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大学创新述论: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呼唤
9409600000055

第55章 高等教育德育在网络社会的创新(2)

目前互联网上有害信息的泛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管理措施不到位造成的,最近国务院出台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为互联网的管理提供了政策法规方面的依据。网上有害信息的泛滥主要是由于境外媒体的恶意渲染,以及互联网“匿名性”的特点造成的网上个体自我责任意识淡漠。因此,在管理上除应加强对西方敌对势力进行渗透活动的监控以外,还应采取切实措施提升学生自我约束意识,加强网络道德和责任教育。如北京大学所有学生须用学校登记ID和自己的密码才能登校园网。同时应建一支“网上监督队”,这支队伍平时注意加强网上监控,及时处理有害信息,敏感时期实行24小时监控,及时发现并删除各类混淆是非、影响稳定的甚至反动的信息。

三、弘扬主旋律,坚持正面导向

互联网没有统一的管理者,没有国界,没有关税。网络世界里高校的德育教育只能与各种不协调的声音抢夺阵地。工作方式上你不吸引人,工作对象就会被别人吸引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还应主动出击,彻底改变网上有害信息泛滥而正面声音虚弱的状况。首先,“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建立党团组织红色网站和宣传网站,大力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如南京大学“小百合BBS”站点针对网上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相继建立“网上党校”、“启明网”等一批红色网站,已成为南大青年学生铸造崇高理想的精神家园。其次,要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和过硬的网络队伍,建立由党委、行政领导和各个职能部门支持配合的工作机制;建立由学生工作干部、党务干部、“两课”教师、网络技术人员组成的网络工作队伍主力军,各司其职明确责任;建立“网上宣传队”,借助“学生工作园地”的“网上寻呼”、“网络会议室”等栏目全方位地宣传、报道校内的各项活动和有关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信息,贴近校园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再次,要构建沟通服务平台,建立“网上心理服务队”,主动积极地关注学生心理动态,释疑解惑、交流思想,小至身边琐事,大至国家要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积极推进网络伦理道德的教育

尽快地把网络伦理作为大学的一门基础性教育课程,引入我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使学生将网络伦理和网络技术置于同样重要的地位认真学习并加以遵守。如美国的杜克大学就对学生开设了“伦理学与国际互联网络”的课程,让大学生参与“网络社会”的信息管理与研究工作,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精神,促使他们成为“网络社会”中的道德主体,承担起维护“网络社会”秩序的重任,最终促使其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当前我国迫切需求制定系统的网络行为准则,积极推进网络伦理的宣传教育工作,以尽量减少“网络社会”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借助网络技术研究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新理论。

五、坚持疏、堵结合,有效引导网上舆论

网络信息管理是个系统工作,从教育的客观规律来看,一概地否定、禁止并不一定能达到最佳的教育目的,一味地“堵”,也不是长久之计。因此,要疏、堵结合,监控和引导并重,有效地引导网上舆论,及时发布主流媒体信息,扶持正面理性信息,引导网上舆论方向,牢牢把握网络阵地的主动权,帮助大学生提高对多元化、多元价值进行独立判断的能力。同时要协调学生自我信息需求和教育者所传播的主流思想之间的关系,在建设有吸引力、有影响力的德育网站过程中,注意把积极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健康的网络生活中去。目前由教育部主办、全国大学共建、上海交通大学牵头承办的全国德育教育示范网站——“中国大学生在线”和学校各级组织建立的网上阵地,已形成了校园网上的强势媒体。

六、增强主体对网络文化的辨别力

网络文化发展变化的过程既是一个迈向开放、多元的过程,也是西方文明对东方文明的渗透、高科技对全球辐射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进步性与矛盾性并存,强烈地表现出一种西方中心主义、价值一元化和单一发展模式的倾向,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带来诸多挑战和不利的影响。对此,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冷静、理智,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和对待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使学生最终明辨是非,增强对网络文化的辨别力和抵制诱惑能力,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进一步提高抵御西方意识形态入侵的自觉性。

七、坚持传统教育与网络手段相结合

传统德育和网络德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各有利弊。传统德育一般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通过课堂讲授、个别谈心、座谈讨论等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使其提高认识。网络德育是利用现代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让受教育者在网络上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从而提高认识。传统德育受时间、地点、场合等条件的限制,网络德育受软件、硬件等条件的限制,一场生动活泼的形势报告会的气氛、效果,计算机网络是无法达到的,因此在开展网络德育的时候,不能忽视传统的德育方式,不能用网络完全代替传统的德育工作。

八、坚持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

网络德育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教育的规律,分层次实施。目前,大学改革正在逐步深化,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办学形式日益多元,就业形势发生变化,出现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这就要求网络德育符合实际的要求,循序渐进、不盲目拔高,应针对学生的现实思想道德水平开展教育。同时网络德育对全体学生而言必须体现广泛性,而对学生中的党员、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等必须体现先进性,要用共产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他们,这样才能带动整个学生的德育工作,网络德育只有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结合起来才具有坚实的基础。

九、增强网络德育的实效性

必须充实和丰富网络德育的内容,注重实效性、时代性、生活性,这是德育网站能否被广大学生所接受的关键,因此在增强德育网站教育性的基础上,必须“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教育的合力”,如开设大学生思想、生活指导,学习、就业指导,心理咨询、勤工助学等综合性板块,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健康轻松的娱乐,吸引学生对正面教育的兴趣,才能提高德育网站教育的效果。

十、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当前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学生的影响还存在许多不一致的地方,学校教育应用积极的道德标准和价值标准教育学生,可学生走出校门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上某些文化环境的负面影响时,要千方百计采取多种形式,从多方面营造学生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努力开发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学校和家庭等社会应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网上把关工作,当好“把关人”,要把那些对学生思想产生消极影响的信息过滤、消灭在萌芽状态,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分析网络文化,自主做出正确结论。

十一、优化德育工作者的信息素质

“网络社会”必须大力加强大学德育工作者的信息素质的教育,即敏锐的信息意识,较强的信息能力和崇高的信息道德的教育。敏锐的信息意识是指对信息的敏锐度,指对信息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的自觉程度。较强的信息能力主要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传递能力。崇高的信息道德要求德育工作者在信息交流与传递时目标应与社会整体目标协调一致;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遵循信息法律法规,抵制各种各样的违法、淫秽、迷信、反动信息;尊重知识产权;尊重个人隐私等。目前大学德育工作队伍的信息素质亟待提高,因此迫切要求对在职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优化队伍的结构,吸引精通网络技术的科技人才充实到专兼职政工队伍中来。

十二、加强国际网络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各个国家应该走出彼此间的隔阂对立,求同存异,配合协作,共同致力于国际“网络社会”的管理,加强信息交流中的网络伦理约束,强化网络规范和法律的国际合作。在采取统一的信息网络规范方面加强协同行动,强调形成至少较为一致的网络伦理;加强政府问合作,促进信息的国际间交流行为的法律控制手段和基本原则的一致化,形成“国际惯例”;加强各国信息技术上的合作,保证信息的安全;加强对于危及世界和平、世界经济金融秩序和其他重大政治领域问题的处理能力和协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