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2010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9407300000025

第25章 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7)

(二)完成规划编制审批工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全省开发区中远期工作思路和工作建议,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制“十二五”全省开发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导和规范全省各开发区的建设发展工作。同时,指导各市(州)编制各自的开发区发展规划,加快各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的修编和编制工作,并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对规划进行评审,上报省政府和省开发区建设发展领导小组审核审批。

(三)积极推进开发区发展壮大和提位升级工作。以完善基础设施、出台优惠政策、整合各类资源、吸引内外资本为抓手,推进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发展和壮大,力争在较短时期内使这2个国家级开发区在全国同类开发区的位次得到提升。同时,继续积极争取国务院将金昌、天水批复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将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批复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四)研究出台开发区优惠政策。在认真梳理省内现有促进开发区发展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借鉴外省市好的做法,起草全省加快开发区建设发展的优惠政策,力争人有我有,人无我创新,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开发区进行投资建设。

(五)加大对重点开发区的扶持力度。紧紧围绕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开发区发展的意见》(甘政发〔2009〕44号)提出的“到2015年,建成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开发区8个”这一奋斗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加大支持力度,在项目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帮助兰州经济开发区、兰州高新区、金昌开发区、白银产业园、天水经济开发区、酒泉工业园区、嘉峪关工业园区、庆阳西峰工业园区、平凉工业园区、张掖工业园区和武威工业园区等一批重点开发区实现数量扩张、效益提升、特色突出。对全省工业集中区的发展情况进行摸底,对发展较好、有一定发展潜力的重点工业集中区予以支持。

(六)建立开发区考核和季度报表制度。针对全省开发区存在的突出问题,依据扶优扶强的原则,为表彰先进,督促落后,建立全省开发区考核制度,组织省开发区建设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全省36个国家级及省级开发区进行考核,提出考核意见,作为下达“甘肃省工业园区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建立全省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季报表制度,及时掌握全省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建设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开发区建设发展成就,为开发区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七)强化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环境保护工作。协助国家级及省级开发区,以及发展规划已获批复的工业集中区编制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认真检查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的污水治理,将其与当地城镇污水处理建设结合起来,并加大支持力度,把开发区真正建设成为集工业生产、生态环境、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为一体的示范区。

(贾永安牛剑平罗建华)

中小企业

2009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政府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下,全省中小企业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的总体要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中小企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2009年全省工业中小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截至2009年底,全省有工业中小企业7.6万户,占全省工业企业总数的99%以上;工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为34%,对地方税收的贡献近40%。

——中小企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尽管去年面临金融危机,全省工业中小企业完成增加值645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50.7%,已经成为甘肃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活力和希望所在。

——中小企业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举足轻重。全省工业中小企业利润达到178.80亿元,占到全省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38.18%,在临夏、陇南等市(州)和在部分县(区),地方财政收入一半以上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市、县财政的主要来源。

——在扩大就业上举足轻重。目前,全省工业中小企业从业人员达到89.2万人,占全省工业企业就业人数的75%,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的岗位,成为城乡居民就业的主渠道。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中举足轻重。甘肃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65户,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8%,从业人数38.4万人,完成增加值510亿元,同比增长9.9%。增加值、从业人员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4%、57%,已成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重要力量。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着力营造发展环境。一是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制定了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信息化、技术创新以及支持企业联合重组做大做强等配套措施,狠抓了各项政策的落实。二是《甘肃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8月1日颁布实施,通过立法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条例》出台后,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广泛宣传,强化了舆论和导向作用。三是配合工信部、省人大、省政协等开展了多次专题调研,提出了加快发展的建议和意见,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四是面对金融危机,根据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方针,结合我省轻工、纺织业的发展实际,突出我省轻工纺织产业的特点和优势,制定了《甘肃省轻工业和纺织工业振兴规划》。规划的出台,对帮助轻纺工业企业克服困难,提升产业层次和行业竞争优势,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及企业全力以赴抓项目,在努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将改善投资环境作为项目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大力实施软环境建设,“你发展、我铺路,你赚钱、我保护,你纳税、我服务,你有难、我帮助”的浓厚氛围初步形成,切实将项目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千方百计找项目,想方设法上项目。2009年,中小企业开工建设项目2533个,项目总投资849.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91.4亿元,占投资总数的34.41%,已建成项目1449个,占建设项目的59.18%。

(三)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一是广泛开展银企合作。2008年,省政府举办了“全省重点项目银企对接会”,与11家银行等金融机构和3家担保公司签订了贷款合作协议,融资金额1371.5亿元,其中签订中小企业信贷合作协议503.2亿元,占36.7%。2009年8月,会同省金融办及有关银行,举行了“全省重点工业企业银企贷款签约仪式”,为企业发展提供融资贷款448亿元。二是引导担保体系加快发展。为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监管,规范和引导其健康发展,起草了《关于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目前已征求省直有关部门意见,正在各市(州)征求意见,争取年内由省政府下发执行;建立了担保机构统计监测制度,加强了对重点担保机构运行情况的监管,推荐11户担保机构享受国家免征营业税政策;积极引导担保机构向县域延伸,不断扩大担保机构的数量和覆盖面。目前全省担保机构已发展到78家,累计为4500多户企业提供担保贷款130亿元。三是积极配合省人大、省政协和省直有关部门先后4次开展了中小企业融资情况的调研,李平主任代表省政府向省人大常委会作了甘肃省中小企业融资情况的专题报告,引起了高度重视。四是通过积极争取,2009年先后5批申报国家扶持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全年落实国家及省上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达到1.76亿元,比上年度增长3.7倍,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财政资金的投入有力的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资金困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