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大学创新述论: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呼唤
9409600000008

第8章 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等教育(2)

21世纪的前20年,是中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将在这20年中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这一目标对高等教育发展带来重大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如果能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机遇期中全面强化人力资本投资,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人的能力,就有可能把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使得我国人力资源总量更加充足、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更加提高、体系更加完善,人民学习能力和就业能力更加发展。相反,如果我国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一时期全面开发人力资源,200—2020年将成为我国人力资源和教育发展上的失落期、滞后期。整个中国现代化也将经历一个危机孕育期,全面小康社会和第三步战略目标都会落空!成败与否,取决于人力资源开发和高等教育发展能否把握并应对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高等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走向

一、全球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

高等教育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急速发展以及深刻的社会变革,首先,发达国家完成了从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高等教育的转变,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照搬照抄西方大国模式到建立自己独立的、独具特色的体系的革命。其次,高等教育超越了“象牙塔”,与社会发展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大学的职能不断扩充、完善,从单一的教学演变成教学、科研和服务三位一体的综合职能,知识的创造、传播及应用在大学统一起来,逐步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

(一)影响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原因

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从世界范围的角度看,一些因素对高等教育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1.世界格局不断变化。一些主要国家都在调整国家目标,力图在急剧变化的世界中,为自己定位。美国极力维护自己的世界惟一超级大国地位,日本和德国正努力跻身于世界政治大国之列,中国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做超级大国,但力争在世界上要有所作为。世界格局的变化,各国国家目标的调整,导致了国家间既相互合作又激烈竞争的局面,这必然会影响日益国际化和开放化的高等教育。

2.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首先,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中世界信息产业的产值已突破1万亿美元,成为最大产业之一。在发达国家,信息产业的产值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60%,这里的统计还不包括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服务业所增加的产值。其次,经济的发展已不再主要依靠密集的劳动力和粗放的生产,而主要依靠技术与资本。第三,信息革命使得知识急剧增长,知识老化速度加快。科学家认为,在信息领域知识的半衰期只有三年。同时,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学科不断分化、综合和交叉,与此相应的是社会分工不断重组变化。第四,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知识的创造、储存和传播提供了新的手段与工具。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高等教育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传统的大学如果不能迅速适应科技革命的新形势,那么科技革命有可能对它们构成颠覆性的影响。

3.各国的经济发展相互依存。每一个国家的经济都处于全球经济之中,闭关锁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发展模式已不复存在,各国经济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区域合作中求生存。随着市场的国际化、经济的全球化,高等教育势必受到更大的国际影响。同时,随着经济的区域化,国家的区域文化特色也会更加鲜明,这无疑也对高等教育带来深远的影响。

4.可持续发展成为制定战略的指导思想。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促进经济的巨大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由于盲目的发展、对自然掠夺式的利用,带来了环境的严重污染、生态的失衡、自然资源的枯竭。同时,还必须看到,社会的不平等、贫富不均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得到解决,科学技术的发展加速加大了社会分配失衡的现象。显然,可持续发展不仅取决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而且取决于对人类社会自身的认识,这样的认识来自教育,同时又反过来影响着教育的观念和教育的形式与内容。

(二)世界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

发展是当今人类社会的主旋律。人们对高等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寄予极大的期望,但大学的现状与人们的期望之间还有很大差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费德里克·马约尔认为:“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高等教育都处于危机之中。”

1.政府的支持能力赶不上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世界大学在校生人数从1960年的1300万增加到了1991年的6500万,增加了4倍。其中发展中国家更快,1960年仅有在校生300万,30年中增长近10倍,到1991年达到了3000万。但是,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实际拨款却并没有相应地增加,生均教育经费在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以后,在多数国家实际上下降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问题更为严重,因为他们花在每个大学生身上的开支远远高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地区越穷,这个差距越大。同时,发展中国家大学生均绝对开支仅仅是发达国家的1/10。目前,资金的短缺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共同性问题。

财政上的危机造成了许多国家大学的窘迫状况。首先,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控制大学规模,造成了人们对大学平等机会的追求与国家满足人们需求的能力之间的矛盾,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学由于经费困难扩大招生,大批基础很差的学生进入大学。其次,在科技革命条件下,一方面大学需要更新设施,改革课程,但由于经费的紧张又不得不放慢基础设施现代化的步伐,消减需要高投入的课程,减少图书,甚至裁减教师和研究人员,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第三,大学的领导不得不把部分精力投入到集资中去,大学教师也受市场取向的影响,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与科研上。这样,大学的教学质量势必受到极大影响。

2.大学对社会的需求反应迟钝。科学技术革命给人们的社会生产与生活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当人们走进大学的教室,很难感受到人类百年来所经历的巨大进步,也很难体味到时代的气息。

大学从创造知识的角度看,引导着变化的潮流,而从培养人才的角度看,它却滞后于社会变化对人才的需求。这种滞后在一定程度上,是人才培养的规律所决定的。但是高等教育对社会变化过于闭塞、迟缓,构成了对大学生存的威胁。目前,企业办大学和电子大学等新型大学的大量涌现,可以说是社会对传统大学的惰性挑战。传统大学的惰性,一是大学传统管理模式所致,二是现代大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需要和兴趣,整个学校工作围绕教师运转,使得大学成为事实上的教师自治联合体。世界各国大学教师都有一种共同的倾向,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学科和自己的科研项目,而对学生往往只关心如何完整系统地传授自己学科的知识,对于社会在人才要求方面的变化不敏感,这就造成大学失去变革的动力。

3.大学培养人才的质量受到质疑。社会纷纷批评大学毕业生没有学会做人,缺乏社会责任感,不善合作;缺少强烈的学习愿望,缺乏学习的动机和继续学习的能力;缺少创造性和适应性。高等教育被指为所培养的人才不管在质量和学科比例上都与社会的期望存在巨大的差异。高等教育常常被政治家批评为高投入低效益的机构,这种低效益危机又与大学的财政危机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

二、全球高等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走向

社会对高等教育寄予极大的期望,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高等教育,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又处于危机之中。这就使得世界各国都在思考着把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带人新世纪的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高等教育改革,到20世纪90年代改革方兴未艾。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1993年全世界就有98个国家进行了高等教育改革,成为20世纪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改革,所涉及的问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教育质量

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量的增长与质的提高是一对永恒的矛盾,二者往往交替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同一时期很难兼顾。在数量大发展以后,就需要有一段调整和整顿时期,也就是注重质量的时期。质量的提高又为数量的进一步增长打下了牢固的基础。这是由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受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制约,同时,还要受到社会诸如人口、政治取向和科技发展等因素的牵制。第二次大战以后,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主要是经济恢复与发展的时期,因此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再加上人民争取平等权利运动的高涨和大学学龄人口的增加,世界高等教育的重点在量的增长。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进入了不稳定增长的时期,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相对饱和,大学学龄青年人数下降,新的科技革命对高级人才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一切使得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突出起来。法国在1984年通过的《高等教育法》中强调:“法国政府认为,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1984年,“美国高质量高等教育研究小组”指出美国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教育质量问题,“高等学校要全力以赴地提高教育质量。”

我国适应了国际高等教育的这种转变,1996年国家提出了大学要全面适应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全面提高大学的质量效益。无疑,哪个国家能够自觉地意识到国际高等教育这种转变趋势,较快地实现这种转变,就能够在高等教育财政危机的时代,较好地适应国家发展对于新型人才的需求。

(二)改革教学内容

日本在《关于今后学校综合扩充、整顿的基本施策》中,明确提出:“通过综合性的教学计划,培养掌握专门教育的综合型人才,以适应将来分工还不过细的社会出路。”表明日本已注意加强各学科综合型基础知识的教育,使过去狭窄的专门教育变为通才教育。美国高质量教育研究小组的报告《投身学习:发挥美国高等教育潜力》中指出,“学士学位的所有接受者至少要受整个两年广博的文科教育”,广博的文科教育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

此外,一些国家还把加强职业教育,加强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的能力,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英国教育与科学国务大臣1985年向议会提交的绿皮书《20世纪90年代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说,大学必须“走出校门,加强与工商业的联系”。法国高等教育改革充分强调职业化,要求在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克服纯理论教学的倾向,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与选择职业的方向引导,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实践本领,提高他们的职业竞争能力。从世界高等教育共同趋势看,教学内容正朝着广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三)探索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大学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但目前大学所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学生的消极态度。大学生朝气蓬勃、充满幻想地走人大学,一入校却被禁锢在一个系、一个专业、一个班级内,使他们处处生活在一个整体的被动环境之中,他们离校时,消极的态度已经形成。因此,各国大学都在积极探索如何进行开放式的教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