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情商系统培养方案
9412200000012

第12章 情商育儿培养(8)

然而这并不是宝宝自私。这个年龄的宝宝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已能强烈意识“我的”这样的概念,但仍不能明确意识到“你的”、“他的”等概念,于是,他便会对自己感兴趣想要的东西都认为是“我的”,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由此可见,宝宝的以上行为只是其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大人对宝宝这种正常的表现不应感到不可理解而加以严厉斥责。父母可语气温和地跟他讲一讲简单的道理,不过有时可能也无效。若是宝宝在小伙伴玩耍中经常抢夺别人的玩具,可让他多和稍大些孩子们一起玩,让他学会收敛自己,假如宝宝的玩具经常被别人抢夺,则可让他与较小一些的孩子一起玩,以减少受侵犯的机会,这样利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大人也不要强迫宝宝将自己喜爱的玩具让给别人,这样做也不好。不仅不会让宝宝懂得礼让,而且会让宝宝误会大人也要抢夺他的玩具,从而护得更紧。随着宝宝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对“我”、“你”、“他”的概念便会有进一步的认识,这种强烈的占有欲、“自私”性就会明显好转,懂得在对别人的玩具感兴趣时只能通过借的方式来获得,也会把自己的玩具与小伙伴分享。

教育孩子关心集体

社会是一个集体,家庭也是一个集体,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中,长大后又生活在社会中,所以从小就应教育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

集体的好坏,对一个人世界观的形成及道德品质的培养影响极大。因此,每个集体都要创造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氛围,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最佳的育人环境。

家长在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集体主义精神教育时应怎样去做呢?

教育孩子热爱集体要从小事做起。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关心他人、助人为乐都是热爱集体的表现。个人的利益要服从集体的利益。个人的事再大,在集体利益面前也是小事,集体的事再小,在个人面前也是大事。摆正个人与集体的位置是至关重要的。

集体主义精神对一个人形成高尚情操起着极大的作用,它使孩子豁达开朗,从小有集体荣誉感,有责任心、义务感。这对克服“以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等不良道德倾向,培养道德意志、习惯、自制力、自我评价能力等都有明显的影响。家长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集体主义精神。

应积极支持孩子参加集体活动。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活动。家长要支持孩子参加这些活动。如:体育运动会、文艺会演、诗歌朗诵会等。家长主动了解活动要求,协助做些准备工作。活动后了解活动情况,听听孩子的反映,给予必要的引导,以巩固集体教育的效果。很多家长在这方面为孩子做出了榜样。如:

带着孩子为灾区、为希望工程捐款、捐物、指导孩子背诵台词、帮助孩子制造演出道具、双休日带着孩子到花坛捡拾废弃物……这些行动无声地教育着孩子,对孩子自尊心和荣誉感都起着促进作用。

雷锋有句名言:“荣誉从集体来。”集体获得表彰奖励,每个成员都会感到光荣。因此,家长应支持孩子为集体贡献力量。孩子在为集体做贡献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他们的能力得到施展,他们的本领得到增长,他们的友谊得到发展。他们会尝到成功的喜悦,会在挫折面前经受考验。在人生的道路上最初的体验,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有的家长由于目光短浅,不愿让孩子当干部,怕影响学习成绩,不支持孩子为集体做好事。结果孩子心中只有自己,脱离了集体便终日陷入苦闷孤独之中。

独生子女的弱点,如自私、高傲、孤独……必须在集体中纠正。

独生子女的家长更应加强孩子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要放手让孩子在集体中接受教育,让他们懂得个人的点滴进步和成长离不开集体,离不开父母、老师的教育,离不开小伙伴的帮助。当孩子受了委曲时,家长应理智对待,让孩子自己去解决矛盾,家长切勿横加干涉。

应让孩子明白,集体是他们生活的空间,只有在集体生活中,他们才会健康、顺利地生长,任何人的进步与成功都离不开集体。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孩子的缺点和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主要在于:家中的溺爱。表现在过分地照顾孩子上,表现在不知怎样掌握爱的分寸上,表现在对孩子错误姑息迁就上,还表现在家庭诸多成员把孩子“捧为明珠”,把孩子放到了突出中心的地位上。

现在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这一历史特有的现象造就了孩子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对独生子女教育是否得当,这要取决于父母对他的态度和教育、保育方法。如果从小就以他为中心,要什么给什么,一说就依,一哭就抱,在地上打滚就哄,这样过度的溺爱,使他从有自我意识起,所感受的都是顺着他,都在为他服务。这样容易养成他爱发脾气、骄傲、任性、不听管教等等不良性格,而且独立生活能力也差。

独生子女在家中没有兄弟姐妹,缺少孩子之间的互助、互让和分享要求的体验,也容易形成“独”;再者也缺少兄弟姐妹之间的情谊和关怀,易形成不知关心他人的不良性格。但是,一个三口之家还是一个小集体,家庭中如关系正常,互相关心、爱护、尊重体贴,并以此要求孩子,一样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

孩子2岁左右时应到托儿所过集体生活,获得与人交往的经验,学会集体生活,并在其中充当角色。这样就可以避免独生子女的“独”了。

培养孩子的坚强性格

做什么事情都涉及到恒心,没有坚强的性格也就无所谓什么恒心。坚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培养起来的,必须从幼儿期抓起,只要父母引导得法,坚强的性格就一定能够培养起来。

要探究孩子性格之所以会软弱的成因。克服性格软弱的缺陷,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过分的关怀造成孩子的软弱经常看到一些孩子在上幼儿园或妈妈上班时哭闹不止。原来,妈妈自己那种恋恋不舍、反复叮嘱和犹豫不定的言行,使孩子知道了“妈妈不忍离去。”

不适当暗示、恐吓造成孩子的软弱孩子在雷电交加的晚上,正安静地睡在自己的床上,妈妈惊慌地把孩子抱在怀时,孩子从妈妈惊恐的动作和雷电的环境中学会了害怕闪电。

不适当的表扬造成孩子的软弱表扬是对行为的鼓励和肯定,它起到心理强化的作用。不适当的表扬使孩子的行为向不良发展,使之定型,久而久之,甚至影响终身。

要改变懦弱的性格,需要一番巨大的周折和刻苦的心理锻炼。培养软弱儿童的坚强勇气,可以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支持软弱孩子大胆地去做事父母教育孩子,一是在孩子未成熟期加以保护,这种保护应随着孩子的发育成长越来越少。

二是要促进孩子能够单独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这种促进应随着孩子的成长越来越多。千万不要凡事包办,养成孩子胆小怕事的依赖心理。

鼓励孩子大胆地说话一些内向软弱的孩子不喜欢过多地说话,对这种孩子,父母应尽量少讲:“你必须这样或那样做”之类的话,而应多讲“你看怎样办?”“你的想法是什么?”之类的话,给孩子一个独立思考并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应鼓励内向孩子与社会打交道有些内向的孩子到3-4岁后,只习惯于同自己熟识的人呆在一起,与社会上的人打交道时会产生一种潜意识的惧怕。因此,父母在孩子小时就要培养他们处世的能力。

一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时常发生过害怕的情绪。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害怕情绪呢?美国一些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些建议:

帮助孩子增强应付他所害怕的对像或环境的信心儿童有害怕情绪时,父母不该嘲笑或处罚他们。如果孩子害怕一个人在房间里不开灯睡觉,可在他床头上装一个灯的开关,让他掌握或明或暗的主动权,帮助孩子消除害怕。

说明理由经常给孩子讲一些有趣的知识,有助于消除他们的害怕心理。如有孩子害怕蜜蜂,可耐心地向他解释蜜蜂是如何辛勤劳动、采花粉酿蜜的。只要你不惹它,它就不会蜇你。

榜样塑造法实验说明,榜样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害怕心理。因为儿童总是模仿父母的。所以父母应为孩子树立好榜样形象。

预防害怕的情绪发生假如孩子第一次上学感到害怕,那么在开学前,应带孩子去参观一下学校,让他适应新的环境。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良好的意志品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觉性。即能清晰地认识意志行动目的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能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二是果断性,即善于迅速地明辨是非,适时而坚决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三是坚持性,即能以充沛的精力和坚韧的毅力,不断地克服困难去完成意志行动;四是自制力,即能够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动和言语。

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子女的意志:

第一,教育子女树立远大理想,使其具有强烈的上进心。意志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只有目的明确,才能自觉地坚持下去,无数革命先烈之所以能在极端艰险的环境中顽强斗争,表现出超凡的意志力,从根本上说是他们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家长培养子女的意志必须注意使孩子从小树雄心、立大志,决心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自由幸福而奋斗,这往往是子女形成坚定意志的起点。童玲很小就受到家长的立志教育,她上小学后又常听到父母讲述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获胜的事迹,8岁时就确立了做一名为国争光的运动员的志向。此后,她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花去两万多个小时练球,终于登上了第36届世乓赛女子单打冠军的领奖台。

第二,提供榜样材料,使子女从英雄模范事迹中受到启迪。英雄模范人物都有坚强的意志,如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屠刀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高士其不顾病痛的折磨,顽强地写料普读物。孩子们对英雄模范的意志行动往往感动不已,由衷地敬佩并自觉不自觉地在行动中仿效学习。家长要搜集这些材料,特别是要多用与孩子同龄的优秀少年儿童的事迹教育子女,使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发奋努力。新近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的边荣唐3岁就被狠心的爸爸抛弃,他刚上小学就要照顾患精神病的妈妈,独自支撑一个破碎的家庭。他不乞求任何人的怜悯,把每月72元的生活费安排得恰到好处,而且功课门门优秀。他同现在许多被娇惯的独生子女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在逆境中抗争进取的精神值得每个少年儿童学习。

第三,建立一定的生活和学习制度,对孩子的日常行为进行训练。为了使子女的行为符合一定的社会要求,家长应当通过建立作息制度、学习检查制度、生活卫生缺席等将社会对儿童少年成长的要求具体化、规范化,并监督孩子严格执行。如果对孩子的行为放行自流,甚至对其不合理的要求给予满足,对于不正确的行为给予庇护,就会助长孩子的固执,自私、骄横、粗暴等行为,妨碍良好意志的形成。必要时家长要对子女的行为进行适当的训练,在孩子学习时要求他“独立思考、干净整齐、按时完成”;在晚上睡觉时要求他“一定要按时上床”,在体育比赛时要求他“作风严谨、有备而去、奋力拼搏”等。

第四,通过克服困难的实际活动锻炼孩子,使其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我国有“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说法,日本不少家长支持子女到环境恶劣的“无人岛”去体验生活。这是因为艰苦的生活会迫使孩子通过自己的奋斗去适应,在适应的过程中壮大了胆量,增强了信心,提高了斗志,并且丢掉骄娇之气和懒惰等坏习惯。家长平时要注意创造机会,使孩子通过克服困难的实践提高意志力。叶挺将军的儿子从小在妈妈身边,对大人的依赖性很强。有一次学校组织初中学生去野营,叶挺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特意到学校为九岁的儿子参加野营求情,后来儿子跟着大哥哥、大姐姐到外面野营,学会了洗菜、架帐篷,独立处事的能力有很大提高。

第五,培养子女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意志行动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我们所说的意志行动是符合社会公德的行动,而非危害社会的鲁莽行为。儿童少年能否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当即立断而不流于轻率,在执行过程中能否坚持到底而不流于僵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主客观情况能否进行正确而周密的分析,对行动目的、途径、方法和结局有无明确的认识。因此,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分析问题,判断是非的能力,而不能什么事情都随大流。近年来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消极现象相当严重,如办事托关系、一切向钱看,这对孩子们的心灵都有腐蚀作用。家长要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坚决抵制各种丑恶现象。

培养孩子“不服输”的精神

培养孩子从小养成不服输精神,多给孩子一点挫折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与成才,无疑是一本万利的事。

上海的杨俊先生为了从小培养孩子不服输的精神,他与孩子对弈时就从不给孩子让棋。

杨俊是个高位截瘫病人,拿近300元病假工资,妻子刘月琴所在工厂的经济效益也不好。多年来因家庭经济不宽裕,孩子一直没有玩具。从小到大惟一的玩具是孩子7岁时姑父花6元钱给他买的一支冲锋枪。不过棋却很多,各样的棋子只要你报得出名称家里都有。

杨俊因为自己寸步难行,天天坐在家里,所以就常常和孩子对弈。下棋时杨俊既不给孩子让棋,也不准他悔棋。有时孩子连着输棋,哇哇大哭,他也不让。

杨俊不是心理学家,但他的教育方法却富有启迪意义。因为依照规则决定胜负的游戏,不仅是快乐的娱乐方法,也是管教孩子学习人生的有效手段。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在家里,父母亲可以让你,但在社会上,别人不一定让你。困难更不让你。再说人的一生,无法重来的事情也实在很多。

所以,下棋时不让棋、不准悔棋的做法,可以培养孩子不服输的意志和遇事更加深思熟虑的习惯。虽然是游戏,却也在学习人生。也正是这个物质贫乏的家庭。由于管教孩子的方法得当,培养出了一个身心两健的孩子。17岁的杨晏杰,从小品学兼优。小学5个年级10个学期,其中9个学期的学习成绩名列全班第一;目前已获得上海市十佳礼仪少年、上海市“金爱心”学生、1995年“天原”杯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第一名等多种奖励和称号。杨晏杰说,虽然他现在下棋时早已能战胜父亲,但他最大的人生收获就是父亲教会他“不服输”的精神,所以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都不怕,都愿意去克服。

的确,爱心可以造就未来,爱心也可以葬送未来,为了孩子,年轻的父母必须像杨俊那样,从小就给予他们体验挫折和困难的机会,进而使他们磨炼出坚强的意志,树立起竞争的意识。这样,父母给孩子带来的不仅是快乐,更重要的是财富和智慧。

帮助孩子直面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