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2010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9407300000030

第30章 社会事业和改革创新(4)

(一)政策效应初步凸现。2009年,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和《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在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以及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根据民族地区的特点和需要,统筹安排了一大批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程。在安排建设资金时,根据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降低建设资金配套比例。属于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和财政困难县确实无力承担的,根据情况不再硬性要求地方配套。按照有关法律、产业政策和专项规划,加大了对民族自治地方特色资源开发项目的支持力度。增加了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加强扶贫开发力度,重点开展了农田水利、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小流域治理、草场建设等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工程,帮助农牧民改善了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更加关注民族地区民生问题,将边境县、贫困县和民族自治县的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等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专项规划予以重点支持。加强贫困乡“村村通”广播电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通过以上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甘南州迭九公路一期、铁尺梁隧道、两河口至舟曲县城二级公路基本建成,迭部至红星公路完成路基,郎木寺至玛曲公路、沙木多黄河大桥、洮砚大桥等重点项目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岷县至合作、尕秀至玛曲二级公路、冶峡隧道及接线工程开工。甘南拉卜楞机场正式批复。临夏至郎木寺高速公路批准立项,兰州至合作铁路通过预可研审查。临夏州康临高速公路完成总工程量的70%,累计完成投资18.22亿元。祁家黄河大桥建成通车。兰州至临夏至合作铁路项目建议书已经国家发改委审批;临夏至大河家二级公路可研通过评审,近期将开工建设。肃南县投资1.9亿元,完成了元白公路、皇泱公路、皇铧公路、顺大公路建设任务。民族地区18条通乡油路和111项通畅、通达工程改造完工。

夏河、卓尼县城防洪工程取得实质进展。合作市格河治理项目完成初步设计。城区民族特色化改造步伐加快,合作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夏河县城集中供热、舟曲县城区道路及排水、碌曲县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

临夏市城区供水水源工程开工建设。阿克塞县城市排污管网改造、生活垃圾处理场等工程列入国家投资计划。肃北县投资1900多万元,启动实施了县城集中供热工程。肃南县投资8320万元,7个续建项目完工,18项新建工程全部建成,另有8个新建工程也完成了全部年度建设内容;投资7040万元,实施了48项集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天祝县整治道路5640平方米,铺设雨污水管线744米,并完成部分路段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和2、3号供热站节能改造。

天然气入合作列入中石油天然气建设计划,引洮济合、引洮入潭工程完成立项审查。临夏州天然气长输管线项目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即将开工。当金山5万千瓦高原型风电场试点项目开始实施“四通一平”工程;碌曲多松多、舟曲立节等3个110千伏送变电工程投运,多合330千伏送变电、洛迭110千伏送电等8个骨干电网加快建设。和政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藏传佛教寺院“寺寺通电”目标实现。

(三)生态保护取得初步成效。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工程加快实施,完成投资6.2亿元,其中8000万元开展牧民定居工程建设。投资9875万元,实施退牧还草260万亩,退化草场补播117万亩。投资6379万元,实施退耕还林3.2万亩,天然林管护509万亩,补植补造1.14万亩,封山育林21.5万亩,义务植树203万株,建设公益林4.3万亩。完成“三北”工程造林3500亩。合作面山绿化工程新增3480亩,累计达到1.41万亩。建设中蒙边境草原防火隔离带72公里,实施草原灭鼠60万亩,草原虫灾防治50万亩,草原除毒草5万亩。舟曲、迭部、天祝3县水土流失治理46平方公里。天祝双龙沟金矿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二期工程和打柴沟镇金强河、抓喜秀龙乡永丰两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全面完成。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完成。

(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全面实施,二期寄宿制建设、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进展顺利。免除学杂费并享受免费教科书等政策落实到位。化解农牧村“普九”债务4106万元。双语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不断完善。科技服务和推广体系逐步健全。投资1.75亿元,建成夏河等3个县级综合医疗机构和25所乡镇卫生院、100所村卫生室。农牧民参合率达98%,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达89%。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传染病、地方病防控取得新成绩。人口和计划生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出生率、自增率分别为14.26‰和7.7‰。部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牧民书屋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拉卜楞寺申报为国家古籍文物保护单位。城乡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广播电视“村村通”和“西新工程”进展顺利。救灾、城乡低保、救助等资金发放到位。地震、物价、藏语言文字、气象、地方志、残疾人工作等事业取得新进展。

全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受自然环境恶劣、市场发育程度低、基础设施建设缓慢、自我积累能力较弱等因素制约,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较慢,与全省平均水平仍有不小差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二、2010年主要工作

2010年,全省上下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紧紧抓住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前提,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着力点,以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为保障,全面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民族地区“十二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组织完成《甘肃省民族地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认真总结《甘肃省民族地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加强调查研究,认真梳理发展思路,超前谋划建设项目,编制完成《甘肃省民族地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甘肃省人口较少民族“十二五”发展规划》。

(二)着力改善民生。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按时保质完成碌曲、玛曲、东乡、积石山4县“两基”攻坚任务。大力推进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完成年度学校布局调整任务。扩大高中办学规模,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学校。大规模培训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壮大名、优、特教师队伍。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力提升县级初中、高中和乡级中心小学办学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完善语言教学体系。推进科技创新,提高推广应用能力,加强与省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合作。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建立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防控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改善州、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提高应对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高新型农牧村合作医疗筹资和管理水平,开展门诊统筹试点工作。进一步增加城乡低保数量,扩大覆盖面,争取实现应保尽保。

发展民族文化、体育和广播影视事业。加快民族文化艺术展示中心和图书馆建设,改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条件。加强藏语言等文字译制工作。加快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牧民书屋”工程。开展千台大戏送农牧村、文化下乡进社区活动。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争取完成规定“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任务,配合抓好夏河等地中、短波实验台建设,广播、电视覆盖率继续提升。加快乡镇计生服务所建设进度。

加快民族地区廉租住房项目建设进度。加大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争取提高补助标准,完成游牧民定居全部工程任务。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开工建设甘南拉卜楞机场。做好兰州至合作、西宁至合作至川主寺、成都至兰州铁路、敦格铁路等项目前期配合工作,争取兰州-临夏-合作铁路开工建设。力争临夏至合作高速公路开工,康临高速公路年内建成通车。完成两河口至舟曲二级公路、迭部至红星、舟曲县城至黑水沟、玛曲至若尔盖等公路建设工程;实施好岷县至合作、尕秀至玛曲二级公路和冶峡隧道及接线工程;开工建设临夏-大河家二级公路。完成合作至冶力关、冶力关至新城二级公路可行性研究。做好黄河玛曲至白河桥段、洮河九甸峡段水运开发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引洮济合”和“引洮入潭”两大引水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加快碌曲县青走道水库项目前期工作,黄河炳灵电站工程全面建成,福川、白川、莲麓、齐家坪等电站建成发电。积极稳妥实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力争完成夏河、卓尼县城防洪工程。实施好卓尼等县牧区节水灌溉项目。加快永靖县西部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引哈济党”、阿勒腾乡水源涵养和综合治理等规划编制进程。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全省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以及其他领域的建设和改造。

(四)抓好重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项目。推进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启动实施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抓好长江上游白龙江流域生态功能修复与水土流失及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启动大苏干湖湿地保护工程。继续实施石羊河流域天祝县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工程,将易地扶贫搬迁与石羊河流域治理结合起来,启动实施石羊河流域易地搬迁项目。加快牛羊育肥小区、草原鼠害综合治理、青稞基地等项目进度。“三化”草场治理、草原灭鼠、退牧还草完成当年任务,确保民族地区天然林和国家级公益林生态安全。

(五)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帮助民族地区尽快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区域特点的产业结构,加快资源优势向市场优势的转化。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民族风味食品,加快临夏黄酒、皮革加工、清真食品,肃南鹿系列产品加工和卓尼、迭部、天祝山野菜加工企业建设。做好产业开发和企业技术改造,扩大加工规模。同时,继续促进藏医药等优势资源开发逐步向深加工方向发展。此外,加快民族地区旅游景点道路、供电、供水、通讯、食宿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旅游业发展基础。

(六)贯彻落实好中央和国家支持甘肃藏区的发展政策。在继续落实好《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09]30号)的基础上,根据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中央和国家相关要求,抓好甘肃藏区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的项目建设,落实好支持政策,确保藏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此外,比照国家支持藏区政策,继续积极争取国家给予临夏回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特殊政策支持,并加大对张家川、肃南、肃北、阿克塞等4个民族自治县的支持力度。

(贾永安罗建华)

环境保护

2009年,全省环保部门在省委、省政府和环境保护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环境保护为手段优化经济社会发展,以污染减排为抓手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紧紧围绕省政府确定的环保目标任务,狠抓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执法、环境安全、环保能力建设等工作落实,全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

一、2009年工作情况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三个历史性转变”为目标,积极探索环保新路子。

1.探索环境保护新路子取得进展。各地、各部门严格落实陆浩书记关于“环境保护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的批示,按照徐守盛省长“正确处理显绩与潜绩的关系,努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形成了具有甘肃特色的“以环境保护为手段优化经济社会发展,以污染减排为抓手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整体工作思路,为环保工作立足甘肃省情,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实施指明了方向。

2.制定了保障科学发展的环境保护新《机制》。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建立甘肃科学发展十大机制的安排部署,报请出台了《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约束激励机制的意见》,成为全国第一个由省委、省政府制定的环保机制创新文件。

3.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一是建立了科学的环评审批服务体系,出台了做好环保审批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工作方案,完善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规定。二是进一步加大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和环保后督察。对靖远第二发电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行政处罚和限期整改,对省级审批项目中装备水平低、环境污染较重、不符合审批条件的项目作出了不予审批的决定。三是积极争取甘肃省发展的优惠政策和项目。

(二)以污染减排为中心,以落实责任书为抓手,着力改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质量。

1.污染减排进展顺利。经环保部核定,甘肃省2009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6.82万吨,比2008年下降1.33%,比2005下降7.57%。二氧化硫排放量为50.03万吨,比2008年下降0.24%,比2005年下降11.14%。我省已连续4年实现主要污染物的双下降,化学需氧量“十一五”减排任务已完成98.36%,二氧化硫“十一五”减排任务已提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