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敦煌人物志
9411100000024

第24章 唐五代(12)

俗姓宋氏,又称宋律伯。祖籍冀州广平。吐蕃统治后期至归义军政权初期沙州敦煌灵图寺僧人。素有“俗中骢马”、“一群轨仪”之美称。志贞出家于吐蕃占领敦煌后。出家后潜研佛典,精勤修行,成为“德茂禅林,行晖戒月,洞达深理”的一代高僧,享有“释氏白眉”之美称。张议潮建立归义军政权,力举敦煌佛教界高僧大德,志贞被任命为灵图寺法律,主持讲坛,后提升为敦煌唱导法将兼毗尼藏主。敦煌文献存有释慧菀为之撰写的《燉煌唱导法将兼毗尼藏主广平宋律伯彩真赞》,其辞为:

鄯州龙支县圣明福德寺前令公门徒释慧菀述

贤哉德灵,奇惠天假。释氏白眉,俗中骢马。

颛顼之苗,姬周之派。特达资身,香声独跨。

一郡轨仪,四方钦雅。离繁去俗,併伏人我。

开畅玄宗,七众归化。匡救大纲,一时务霸。

兰桂芬馥,方袍之下。密传宝印,世称无价。

夙达苦空,重担今卸。魄瘗双林,魂随识驾。

智人不永,恶闻迁谢。涤垢莲池,诸圣印可。

维大唐咸通八年岁次丁亥六月庚午朔五日甲戌题记

弟子比丘恒安书。

(敦煌文献P.4660《敦煌学大辞典》《敦煌邈真赞校录并研究》)

释辞弁

俗姓不详,生卒年不可考。晚唐五代归义军时期沙州敦煌开元寺僧人。曾住持开元寺常住库事务。参与张淮深重修北大像工程。僧官至福田判官,主持福田事务。又整理散乱《般若经》,使归经藏;并修缮寺院。敦煌文献P.4660存其邈生赞:

沙州释门勾当福田判官辞弁邈生赞

河西都僧统京城内外临坛供奉大德兼阐扬三教大法师赐紫沙门悟真撰

沙州释门法师沙门恒安书

美哉(矣)人焉,禀气自天;狎恶无性,亲善有缘。

童蒙割爱,落发芳年;从师就业,勤恪推先。

行惟中道,不涉两边;积谷防饥,储贮数囤。

务寄息利,不垦农田;九九乘除,密解数般。

先尊镌窟,奇功有残;子能继绍,修饰俱全。

功成九仞,庆设皆圆;助修大像,勾当厨筵。

终始不倦,憎爱无偏;内思纡逥,外直如弦。

慕扰郁涛(淘),匪恋恬闲;于家治理,众口称传。

释门佥举,补署判官;职当要务,检校福田。

人嗟畏畏,于济乾乾;数部般若,紊乱纷然。

处处零落,散失人寰;收拾排合,教理可宣。

尽归龙藏,各使牢坚;新崇房院,梵宇连绵。

道场幡盖,每馥炉烟;授笔记事,功不唐捐。

(敦煌文献P.4660《敦煌学大辞典》)

释恒安

俗姓康,生卒年不详。粟特人后裔。康通信(另有传)从弟。晚唐五代归义军时期敦煌粟特僧人。悟真弟子。早年出家灵图寺,从师吴法成、曹法镜。大中年间至咸通初年为比丘,咸通六年(865)出任灵图寺知藏,负责管理灵图寺收藏的全部佛经典籍,并协助法镜整理法成遗留的经论及文疏,编成《灵图寺藏吴和尚经论目录》。861年至867年,恒安与时敦煌县令宋智岳一道奉张议潮之命出使入京。中和年间(881-885),升任河西节度门徒兼摄门法师。恒安擅长书法,与河西都僧统唐悟真联手撰写了大量邈真赞和释门范文,敦煌遗书中存有其大量作品(见附表)。并撰有《燃灯文》、《竖幢伞文》、《谢司空赐疋段状》。

释恒安书写主要作品名录

咸通八年

(867)

《敦煌唱导法将兼毗尼藏主广平宋律伯彩真赞》

释惠菀

咸通八年

至中和三年

(867-883)

《河西节度都押衙兼马步都知兵马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监察御史右威将军令狐公邈真赞》、《沙州释门勾当福田判官辞弁邈真赞》、《河西都僧统京城内外临坛大德三学教授兼毗尼藏主赐紫故翟和尚邈真赞》、《沙州释门都法律义辩和尚邈真赞》、《入京进论大德兼管内都僧政赐紫沙门曹僧政邈真赞》、《大唐河西节度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甘州删丹镇遏使充凉州西界防採营田都知兵马使兼殿中侍御史康通信邈真赞》、《伊州刺史改授左威卫将军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殿中侍御临淄左公赞》

悟真

咸通十年

(869)

《大唐敦煌译经三藏大德吴和尚邈真赞》

张球

广明元年

(880)

《河西都僧统京城内外临坛供奉大德兼阐扬三教大法师赐紫沙门悟真邈真赞并序》

苏採(《敦煌学大辞典》)

释悟真(约811—895)

俗姓唐,祖籍兖州鲁国郡,家世不详。吐蕃统治后期到归义军初期敦煌灵图寺僧人。十五岁出家,二十岁受比丘具足戒。以能言善辩著称于世。张议潮起事,为参戎幕、掌笺表。大中二年(848),提升为都法师。四年(850)六月,奉张议潮、洪辩之使抵长安。与朝官及京城诸大德相过从,互有赠诗。五年五月,朝授京城临坛大德、赐紫、沙州释门义学都法师。有“教喻归化大法师”、“阐扬三教大法师”称号,历任灵图寺寺主、都法师、都僧录、副僧统、都僧统等僧官之职。广明元年(880)年七十,患风疾,一度病危“耳顺从心,色力俄衰”,后稍康复,得不死。乃自省生平,作《百岁诗》10首并序。存有所撰当地僧俗多流邈真赞及碑铭十七篇、《张族庆寺文》一篇,《唐僧统赞述四兽恩义颂》一篇,《上河西节度公德及祥瑞五更转兼十二时共十七首并序》,其序现存,五更转及十二时十七首已佚,《莫高窟记》、《张氏修功德记》、《张淮深造窟记》。晚年撰写《唐和尚百岁书》(又名《禅门百岁诗》、《河西都僧统赐紫沙门悟真诗》)。书由序文和诗十首。序文讲述他撰写的缘由,诗叙述悟真从出家至写本文时的经历。其诗曰:

幼龄割爱愿投真,未报慈颜乳哺恩;子欲养而亲不待,孝亏终始一生身。

从师陶然向空门,唯忻温故乐知新;冰谨专行八正路,犹恐辜负一生身。

迷情颠倒起贪嗔,还曾自赞毁他人;口过闲谈轻小罪,如今追悔一生身。

丰衣足食固辞贫,得千望万费心神;徒劳蓄积为他有,呼嗟役到一生身。

尘埃往往显名闻,奢心数数往来亲;衣著绮罗贪锦绣,矜装坯器一生身。

盛年耽读聘风云,披捡车书要略文;学缀五言题四句,务存遍计一生身。

男儿发愤建功勋,万里崎岖远赴秦;对策圣明天子喜,承恩特立一生身。

绍继传灯转法轮,三车引驾谈迷津;智海常流功德水,希须浮泛一生身。

圆明正觉觉无尘,罪根福性性齐均;参罗动植皆非相,无过反照一生身。

岁有荣枯秋有春,千般老病苦相奔;从此更莫回顾恋,好去千万一生身。

乾宁二年病逝。其生前作品被作为寺学学生的范文而广为流传、传抄,因其一生事业而编成的《缁门百岁篇》作为寺学课本进行传颂,门人弟子称之为当代的“大哲”、“龙堆俊宝”。

敦煌遗书P.4660存有《都僧统唐悟真邈真赞并序》:

河西都僧统京城内外临坛供奉大德兼阐扬三教大法师赐紫沙门悟真撰并序:

前河西节度掌书记试太常寺协律郎苏翚[撰]

英灵神假,风骨天资。夙彰聪愍,志蕴怀奇。人惊玩市,物怪背碑。驱乌慕道,应法投缁。精五部而政行,严七觉以澄非。练心入理,剋意修持。寸阴有竟(兢),积雪无亏。三冬斅学,百法重晖。讨瑜伽而麟角早就,攻净名而一揽无遗。纵辩泉而江河喷浪,骋舌端而唇际花飞。前贤接踵,后辈人师。逗根演教,药病相宜。洞明有相,不住无为。将五时之了义,剖七众之犹疑。趋庭者若市,避席者风追。不呼而来,不招而归。恢张坦坦,开丽巍巍。肃物有威,表众有仪。上交下接,燮和众推。裁诗书而靡俗,缀笺简而临机。赞元戎之开化,从辕门而佐时。军功抑选,勇效驱驰。大中御历,端拱垂衣。入京奏事,履践丹墀。升阶进策,献烈(列)宏规。忻欢万乘,颖脱囊锥。丝纶颁下,所请无违。承九天之雨露,蒙百辟之保绥。宠章服之好爵,赐符告之殊私。受恩三殿,中和对辞。丕哉休哉,声播四维。皇都硕德,诗咨讽孜。论八万之法藏,破十六之横非。旋驾河西,五郡标眉。宣传敕命,俗易风移。怀瑾握瑜,知雄守雌。其直如弦,其平如砥。处众立卓然之像,弘施豁太简之慈。六和御众,三十余期。香风草靡,教诫箴规。道树媚觉花之色,禅庭无乏训之悲。凑飞禽而恋就,萃走兽而群随。耳顺从心,色力俄衰。了蟾蜍之魄尽,觏毁箧之腾危。藏嘉猷于贻厥,侚吞鸟兮题兹。虽世谛之虚幻,然旌教兮铭斯。

沙州释门法师恒安书。

广明元年岁次困顿律中夷则蓂生七叶题记。

悟真主要作品名录

释悟真是晚唐五代归义军时期敦煌历任都僧统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也是敦煌文书中保存作品较多的一位著名高僧。其主要作品有:《上河西节度公德政及祥瑞五更转兼十二时并序》、《沙州释门赐紫梁僧政邈真赞》、《翟家碑》、《阴文通邈真赞》、《莫高窟记》、《张族庆寺文》、《河西都僧统故翟和尚邈真赞》、《沙州释门索法律窟铭》、《沙州释门法律索义辩和尚邈真赞》、《沙州释门故索法律智岳邈真赞》、《国师唐和尚百岁书》(又称《唐和尚百岁书》、《禅门百岁诗》、《河西都僧统赐紫沙门悟真诗》)、《瓜州剌史阎公邈真赞并序》、《沙州释门勾当福田判官辞弁邈生赞》、《沙州释门故阴法律邈真赞并序》、《康通信邈真赞》、《瓜州剌史康使君邈真赞并序》、《张氏修功德记》、《张怀深造窟记》、《入京讲论大德兼管内都僧政赐紫沙门故曹僧政邈真赞》、《金光明寺故索法律邈真赞并序》、《矩鹿索公故妻京兆杜氏邈真赞并序》、《唐僧统赞述四兽恩义颂》、《敦煌管内僧政兼勾当三窟曹公邈真赞》、《唐和尚百岁书》(又名《禅门百岁诗》、《河西都僧统赐紫沙门悟真诗》)。

(《敦煌学大辞典》《敦煌碑铭赞辑释》敦煌文献P.3720、P.3886S.4654《悟真文集》108页)

释贤照

俗姓康氏,晚唐五代归义军时期沙州敦煌粟特僧人。出家沙州大云寺。约于乾符年间(874-879年),僧官至法律,约于广明元年至光启二年之间(880-886年),升任僧政,寻以僧政兼任都僧录。乾宁二年(895),继悟真升任河西释门都僧统,加沙西管内佛法主称号,获赏赐紫衣,约于天复二年(902)离任。寻染病不治而逝。敦煌遗书P.3556号存有其邈真赞:

(前缺)

河西管内佛法主赐紫(沙门)城名宗,敦煌(豪)族。不恋烦嚣。长习损簪,遂得怀戎文,文以秋月齐圆。鸿,以春花竟彩。精通万法,辩(若河)决争流。晓千门,谈如倾盆竟涌。莲花三座训迷邪,指中道真如;师子五升化昏愚,悟顿途性相。谈空才暇,乃思有相之因;随众分身,共表众生之果。况知色尘号假,色身示有成生;法体号空,应法还为寂灭。图真绵账,同从来。捧慈尊,写灵贤,顶冠预,终身瞻依供养,谨于邈影。上接散画(花)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两边画十一面观世音菩萨、如意轮菩萨、大圣文殊师利、大圣普贤菩萨等各壹躯,并以丹青绚彩,朱粉开容,紫磨成垂足之珍,宝墨舒溥霑之照。慈威晃耀,似从兜率而初来,宝座炜煌,似降龙花而节会。观音救济,济拔苦危而获安,如意心轮,轮转众生而达岸。文殊文则,侍圣助赞教门;极位普贤,随类宣扬阐化。匠来奇妙。笔写具三十二相无亏,工召幽仙;彩庄而八十众好圆满,福事将毕。非独已彩益家,直亦资助君王,永保延年获吉。厶乙释中才,忝侍门人,奉赞难免,固辞狂图,乃为颂曰:如来膺圣,化利无边。周星西盛,汉月东传。三界称首,十地功圆。分身万亿,拔济三千。遗留像法,政末除偏。之莫测,会之无言。河西教主,莲府英贤。悟虚审假,晓示因缘。上图灵像,永捧福田。下题形影,顶祈香坛。师子(莲花)座上,广度黎元。四众顶受,二部慕虔。降龙伏虎,自出恼边。遇缘羊鹿,跪听尊前。将承供养,保寿千年。龙花三会,九品红莲。

(《敦煌学大辞典》《敦煌碑铭赞辑释》《敦煌邈真赞校录并研究》)

曹公

唐沙州莫高窟禅僧。曾到唐长安地区游学,回敦煌后以修禅出名,任临坛教授,主管敦煌三窟。僧官至敦煌管内僧政兼勾当三窟教授。

(《敦煌学大辞典》)

释善才

俗姓张氏。晚唐五代归义军时期沙州敦煌僧人。少年出家,为灵图寺僧,有才辩。经张淮鼎举荐,被任命为灵图寺法律,主持五坛和三窟事务。景福二年(893)经灵图寺众共举,任该寺寺主,直至天复五年、天祐二年(905)。后梁开平四年(910)张承奉建金山国,并推举善才任管内释门僧政京城内外临坛供奉大德毗尼藏主兼阐扬三教大法师,主持三界寺内各种事务,获赐紫衣。在任九年,佛寺多有修葺。约卒于贞明五年(919)。莫高窟第329窟甬道南壁有其供养像及题名。敦煌遗书P.3541存有其邈真赞:

唐故归义军管内释门正僧政京城内外临坛(供)(奉)(大)(德)(毗)(尼)(藏)主兼阐扬三教大法师赐紫沙门张和尚(邈)(真)(赞)(并)(序)

师,俗姓张氏,香号善才。诞迹亮,。(幼)居襁袱,以(与)众不群。长至龆年,超。岁,辞眷而乐出家。弱冠之龄,习业。乘奯晓,穷海藏而该通。三教俱明,罄龙宫而遍览。故得悬谈万法,波涛不滞于倾盆。剖释千门,驰骤岂殊于海决。破邪迷而执有,指有而不有之途。定渐次而澄空,建空而不空之道。持真弃伪,将传极位之风。济未扶危,尤膺深慈之化。遂乃灵图守行,冬夏不失于安居。葺治鸿资,春秋靡乖而旧积。所以芳声远播,元戎擢法律之班;秉仪五坛,重锡奖三窟之务。委司任后,温恭不怼于来人;拾有五年,清政恐怀于私已。仙岩再饰,祥鸟送喜而排空;宝树新栽,山僧呈疑而溢路。洎金山白帝,闻师守节英明,时遇三界摧残,请移就住建立。官宠释门僧政,兼赐紫绶恩荣,仍封京城内外之名,别列临坛阐扬之号。奉命屆此,仅经九秋,除古新崇,毕工六所。况且临隳坏寺,化成雁塔祁(祇)园,废业疲徒,合众全为龙象。方欲须弥座上,立马鸣之高踪;师子案中,留世亲之盛德。奈何化周现疾,祇婆顶谒而遥辞,示灭同凡,日暮嵎山而可驻。别亲告姪,劝寻半偈之灵文;遗嘱门人,只念送师而捨泣。感伤数众,叹之无穷;悲悼倾城,念之不息。写真绵账,用祀标尊,祐忝寡才,奉赞不毕。其词曰:

伟哉释首,间代英贤。奇聪神异,膺世半千。龙沙贵族,举郡高源。辞荣割爱,披削情(业)。幼能进具,秋月同圆。长成守道,非而不言。三乘通达,八藏俱全。波涛海口,驰骤心。兀(乃)居西寺,蕴业周旋。清,。讲堂庄饰,彩样中天。两廊,。河西法主,中国流传。昏迷炬烛,。官超僧政,班列(頭)顶边。衣荣服紫,。方保遐寿,大教亲宣。何图逝速,卞璧(沉)(湘)。飞登福地,归依四禅。中间去住,捧足红莲。长途杳杳,再睹边边。双林变鹤,七众哀缠。千僧叹美,泣泪潺湲。四部无望,失绪愕然。门人痛忉,哽噎悲煎。龙华会上,奉结良(缘)。图形写影,无异生前。宗亲永祀,不绝香烟。

(《敦煌学大辞典》《敦煌碑铭赞辑释》《敦煌邈真赞校录并研究》)

释福高

俗姓氾氏,晚唐五代归义军时期沙州敦煌僧人。祖籍济北卢县。出家大云寺。二十岁左右由沙弥受比丘具足戒。乾宁三年(896),出任都僧录。经张承奉表荐,约于天复二年(902)接替贤照任管内外都僧统河西佛法主京城内外临坛供奉大德兼阐扬三教大法师,并获赐紫衣。任期长达十五年。后梁贞明三年(917)前后去世。弟子福祐为其撰成邈真赞。

附:《都僧统汜福高和尚邈真赞并序》(P.3556)

大唐勒授归义军应管内外都僧统充佛法主京城内外临坛供奉大德兼阐扬三教大法师赐紫门汜和尚邈真赞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