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2010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9407300000019

第19章 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1)

农业和农村经济

一、2009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2009年,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要求部署,紧紧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这个主题,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和结构调整力度,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积极应对严重干旱等多种自然灾害和农产品价格低迷、销售不畅等困难,进一步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粮食总产量在遭遇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实现了连续6年丰收,总产首次突破900万吨,达到906万吨。粮食亩产达到441斤,比“十五”末提高9.4斤。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80.1元,比上年增加256.1元,增幅达9.41%。全省生猪、肉牛、肉羊出栏分别达到578.6万头、151.66万头和1036.67万只,肉类产量达到83.32万吨,牛、羊存栏和肉类产量均比上年增长6%以上;特别是16个肉牛产业大县和27个肉羊产业大县的牛、羊存栏分别较上年增长11.1%和12.5%,有力地带动了全省草食畜牧业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完成特色优势作物面积2582万亩,较上年增加82万亩,其中:中药材246.4万亩,葡萄19.4万亩,杂交玉米制种120万亩,苹果420万亩,蔬菜598.1万亩。乡镇企业稳步发展,全省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3308户,较上年增加6.7%;依法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2126个,较上年增加830个。全年输转农村劳动力477.5万人次,劳务收入突破365亿元。

(一)在建农业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累计完成隧洞掘进及一次支护41.9公里,完成投资13亿元。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累计下达投资22.62亿元,项目2006年度和2007年度应急工程全面完成,2008年工程完成建设任务的50%,2009年工程已启动实施;西营河专用输水渠工程已于2009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主体工程已基本建成。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游牧民定居工程已累计争取中央补助资金3.21亿元,2008年度工程3140户游牧民定居建设任务全部完成,2009年度工程完成4241套住宅主体建设,占计划任务9592户的44.2%。此外,经过争取,《规划》内无投资渠道的青稞基地建设项目、牛羊育肥小区建设项目、草原鼠害综合防治项目中央补助资金5000万元已正式下达。盐环定扬黄续建甘肃专用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二)拟争取农业及生态重点项目均取得重大突破。引大入秦供水结构优化调整方案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引洮供水一期定西市配套项目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引洮供水一期会宁北部供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正式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规划已经修编完成并正式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已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并由中咨公司进行评估。全年累计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各类农业项目补助投资38.55亿元。

(三)农村“六小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3.5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7.75万亩,新修梯田110万亩;全省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面积达到692万亩,占计划的106.5%,加上2008年一膜两年使用面积,累计达到758万亩,受益农户138.2万户;全年新增农村户用沼气40.2万户,解决了15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新建或改建农村公路1.6万公里;实施了596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减贫40余万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力度继续增强,天保工程、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三北”

四期、重点公益林补偿、防沙治沙等项目实施顺利,林业重点工程完成新增造林面积3618.41万亩。

2009年,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剧、农业发展资源和市场约束增强,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明显加大;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综合生产能力不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还不强;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短缺,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农村经济发展还比较滞后;全省扶贫开发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二、201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根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2010年全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十一届五次、七次全委会议精神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旱作农业、高效节水农业、循环农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六大行动”,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为实现上述目标,2010年,全省农业和农村工作要着力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入研究分析全球经济发展对我省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影响,研究国家在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抓好关系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争取和建设,重点加强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引洮供水一期、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盐环定扬黄续建以及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设。继续抓好引大入秦、引洮供水一期等项目的配套建设,确保项目效益的全面发挥。同时,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小型水利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小流域综合治理、农田节水、防汛抗旱等为重点,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入实施旱作农业区新增50亿斤粮食示范项目,抓好1000万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工程实施工作;加快1000万亩马铃薯脱毒种薯种植工程实施工作,完成脱毒种薯种植面积400万亩以上;河西和沿黄灌区24个县区要实施好1000万亩高效节水农业工程,确保完成200万亩年度计划任务;着力实施好5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年内完成新增梯田建设134万亩任务。努力抓好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三北”四期、防沙治沙等生态工程建设,加强森林、湿地保护和荒漠化治理,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二)深入贯彻“六大行动”,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确保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的目标,是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一是抓好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培育马铃薯、果蔬、中药材、现代制种、酿酒原料等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产业,优化结构、增加产量、提高品质,不断巩固和扩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促进特色产品不断向优势产区集中,逐步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优势农业产业带和产业区。2010年,全省中药材面积要稳定在250万亩左右,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500万亩以上,并创建12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同时,要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加快牛羊产业大县建设步伐,全省秸秆转化利用率要达到40%以上。加紧实施1000万亩优质林果工程,全省林果优质化率提高10%以上,并创建12个国家级苹果标准园。

二是要抓好劳务产业发展。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继续抓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大力拓展农村非农产业增收渠道,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农村服务业,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培育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三是要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加收入。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机结合起来。要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把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和智力扶贫同整村推进和连片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以县为单位整合扶贫专项、以工代赈、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的资金,把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劳动者基本素质有机结合起来。

(三)加大农村投入,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资金整合,做到投向农村的资源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结构不断优化,把中央和省上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要确保“三个优先”,即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实现中央提出的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的要求。要努力实现“三个扩大”,即扩大良种补贴品种,扩大农机补贴资金规模,扩大补贴政策受益范围。要探索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相衔接的方式方法,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继续完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下乡支农制度,引导更多的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

(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精心组织好农业生产,抓好粮、棉、油、肉、蛋、奶、菜等大宗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一是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搞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品认证,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大力推进菜篮子产品生产方式转变,推动菜篮子产品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二是继续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强化生鲜乳和农业、兽药、鱼药、饲料质量安全管理。强化检测检验体系建设,扩大监测范围、品种和频次,强化结果通报制度,提高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三是加强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农超产销对接、社区肉菜连锁经营直销店等运营机制,引导和鼓励农产品销售企业加强贮藏设施建设,挖掘贮藏潜力,扩大贮藏规模。

(五)注重改善农村民生,积极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一要积极探索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制度和服务一体化;加快建立培训、服务、维权三位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输出工作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完善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重视对外出务工有条件的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注重研究和开拓劳务市场,积极扶持发展劳务中介组织,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落实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的政策,关心农村留守儿童;二是要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要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抓紧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继续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全面完成全省“两基”攻坚任务;要努力扩大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投资规模,着力提高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综合服务能力;要加强农村食品和药品监管;加强乡镇文化站、综合文化室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三要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力度。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10年解决120万人饮安全问题;加快推进农村沼气项目建设,完成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0万户;认真实施国家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全面完成“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加大二级公路建设力度,力争2012年实现全省所有县(市、区)通二级公路;加快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国有林区(场)、垦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农村灾后重建任务。

(六)推进农村制度创新和建设,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围绕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的目标,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一要继续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依法落实和维护农民承包土地的各项权利,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提高家庭经营的集约化水平和统一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二要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总结7个试点县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林改《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全面推进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为两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务打好基础。同时,要搞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配套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三要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发展农村保险事业,稳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四要着力抓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健全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要加强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动植物疫病防控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加强农业自然灾害防御体系建设,认真实施气象灾害预警与应急系统工程,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灾害性天气的预警预报。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加强抗旱防汛和森林、草原防火等工作,提高应急处置和抗灾防灾能力。五要落实好农垦改革方案,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继续深化农垦改革,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健全各项制度,加强工作考核。妥善解决农垦改制企业的遗留问题,促进农垦企业与地方经济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