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直不阿直言上疏
李纲(1083—1140),字伯纪,邵武(今福建郡武)人,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其父李夔(kuí),官至龙图待制。李纲少年时就得到时人“自幼有大志”、“举动必于规矩法度”的好评。他22岁进太学读书,33岁中进士,徽宗政和二年(1112)授官承务郎,36岁擢升至太常少卿和起居郎国史编修官。宋徽宗时的朝政完全被蔡京、王黻(fú)等人把持着。他们狼狈为奸,陷害忠良,把朝政弄得乌烟瘴气,人民苦不堪言。言路阻塞,一般官员都缄口不言,避之唯恐不及,不敢得罪他们。然而李纲刚直不阿、不顾个人得失,多次直言上疏皇帝,抨(pēnɡ)击朝政的弊端,为民请命,要求改革,惩治奸党。李纲的上疏却引起了奸佞权臣的恼恨,他们罗织罪名,打击报复,把他贬为南剑州的沙县(今福建沙县)做一名管理税务的小官。
李纲的上疏道出了朝野上下正直人的心声,在国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他被罢官的消息传出后,各方舆论哗然。朝廷迫于压力,在徽宗宣和七年(1125)三月,不得已又恢复了李纲的太常少卿职务。就在这一年里,北宋的政局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在长白山兴起的金政权撕毁了与宋的和约,大举进兵,向宋王朝杀来。
力谏南逃捍卫都城
金兵在宣和七年(1125)十月开始,分两路南下大规模攻宋,西路攻太原,东路攻燕京,及后两路大军会师合围北宋都城开封。
正当金兵日渐逼近开封之际,以宋徽宗为首的统治集团,束手无策,乱成一片,他们无心防守,只想逃命。宋徽宗急忙任命太子赵桓(宋钦宗)为开封牧,让他出面应付这种十分危急的局面。又下了一道“罪己诏”。假意承认自己多年来的错误,表示悔过之心。同时又装模作样地摆出一副抗金的样子,并摆出与金对阵的架式,他下令各地率师勤王,然而,事实上他时时刻刻地在想逃命。
就在此时,李纲挺身而出,他不顾安危,向朝廷献上御戎五策,要统治者消除与人民的对立情绪,广开言路,积蓄财物,准备军事,使上下一致,同心对敌。接着他又提出“捍敌十策”的方案,为朝廷抗金运动提出了具体办法。鉴于当时十分危急的形势,李纲又联络了当时的宰相吴敏,他刺臂上血疏,要求徽宗让位于太子,让太子拥有实际的权力,号召天下抗金,挽救危局。徽宗早就想南下逃跑,于是就同意了禅位禅位:帝王把帝位让给别人。
的意见。太子赵恒于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即位,此为宋钦宗,第二年改国号为靖康。
钦宗为帝后,李纲继续犯颜上疏,请求皇帝顺应民心,消除内忧外患,增强国势。他还在抗金问题上特别警醒钦宗:“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钦宗在做太子时就对李纲有较深的印象;看了他的上书后表示了赞赏。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末.钦宗任命李纲为兵部侍郎。第二年靖康元年(1126),又任命他担任了行营参谋官的职务,从此李纲以抗金重要将领的身份,站在了战争的最前线。
就在此时,形势发生了急转直下的变化。靖康元年(1126)正月初三,金军渡过了黄河。身为太上皇的徽宗得知消息后,连夜仓皇出逃,从开封逃往南方,当时有许多侍从百官跟随,其中还有臭名昭著的蔡京、童贯等人,并且带走了两万多宋军。徽宗等逃跑行为在官员中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宋钦宗在宰相白时中的劝说下,抗金的决心开始动摇,准备南逃襄(湖北襄阳)、邓(河南邓县)。形势极其紧迫,李纲决定立刻赴皇宫求见钦宗奏事。李纲不顾平时宰相们议事、从官不能进朝廷的规矩,坚持进到廷殿之中,与那些企图逃跑的宰辅进行面对面的辩论。李纲严厉地指出:“听说宰辅们要拥陛下出走以避金兵,倘若如此,国家社稷就难以保住了。太上皇之所以把皇位禅让陛下,就是为了能保住国家。而陛下却在此时丢弃国家而逃,难道是可以的吗?”李纲恳切的话语使钦宗无言以对。宰相白时中对李纲说:“金人如此强大,难道能守得住吗?”李纲坚定地回答道:“天下的城池,有哪一座像京城这样坚固?这里有宗庙社稷、百官万民,如果能激励将士,安慰民心,怎么会守不住呢?”钦宗巡看四周的大臣们,让大家献计献策,找出保卫开封的办法,但在场的人包括宰相白时中在内都默不作声,只有李纲胸有成竹地在分析对付目前局势的策略。李纲认为现在要做的是整顿军中的兵马,团结人民,同心协力,坚守住京城,同时等待各地的勤王之师的到来,共同对金人反击。钦宗对李纲的分析点头称是,又问李纲谁能够做防守京城的主帅。李纲回答说:“朝廷平日以高官厚禄养着一班大臣,目的就是要他们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为国家效力,白时中、李邦彦虽然是书生出身,谙于军事,但他们身为宰相,在国家有难之时,领兵打仗、抗击敌人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一直想要逃跑的白时中等人,听到要他们去挂帅上阵打仗,立刻鼓噪起来,说是李纲坚持抗击他就自己能够披甲上阵。李纲当即表示,如果皇帝让他领兵守卫京城,他坚决以死报效国家!钦宗见李纲不计个人安危,以国家的利益为重,当即任命他为尚书右丞(副宰相),留守东京,统领军队抗击金兵。为了加强钦宗抗金的决心,李纲为他打了一支强心剂,他说道,四方勤王之师不日就将到达,如果皇帝离开了京城,民心就会因此而乱。钦宗这时勉强答应了李纲的请求,表示不再南下,与广大军民一起守在京城。
然而,只过了一夜的时间,钦宗就改变了原来留守京城的主意,传令初五日出发离京南下。就在钦宗由禁卫军护卫下,悄悄即将上车出发之时,李纲走上前去厉声责问禁卫军的将士们:“是誓死保卫国家,还是甘做逃兵呢?”禁卫军全体齐声答道:“愿以死守卫国家!”李纲转过头来又对钦宗说:“陛下昨夜已答应留在京城,今天为什么还要离京南下?另外,现在六军的家属都还住在京城,他们不愿意抛下自己的亲人去南方。设想,如在南下途中离散,由谁来护卫陛下?再者,如金兵听说皇帝已出京城,立刻派人快马追及,又怎能抵御得了呢?”一番话使钦宗清醒,感到了南逃的危害和危险性,决定留在京城之中。李纲传达了这个消息,军士们欢呼万岁,其声震天动地。李纲又请钦宗登上城门接见将士,鼓舞士气,振奋军心。此时此刻,钦宗方才按下南逃的心思,任命李纲为亲征行营使,给予他一切便宜行事、负责防守京城的实权。
接受了重任的李纲,立即着手进行紧张的战备工作。他在城墙的每一面都安排有12000名士兵把守,还准备了砖石、火油、擂木、弩等,把守城所需要的用具都准备齐全。与此同时还准备了马步军40000人,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军;每一军3000人,坚持每天操练。他把前军守卫在东水门外,保护着藏有40万石米、豆的延丰仓,后军守在城壕最浅的樊家岗附近,防止金军以此处为突破口,其他三军守在城中,作为机动部队随时听从调动。
就在李纲积极进行战争准备,一切部署完毕的时候,金军已经兵临城下。“正月初七开始,金军发动了对开封城的进攻。李纲冒着密集的弹矢,身先士卒,带领士兵积极防守。正月初八的夜里,金军乘坐几十条木船沿对河南下,企图进攻西水门,李纲早已料到有此一着,他亲自带领由2000人组成的敢死队守在城下,把一只只到达的敌船拖到岸边砸烂,一举消灭了金兵一百多人,使金兵士气受到挫伤。李纲在打垮敌人进攻的同时,又加强了西水门的布防。双方进行了多次的攻防交战,敌军几次进攻不能得逞,感到吃不下汴梁,不得不暂时撤军,派出与宋讲和的使者。
听到金兵要讲和的消息,北宋朝廷内部的投降派又开始活跃起来。对于金兵的求和,李纲准备作为使者,亲自前往敌营。之所以亲自前往,是因为他觉得此次议和十分重要,“宗社安危,在此一举”。如谈判成功,金人一定会退兵收敛;反之,金人会更加过分贪求。但钦宗拒绝了李纲的请求,派了一个胆小而又窝囊的知枢密院事李棁(zhuō)前往。钦宗的用意非常明显,他就是怕李纲表现过分刚强,影响了他求之不得的议和,而李棁不会坏他的事,他会按自己的意旨办事。
李棁到了金营。那种唯唯诺诺的样子,使金人很瞧不起,他们在议和的问题上,提出了蛮不讲理的苛刻条件:黄金500万两,白银5000万两,绢帛各100万匹,马驼驴骡各以万计;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与金;让宋朝皇帝称金主为伯父,并以亲王、宰相为人质。李棁面对金人如此蛮横的议和要求,不置一词,竟带着一纸屈辱“和书”回到了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