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大学创新述论: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呼唤
9409600000061

第61章 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创新(3)

我国大学在国际化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教育的国际化和民族化的统一问题。高等教育作为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首先是为民族、国家服务的。在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各种国外的教育理论、教育研究成果纷至沓来,但真正在中国产生较大影响的,必然是那些经过民族化努力之后产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比如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改革就是如此。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伴随其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的,是民族本性及其实现方式的浓缩,每一种外来的文化都不可避免地要经过这种文化的过滤和选择,正是民族文化的这种过滤、选择的作用,使各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在频繁交流的今天,仍然保持了各自的特色。法国著名教育家斯东·米来拉雷和让·维来尔对教育的民族性和国际性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一个教育系统只有当它牢牢的扎根于本地的、地区的和民族的环境中,才能以它的经验、思考能力尤其是以它的判断来丰富别国的遗产。然而,具体地确定各国教育系统的特性又得仰仗国际合作。因为可以明显地看到,各种教育活动方式和各种人员培训方式的进展,以及教育设施与课程计划对不断复杂的现代生活条件的适应,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地区、国家之间的交流。”

因此,在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下,中国的高等教育要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国际高等教育的办学传统和先进的科学知识,寻找异域高等教育经验在中国的“生长点”,使其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新的营养和有机成分。在高等教育的实践中,把是否有利于本国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否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否有利于推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准则,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而不是为国际化而国际化,这是国际教育界的共识。中国大学只有在具体地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国际化。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大学来说,走国际化道路是其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由之路,但必须抓住优先发展自身特色和优势的战略,才能在国际教育市场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国的大学需要向国际上著名大学学习和借鉴,开展交流合作,在竞争中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提升学校的地位和国际竞争力,在发展本民族教育的同时,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这是时代赋予每一个大学和教育工作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加强国际信息资源的共享

远程开放教育的国际合作,需要建立起国际化的信息资源平台。目前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经济文化领域的信息资源。就经济层面来说,主要包括本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及经济发展战略、企业制度及管理体制、市场特点及环境分析等;就文化层面来说,主要包括本国的道德文化体系及价值取向,经济伦理及企业文化,消费文化及生活方式的文化特征,市场竞争的道德规范及经济行为的价值判断等。二是远程教育领域的信息资源。主要包括本国远程教育发展的战略及特点、人才培养模式及相关措施、教学资源建设及有效支持的经验、教学的组织形式及管理体制、教学质量的标准及评价机制、课程的设置及内容的选择等。

四、推进全球培训证书制度的实施

经济全球化对全体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出的要求,不仅有效地推动着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同时进~步显示了全员培训的重要性。适应于经济全球化的需要,远程开放教育必须自觉地把面向全社会开展各级各类培训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这不仅充分体现了远程开放教育对象的广泛性,而且也显示出远程开放教育的独特功能。经济全球化使跨国界从事经营活动的人员不断增多,这不仅包括越来越多的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跨国界的流动,而且包括数量越来越多的各种劳务输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有计划、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在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中正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远程教育体系以其网络空间的无限性优势,必将成为全员培训的主要手段和方式。这意味着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远程开放教育体系将成为全球化的培训体系,国际化的网络联盟也将成为国际化的网络培训联盟。这一体系和联盟的确立,以及各类培训证书制度合法性与有效性的实施,将成为各国公民获得走向世界的新型“学历护照”的保证。

五、联合培养应用型的国际人才

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以及国际市场竞争的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熟练劳动者、经营管理者,经济运行的国际化带动了服务业以及中介服务机构的迅猛发展。因此,适应于经济全球化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教育的新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甚至直接催动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力量,远程开放教育体系必须主动承担起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任务。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意味着对应用型人才的数量需求越来越大,领域越来越广,尤其是需要直接面向企业、服务行业、基层与农村,远程开放教育体系以其自身的优势必将成为经济全球化状态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为重要的基地。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所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就其基本素质而言,已不再是传统概念下的“知识+技能”结构,而应具有适应经济国际化要求的素质特征,这就需要通过远程开放教育的国际合作,通过学分互认、毕业证书的联合颁发等措施和环节,实施应用型人才的联合培养。如在资源建设方面,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美中远程教育合作发展基金会、旧金山州立大学合作,共同开发市场营销、现代企业财务与金融、企业财务管理与分析等3门课程;与英国文化委员会、英国广播公司合作,开通了免费多媒体英语学习网站“英语通”,每月访问量超过5万人次;最近又加入了由国内27所大学联合成立的“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库组织”(简称CORE),并担任常务理事单位,引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展开合作。在人员培训和学术交流方面,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已与东伦敦大学和英国国际学校合作,举办暑期电大系统管理人员和英语教师培训班,两岸三地的开放大学每年举行一次学术年会。在项目推展和合作方面,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承担了国务院新闻办和教育部在美国斯科拉卫星电视网开办的全中文频道教学节目的编播工作,自1996年开播以来,已播出3000多小时各类对外汉语教学节目。

六、扩展国际交流,提升国际竞争力

进一步扩大教育国际交流,按照“以我为主,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分类指导,加强监管,依法办学”的工作方针,积极争取高水平的合作对象,大胆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依法规范中外合作办学行为,抓住有利时机,采取更加灵活有效的措施,吸引更多的海外尖子人才回国创业。关注隐藏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后的国家利益冲突,正确处理好维护国家教育主权与提高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关系。建立公开、公正、透明的行政审批程序,切实加强教育行政执法工作,完善行政执法机制,依法维护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管理水平。

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还要把目光放到世界,主动地把我们的高等教育打出去,开辟国际教育市场。应当看到,华人已经遍布世界各地,随着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所发挥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华文化将有着巨大的和潜在的市场需求。同时,我国高等教育的传统文化学科如中华医药学科、汉语言学科等的教学水平是任何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称世界一流,特别是我们的汉语学科,拥有着巨大的世界市场,不仅华人的后裔在学,外国人也在学,甚至有些发达国家都已经把汉语作为大学的第二外语教学。开拓这一市场,不仅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更有利于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现在,我们拥有了与外国进行教育服务贸易的对等机会,要不失时机地打出去,把我们的大学办到国外,把我们的培训扩展到国外。国家也要从应对知识经济的战略高度,更加重视对外汉语教学问题,调整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在开拓新的局面的同时,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同时,还要加快步伐,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到中国来,把市场引向国内一部分,扩大国内的外国人消费,在促进对外交流的同时,使国内的大学获取更多的商机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