代谢产物无或弱生物活性,经肾脏和胆汁排泄,各占50%。有1.25毫克/片和2.5毫克/片二种剂型。每日量在5毫克以下者,主张早餐前一次口服,超过5毫克者,早、晚餐前分次口服,最大剂量为每日20毫克。国内有研究认为,如果每日超过10毫克,再增加剂量并无明显增强降糖效果。本药降糖作用强大,持续时间较长,易引起低血糖反应,甚至导致严重或顽固性低血糖。对于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或不用。

(4)格列齐特(达美康,甲磺吡脲):由法国施维雅药厂研制生产的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对健康人及糖尿病患者均有降血糖作用,其降血糖作用介于优降糖和甲苯磺丁脲之间,但作用持续时间较二者长。达美康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加强进食葡萄糖后的胰岛素释放,恢复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失去或减少的胰岛素早期分泌峰,降低血糖,并能增加靶细胞胰岛素受体数量,提高外周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达美康还能降低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性,促进PGI2合成,防止微血栓形成,改善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的预后,减慢视网膜病变的病情恶化或进展,延缓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动物实验发现,达美康能有效地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前期损害的进展,降低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水平。目前临床主要用于经饮食和运动疗法治疗尚不能控制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尤其适用于糖尿病伴有微血管和大动脉组织病变者、肥胖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糖尿病。与胰岛素合用,也可用于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餐前半小时口服。治疗宜从小剂量开始,如80毫克/日,2~3周后根据病情调整剂量,一般用量80~240毫克/日,少数患者用量可达320毫克/日。小剂量时可采用餐前一次口服,大剂量时可分2~3次/日服用。采用最大剂量疗效仍不满意时,可加用双胍类口服降糖药,多能收到满意疗效。个别患者在服药期间有胃肠道反应。偶见皮肤过敏反应,停药后可消失,罕见血液中血细胞异常,但多为可逆性。用量过大时可出现低血糖反应,尤其是老年患者,有文献报道老年患者口服达美康80毫克/日,即出现低血糖。合并有严重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性前驱昏迷及昏迷、妊娠以及严重肝肾功能衰竭患者禁用。

(5)格列吡嗪(美吡达):意大利FarmitaliaCarloErba药厂生产的较新的第二代磺脲类药物,其降糖效果稳定,有效率达88%,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降血糖效果较好,对其他口服降糖药无效者,改用本药仍50%有效。目前认为此药具有吸收迅速、降血糖作用明显和发生低血糖危险较少等优点。口服后可迅速由胃肠道完全吸收,3分钟后血浆胰岛素浓度上升,血糖开始下降,可降低30%左右,l~3小时后血浆胰岛素达到高峰浓度。半衰期短,仅2~4小时,10小时后血中已测不出药物浓度。主要由肝脏代谢,代谢产物无活性,24小时内经肾排出97%,故长期服用一般无蓄积作用。此药每片5毫克或10毫克。一般开始每日5毫克,老年患者最好从2.5毫克开始,早餐前30分钟服用,可每周调整一次剂量,每次2.5毫克~5.0毫克,最大剂量不超过每日30毫克。老年患者不超过每日20毫克为宜。

(6)格列喹酮(糖适平、糖肾平):上世纪70年代由德国研制成功并应用于临床。糖适平是一种亲胰岛β细胞的短效磺脲类降血糖药。通过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降低β细胞膜ATP依赖型钾通道的活性,由此而激活C2+a通道和C2+a内流,增加胰岛素的释放。本品还能改善胰岛功能,提高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抑制肝糖原产生。其作用强度介于优降糖与甲苯磺丁脲之间。与其他磺脲类药物比较,糖适平口服吸收后,95%代谢产物经胆道从粪便排泄,仅有约5%的代谢产物由肾脏排出,因而糖适平的作用不受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影响,适用于伴有肾功能不全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本品作用时间较短,长期服用不会产生药物蓄积中毒,用药期间低血糖发生率低。糖适平主要用于有一定胰岛素分泌功能,经单纯饮食和运动疗法尚不能得到控制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特别适用于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用其他口服降糖药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者。仅需要小剂量口服降糖药来控制餐后高血糖的患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伴有肝肾功能不全而肾小球滤过率不低于30毫升/分钟者。每片30毫克,口服吸收迅速,2~3小时达高峰浓度,8~10小时降至低水平。餐前30分钟口服,一般从小剂量开始,剂量范围为每日15~180毫克。因个体差异大,在上述剂量范围内通常每日可递增15毫克,根据血糖水平调节剂量。日服剂量在30mg以内,可早晨一次口服,超过30毫克可分2~3次/日服用。糖适平可与双胍类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联合应用,疗效满意。本品副作用小,极少数人有皮肤过敏、胃肠道反应、轻度低血糖反应。妊娠期及对磺脲类药物过敏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代谢性酸中毒者禁用。严重肾功能减退、肾小球滤过率<30毫升/分钟者慎用,用药期间怀孕者应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