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情商系统培养方案
9412200000010

第10章 情商育儿培养(6)

婴儿品德也是在其自我意识发生的基础上形成的。婴儿在一年内,还谈不上什么自我意识。只是在1岁左右,婴儿才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最初表现,如把自己的动作与动作对象加以区分。但这时婴儿的自我意识,还只是一种自我的感觉。随着婴儿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从第二年开始才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感觉和行动,并告诉成人,这就说明了婴儿自我意识的出现,在以后的进一步交往中,婴儿不再把自己看作一个客体,开始对自己认识,如知道自己的名字、形象等,婴儿的自我意识发展到新的阶段,标志着自我意识的真正发生。婴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婴儿最初品德的产生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另外,婴儿品德的进展程度受他们的认知和意识发展程度的高低所限制。婴儿在1岁前还不可能作出道德判断,也不可能有意地作出道德行为,因而无所谓道德与不道德。1岁半左右,婴儿在父母及周围人的影响下,随着自我意识的形成,逐渐出现了最初的道德观念、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婴儿在不断与成人交往中,不仅逐渐理解、接受成人以自己的言行传授给他们的道德行为准则,而且努力产生合乎这些道德要求的行为方式,但是,这个时期婴儿的品德发生有着明显的特点:

适应性这个时期的婴儿已开始学习人类的行为方式和道德规范,以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努力使自己的行为、愿望与现实的行为规则、道德规范相互一致和相互协调,并产生了合乎这种道德规范的行为和愿望。

两义性即这时期的婴儿,一般简单地把事物和他人的行为和自己的行为区分为“好”与“不好”、“对”与“不对”两类,其间不再具有更细、复杂和相对的区分。他们甚至把人也简单地区分为“好人”与“坏人”、“好孩子”与“坏孩子”。这是与他们的认识水平思维水平密切相关的。

从他性婴儿所适应的社会规则、规范,以及他们判断事物和他人行为的标准,都来自于父母和周围成人。父母及周围成人赞美的,就认为是好的;反之则认为是不好的。这是因为,这时的婴儿还处于初步适应现实社会的阶段,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还不能独立地依据自己内在的标准来评判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婴幼儿德育的重要性

儿童品德最初的形成是在父母或其他一些成人的影响下而形成的,但也包括道德观念、道德判断、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婴儿的道德情感只能说是在开始萌芽,各种道德行为也只是刚刚产生,但也逐渐出现最初一些道德习惯。

婴儿的道德观念当婴儿在日常生活中做出良好的行为时,父母及周围的人就会显出愉快的表情,并且用肯定的词,如“好”、“乖”等给予正强化;当他们做出不良的行为时,则成人显示出不愉快的表情,并且用“不好”、“不乖”的词给以负强化。婴儿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并形成各种道德习惯。若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婴儿便会毫不迟疑地做出合乎要求的行为来,对不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也会采取否定或克制的态度。当然,2~3岁婴儿的道德观念,还只是最初的表现,对他还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

婴儿的道德判断婴儿的道德判断来源于与成人的交往中,有意思的是婴儿先学会的是对他人的评价,继而学会的才是对自己的评价。在评价自己的行为时,先是模仿成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后才逐步学会自己评价自己的行为。但是,由于婴儿生活范围狭窄,生活经验缺乏,同时也由于认识和意识水平的限制,评价他人和自己的行为时,并非服从于一定的道德标准。

婴儿的道德情感婴儿在掌握道德观念的基础上,已经产生了初步的道德情感,如同情心、责任感、互相感等。这个时期的儿童已能关心别人的情绪和处境,因他人高兴而高兴,因他人难受而难受,并想到要安慰帮助别人。在成人的教育下,随着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婴儿对他人和自己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就产生了最初的体验。如当自己和别人的言行符合道德规范受到表扬时,婴儿便会产生高兴、满足、自豪的情感体验;当自己和别人的言行不符合道德规范受到批评时,婴儿便产生羞愧、难受、内疚的情绪体验。同时,也出现了最初的爱与憎。例如,当看到小人书上的大灰狼、灰狐狸时,就用手、拳头去打它;而当看到小白兔战胜了大灰狼、灰狐狸时,便高兴得拍手大叫。当然,这时婴儿的道德情绪体验,还是比较肤浅的、短暂的,一般都是成人要求、评价和强化的结果。

婴儿的道德行为2~3岁婴儿的道德行为,也只是初步的表现。他们的行为是极不稳定的,常常受情绪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儿童一起玩时,知道应该相互友好,但真正玩起来时,又常常要去推人、抢别人的玩具等。又如,他们知道“好孩子不能摘花”,可是过一会儿自己看到好看的花也忍不住摘了。因此,对婴儿的行为、品质不能妄下断论,而要经常地给以提醒、鼓励和要求。

培养内容

幼儿德育培养的基本方法

在幼儿德育的培养方面,大人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方法,一般说来,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

榜样的示范模仿是幼儿向社会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对处于模仿阶段的幼儿,成人可针对孩子的实际,讲一些英雄模范的故事,把英雄模范的形象和良好行为作为幼儿学习的榜样。同时,成人的行为要自慎,处处做孩子的榜样。在孩子的心目中,成人应具有乐观、愉快、活泼的性格,劳动积极,办事认真,对人热情,善于关心和帮助别人。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成为幼儿行为的榜样。要用好的思想、品质、作风去熏陶和影响孩子。

解释和说理结合实际,讲清道理,这是提高道德认识的一种方法。对孩子讲解每一项行为准则,不但要使他知道这样做,而且要使他懂得这样做的道理。但要给孩子讲道理,要结合孩子的理解水平,就“事”说“事”,要让他听懂。同时,成人要有耐心,孩子在太兴奋激动时,往往是听不进去道理的,家长应待他冷静下来后,再用亲切的口吻,向他说明道理。

练习和实践在给孩子讲清说明的情况下,还应经过反复练习和实践来加强。所以,成人在要求孩子做到某一项行为准则时,一定要坚持不懈地让他反复练习、巩固,并经常采取批评、表扬等方法,推动孩子自觉地去加以巩固。

表扬鼓励和批评责备对幼儿多用鼓励表扬,这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表现的方法。鼓励表扬时最好能伴随提出一些进一步的要求,使孩子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幼儿受到表扬和鼓励,积极性会高涨起来,会继续努力;批评指责是一种否定的“强化”。成人可以用摇头、不高兴的态度、否定的口吻、斥责的眼光等方法表示对幼儿某种行为的反对,使幼儿知道自己错了,并迅速改正。批评时态度要严肃,严肃的目的是使孩子知道自己错了,并使他因此感受到家长的不悦而感到羞愧、不安。

幼儿德育的基本内容

对幼儿德育的教育主要从五爱教育、革命理想、革命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文明礼貌教育等方面入手,在教育时,应结合幼儿的特点,选择具体内容。

五爱教育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这是促进幼儿社会主义觉悟的具体要求,也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具体表现。

爱祖国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培养孩子热爱祖国的情操。

爱人民要从小培养幼儿热爱和尊敬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逐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爱劳动学习一定的劳动知识技能,培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会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劳动过程中,还要培养幼儿养成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的习惯,使幼儿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增强责任心、主动性和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从事劳动、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爱科学就是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逐步培养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

爱社会主义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爱社会主义的教育,让幼儿初步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幼儿热爱新生活,热爱新社会。要教育幼儿热爱共产党,要让孩子知道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对孩子进行爱党教育,这对他的思想感情和以后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将会产生很大影响。

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这是一个人的生活目的和奋斗目标。革命理想是指共产主义理想,即无产阶级奋斗的最终目标——解放全人类,建立共产主义社会。革命理想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巨大动力,激励着人们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克服困难,争取胜利。孩子是富于理想的,他们常常议论“长大了做什么?”但是,孩子的理想不是自发形成的,要靠教育和培养,有的孩子缺乏远大理想,因而学习不努力,思想消极,容易接受不良思想的影响,走入歧途。因此,革命理想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革命传统教育是要培养孩子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英勇奋斗和艰苦创业的精神。要经常给孩子讲革命故事。回忆革命先烈艰苦奋斗、流血牺牲的历史,使孩子逐渐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待他们长大后,在“四化”建设中,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先烈的革命精神。

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是:教育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革命思想,并把它同自己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为了实现这个理想,要教育孩子不断地努力学习,刻苦锻炼,把自己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中的重要的内容之一。共产主义道德的实质,就是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集体的事业,孩子是未来的建设者,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养成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

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时,要根据幼儿年龄与知识的增长,提出不同要求。要教育幼儿热爱集体,关心集体,为集体做好事,教育幼儿对集体要有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还要培养幼儿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团结友爱的精神。如看见小朋友跌倒了,快跑过去把小朋友扶起来。

要主动把自己的玩具借给小朋友玩,把自己的糖果分给小朋友吃。邻居的小朋友生病了,应该去看望、问候,表示关心和友爱,等等。这些做法,都能为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守纪教育纪律是社会或集体为了维护正常秩序,要求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文。自觉遵守纪律和秩序,也是孩子应有的好习惯,而且对他将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进行纪律教育时,要让幼儿懂得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并且要向孩子提出切实具体、能够做到的要求。否则就易使孩子滋生不遵守纪律的不良心理和不良习惯。

文明礼貌教育文明礼貌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一个文明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应具有的品德,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措施,对个人来讲是一个人文化、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也是对社会、对生活态度的反映。文明礼貌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应该从幼儿期培养。要教育幼儿待人谦虚、诚恳,树立助人为乐的思想。要做到主动关心别人,尊敬和帮助老人、妇女、病残者等。

培养方法

爱国教育

在孩子们的心目中,爱国是区分“好人”与“坏人”的标准尺码,爱国就是好人,不爱国就是坏人,“八路军”“与“英雄”都是爱国的,所以都是好人,而“日本鬼子“与“汉奸”则都是坏人。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可以用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古迹名胜、故事、典籍等浩如烟海,举不胜举。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采用多种形式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故事中国历史上爱国英雄层出不穷,爱国故事壮烈动人。

屈原投江,苏武牧羊、岳母刺字、文天祥尽节、节振国捐躯以及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从古到今的英雄烈士,无不是进行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青少年喜欢听故事,不少儿童在老师、家长的故事中长大。运用故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古老又新鲜,永远不会过时。

民间传说比起故事,民间传说多了几分浪漫和想象,具有艺术感染力。民间传说反映民情风俗、历史文化,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容易使青少年产生民族自豪感。各民族战胜自然、开拓进取的传说,均含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如汉族的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嘎达梅林》;维吾尔族的《阿凡提的故事》;白族的《阿诗玛》;彝族的《火把节的传说》等等。

名胜古迹名胜古迹大都包含民族创造精神,可以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己的历史、文化,唤起民族自豪感,克服自卑心理。长城、故宫、周口店、大运河、大雁塔、黄鹤楼、岳阳楼、布达拉宫、武侯祠、中山陵、黄花岗……我国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合理利用这笔财富,让青少年在游览观光中感受祖国文化的悠久和伟大,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的形式。

自然景物祖国的锦绣河山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繁衍的地方,饱览祖国的壮美山河,容易激发青少年保卫祖国的决心,爱国主义豪情油然而生。如导游者适当结合人文历史加以阐述,教育效果更佳。

法制法规在世界各国,爱国主义教育属于强制性教育范畴。从幼儿启蒙开始,即灌输爱国、爱人民的政治教育,根据法律规定,要求受教育者必须对国歌、国旗、领袖、宪法有正确的了解,具备有关国家、民族常识,并作为升学考试科目。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治。学生作为未来的接班人,应该具有必要的政治素质,这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影视艺术、网络文化、信息时代对青少年影响极大。影视艺术应力求民族化、本土化,大力宣传和推广具有民族色彩的影视产品,应利用革命战争片、艺术动画片、历史人物片、爱国歌碟等大打民族牌,树立民族艺术典型形象。

应注意开发受青少年欢迎的本国游戏软件、国产音像作品。应引导青少年学会欣赏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如地方戏曲、民间舞蹈、风情艺术等。并在此过程中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爱国主义教育并非空洞枯燥的说教,而应将它融入日常生活中,与各种可借助的形式相结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接触到的广告、流行歌曲、商标、公益设施、形象策划、服饰、化妆、产品品牌等,都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尊。所有这些形式的创作者都应注意将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尊贯穿其间,社会、家庭和学校都有责任随时用这些形式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总的来说,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需要付出艰辛和热忱,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配合。

培养良好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