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当下的修行:要学会淡定
9351000000029

第29章 放下恩怨,是非面前要淡定(3)

只要你能够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一些琐事,那么,你就会享受到生活本应有的快乐与幸福。凡事看得开、凡事看得透、凡事看得远、凡事看得准、凡事看得淡,这需要我们保持一种超然淡泊而又洞若观火的心境,不要在意小事,为一些无谓的小事而烦恼。

付出多少,得到多少,这是一个基本的社会规律。也许你的投入无法立刻得到回报,不要气馁,一如既往地付出,回报可能会在不经意间,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

宽容之心,以爱对恨

古人云:“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是一种宽容,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不拘小节的潇洒,一种伟大的仁慈。自古至今,宽容被圣贤乃至平民百姓尊奉为做人的准则和信念,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并且被视为育人律己的一条光辉准则。

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发生这样的事:亲密无间的朋友,无意或有意做了伤害你的事。你是宽容他,还是从此分手,或者待机报复?有句话叫以牙还牙,分手或报复似乎更符合人的本能心理。但如果这样做,怨会越结越深,仇会越积越多,真是冤冤相报何时了。如果你在切肤之痛后,采取别人难以想象的态度,宽容对方,表现出一种别人难以达到的襟怀,你的形象就会瞬时高大起来,你的宽宏大量、光明磊落就会使你的精神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你的人格将会折射出高尚的光彩。宽容,作为一种美德受到了人们的推崇,作为一种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

20世纪50年代,台湾的许多商人都知道于右任是著名的书法家,纷纷在自己的公司、店铺、饭店门口挂起了署名于右任题写的招牌,以示招徕顾客。其中赝品居多,真正是于右任所题的却极少。

一天,一学生匆匆地来见于右任,说:“老师,我今天中午去一家平时常去的小饭馆吃饭,想不到他们居然也挂起了以您的名义题写的招牌。明目张胆地欺世盗名,您老说可气不可气!”正在练习书法的于右任“哦”了一声,放下毛笔,然后缓缓地问:“他们这块招牌上的字写得好不好?好我也就不说了。”学生叫苦道:“也不知他们在哪儿找了个新手,字写得歪歪斜斜,难看死了。下面还签上老师您的大名,连我看着都觉得害臊!”

“这可不行!”于右任沉思道,“你说你平时经常去那家馆子吃饭,他们卖的东西有啥特点,铺子叫个啥名?”

“这是家面食馆,店面虽小,但饭菜都做得还算干净。尤其是羊肉泡馍做得特地道,铺名就叫‘羊肉泡馍馆’。”

“呃……”于右任顿时无语。

“我去把它摘下来!”学生说完,转身要走,却被于右任喊住了。

“慢着,你等等……”

于右任顺手从书案旁拿过一张宣纸,提起毛笔,刷刷在纸上写下了些什么,然后交给恭候在一旁的学生,说:“你去把这个东西交给店老板。”

学生接过宣纸一看,不由得呆住。只见纸上写着笔墨酣畅、龙飞凤舞的几个大字:羊肉泡馍馆,落款处则是“于右任题”几个小字,并盖了一方私章。整个书法,可称漂亮之至。

“老师,您这……”此学生大惑不解。

“哈哈。”于右任抚着长髯笑道,“你刚才不是说,那块假招牌的字实在惨不忍睹吗?这冒名顶替固然可恨,但毕竟说明他还瞧得上我于某人的字,只是不知真假的人看见那假招牌,还以为我于大胡子写的字真的那样差,那我不是亏了吗?我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坏了自己的名声!所以,帮忙帮到底,还是麻烦你跑一趟,把那块假的换下来,如何?”

“啊,我明白了。学生遵命。”转怒为喜的学生拿着于右任的题字匆匆离去。就这样,这家羊肉泡馍馆的店主竟以一块假招牌换来了当代大书法家于右任的墨宝,他喜出望外之余,不免有惭愧之意。

人生就是一出戏,不同的人被设定了不同的角色,人们都在戏里不知疲倦地扮演着属于自己的那个角色。在漫长的人生中,我们所看到的、所经历的不可能全是快乐的、合理的戏。古人常说:“世间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如意的自然只有那“一二”分。在生活中,我们虽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心事,但假如我们能够放松心情,常想“一二”,时常把遇到的人和事往乐观的方面想,我们就会一直生活在快乐之中,因为只有宽容才是快乐之本、幸福之源。

生活中,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处世智慧,只有那些善于运用宽容来处理人际、修炼自己的人们才是真正的智者。有些人在生活中总是处处受到欢迎,那是因为他们通情达理、懂得宽容别人,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良好人际关系圈。这样的人一旦遇到困难,就一定会出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景象。我们无法想象有哪一个睚眦必报、心胸狭窄的人会受到人们的欢迎。懂得宽容,就掌握了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法宝。一个人,只要拥有了豁达、宽容的心境,就一定能同那些在习惯、信仰和意见中有不同之处的人打交道,并能很好地相处,获得各种机遇。这不仅会对我们的个人生活有很大的价值,能够让我们整天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生活,而且能让我们的事业风生水起。学会了宽容,就能提高自己的修养;学会了宽容,就打开了成功的大门;学会了宽容,就更容易实现自己的梦想。

然而,宽容并不仅仅只有原谅那么简单,它更是一种力量和智慧的体现。劳伦斯·斯特恩曾经说过:“只有勇敢者才懂得怎样宽容……懦夫是绝不会宽容的,这不是他的性格。”

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与第二任总统亚当斯从交恶到宽恕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杰斐逊在就任前夕,想到白宫去告诉亚当斯他希望针锋相对的竞选活动并没有破坏他们之间的友谊。但杰斐逊还没来得及开口,亚当斯便咆哮起来:“是你把我赶走的!是你把我赶走的!”

从此二人没有交谈达数年之久,直到后来杰斐逊的几个朋友去探访亚当斯,这个坚强的老人仍在诉说那件难堪的事,但接着冲口说出:“我一直都喜欢杰斐逊,现在仍然喜欢他”。

朋友把这话传给了杰斐逊,杰斐逊便请了一个彼此皆熟悉的朋友传话,让亚当斯也知道他的深重友情。后来,亚当斯回了一封信给他,二人从此开始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信往来。

宽容意味着理解和通融,是融合人际关系的催化剂,是友谊之桥的紧固剂。宽容还能将敌意化解为友谊。

戴尔·卡耐基在电台上介绍《小妇人》的作者时由于心不在焉而说错了地理位置。其中一位听众就不满地写信来骂他,把他骂得体无完肤。他当时真想回信告诉她:我把区域位置说错了,但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么粗鲁无礼的女人。但他控制住了自己,没有向她回击,他鼓励自己将敌意化解为友谊。他自问:如果我是她的话,是否也能像她一样愤怒呢?他尽量站在她的立场上来思索这件事情。他打了个电话给她,再三向她承认错误并表示道歉。这位太太终于表示了对他的敬佩,希望能与他进一步深交。

宽容朋友间无意造成的误会,就能使友谊的生命力延长;宽容别人在背后的无理中伤,能使人们友好地相处;宽容他人的暂时失控,就能使自己与他人协调一致;宽容他人无心的冒犯,就能促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宽容别人的一时过失,就能使幸福生活长久持续。如果我们不能理解宽容的含义和价值,总是心胸狭窄,睚眦必报,对别人言语刻薄,甚至得理不饶人,就会处处碰壁、处处摔跤,时不时地陷入烦恼之中,无穷无尽。

一个不懂宽容的人,一定视野狭窄,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知心的朋友,最后只能像蜘蛛一样把自己封闭起来,变成孤家寡人;心胸豁达宽容的人,就会时常把爱放在首位,他们待人随和,遇事冷静,总是尽心尽力地帮助别人,不但能够谅解曾经伤害过他们的人,还会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慷慨地帮助,最终彼此成为值得信赖的朋友。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如果别人犯了错,那么必要的指责是无可厚非的,但假如我们能以博大的胸怀去宽容别人,就一定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和谐。

当你以宽容的心胸去原谅他人的过失的时候,收获的不仅仅是所谓的尊严,更重要的还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对他人再宽容一点,心胸再开阔一点,我们的生命就会增加更多的空间。而这样的空间是宽松的,充满了信任与理解的,在这样的空间里,根本不会有所谓的纷争,人们的心灵也不会受到伤害。

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宽容是解除仇恨的最佳良药,宽广胸襟是交友的基础,宽容能使你赢得友谊。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对待别人的过失,必要的指责无可厚非,但能以博大的胸怀去宽容别人,就会让世界变得更精彩。

拂去仇恨,拥有阳光

圣人感慨:“心中盛满仇恨,是一个人毁灭自己和毁灭世界的最大祸根!”人生在世,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这些与之交往的人中肯定会有不合其胃口的,所以,有怨恨、愤怒等情绪也是在所难免的。而宽容则会使一个人尽可能少生气、少发怒,把你的生气频率、发怒频率降到最低。

宽容是一种对事对人洒脱的人生态度,宽容是一个人成熟的真正标志,是一个人一生受福的美德。对人不宽容,其实正是自身懦弱的表现,一个有自信的人是不用去嫉妒或排斥他人的。

在传统观念中,宽容向来被视为一种美德,但是,现代心理学家提醒人们,宽容不仅仅是一种美德,它还是一种保持心理卫生的心理健康之道。有的心理学者甚至提出了这样的口号——宽容是心理健康的“维生素”。

生活本不平静,有失意的雨、沮丧的云、忧伤的霞、恼人的风!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世界和周围的环境,也无法改变这些难免的遗憾。“人生多憾事,十事九难全。”唯一可以改变的是我们这颗多变的心,一个宽广心灵的人拥有的是满足和改变欲望的胸怀。与其把满足欲望当做快乐,不如净化心灵让自己坦然面对一切。一个能读懂他人心的人足够让自己快乐无比。快乐生活,快乐人生,真正的快乐天堂,就在我们的心中。

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人士张英曾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的家人在老家桐城修建宅院时,与邻居发生地界纠纷。此时的张英还在京城任职,于是家人快马加鞭送信到京城,希望张英能动用手中的权力“教训”邻居。

张英并没有按照家人的意思去做,而是作了一首诗回复家人,诗是这样写的:“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看到这首诗后,马上后退三尺,邻居也觉得不好意思,于是也后退了三尺,彼此相让的结果是,一条六尺宽的小巷就此形成。

古语有云:“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试想,如果张英是一个“鄙者”,按照家人的意思去做,凭张英的势力是能“摆平”邻居的,但他家从此也就与邻居结下了仇恨。邻居之间可以说是“抬头不见低头见”,此后的日子里,两家人相见难免会心生怨气,长此以往,不论是张英家还是他的邻居,身心健康都会受影响。并且父辈结下的仇怨,一般都会传至下一代,这样一来,张英留给子孙的就是仇恨以及仇恨造成的狭隘。

当然,张英不是“鄙者”,也不是狭隘之人,正是他的宽容之心带动了邻居的宽容,在两家的宅院之间形成的是六尺宽的小巷,而这窄窄的六尺小巷,却造就了两家人比天空还要宽阔的心胸。

憎恨,是一匹脱缰的野马,它出现时,如果我们听之任之,由它撒野放狂,就会使自己遍体鳞伤。其实,对待憎恨,我们能不能算一笔成本和收益账?成本巨大、耗费空前的愤怒,只会伤害自己,那何不放弃呢?

拂去我们心中的怨恨,让我们的心灵多一分宽容吧!那么,我们人生的路上就会少一些像“仇恨袋”一样膨胀起来的高山,我们就能拥有更多的平坦和阳光。

天道人事,归于糊涂

郑板桥有一句话:“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变糊涂更难,难得糊涂。”为什么说糊涂难?是因为我们心有所求。

这个世界有我们太多放不下的东西。你是否喜欢金钱?如果你说喜欢,那么你面对金钱就很难做到糊涂。如果你说你不喜欢金钱,那么权力呢?名声呢?只要你有喜欢的东西,你就会有所求,就会自作聪明。自作聪明,就难得糊涂。

人们一向认为混沌就是世界的本源。在东方,中国有盘古开辟天地之说,有夸父身化万物之说,说明世界原本是混沌一片,无所谓天与地,亦无所谓真与假;现代科学也论证了,最初的地球上没有空气与生命,最原始的生命体在雷电中产生,在海洋中生存发展,而后才进化成现在的大千世界。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从混沌空间走向明晰和精确:数字逻辑的严密、物理化学的缜密实验和论证、仪器仪表的精确完美。但是就在这精确与严密中,人们发现了人生的苍白与无奈,连人也成了一部精确的机器,凡事斤斤计较,凡事追求因果必然。

一切都清楚明白反而使事实更加苍白无力,雾里看花的效果才是最好的。在艺术审美中,所谓的“神秘”和“空灵”,所谓的“尽在不言中”,所谓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正是模糊朦胧产生的巨大效果。

追求精确是没有止境的,研究物质组成,人们发现了分子;深究分子组成,又发现了原子;分析原子结构,又发现了电子和原子核,今后还会有人继续研究下去,但世界的无极与博大,使人们犹如闻到香味而去追寻黄油一样,无休止地追求下去,但每前进一步都将显得更艰难和代价的昂贵,人们如一架精密仪器为了寻求准确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