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免疫养生
9336000000004

第4章 了解免疫养生(3)

一个胎儿3个月时,即由母亲输入少量的抗体,4个月时大量输入,5个月时胎儿体内的抗体甚至超过母体,7个月以后与母体达到平衡,这是母亲给孩子的“武器”,但这个武器不是一辈子受用的,孩子在出生后3~4周减少一半的速度被消耗掉。等婴儿长到10个月时,这些抗体就被消耗尽了。不过孩子出生后还能通过母乳获得各种抗体及有细胞免疫活性的各种细胞,可帮助孩子消灭肠道里的敌人,因此我们提倡母乳喂养。

婴儿出生后,除了获得妈妈援助,自己已开始同“敌人”作战。在这个过程中,他产生了自己的抗体。3~4个月时孩子体内的抗体只有成年人的35%;1~3岁时达到60%,4~6岁时达到62%;7~9岁时为成人的78%,10~12岁时86%,13岁时才达到成人的水平。青年是免疫系统最完善的时期。进入中年以后,免疫器官尤其是胸腺逐渐衰退,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数量也逐渐减少,因而中老年人的免疫力会有很大的衰退,各种疾病也将接踵而来,这都是需要注意和明确的。

人体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抗体、补体、淋巴因子等)共同组成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执行机体免疫功能及发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

从医学上来说,免疫器官又称为免疫组织,是免疫细胞分化、增殖或定居的场所,是培养、训练部队的兵营。由于骨髓和胸腺能使淋巴干细胞增殖,进行一定程度的分化,使其成为成熟的免疫细胞并输送到外周淋巴组织定居,因而骨髓和胸腺被称为中枢免疫器官,可以比作为免疫系统的“大本营”。接受这些免疫细胞的组织如淋巴结、脾、扁桃体、回肠末端淋巴集结及阑尾等,则被称为外周免疫器官或末梢淋巴组织,它们如同免疫系统的“兵站”。

成熟的T细胞。是T细胞即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成熟的T细胞随血流迁移至外周免疫器官的一定区域——胸腺依赖区定居,就像在“大本营”受过正规训练的“士兵”被派遣到各“连队”去执行具体的任务。

骨髓是造血器官,不属于淋巴组织,它也是免疫系统的“大本营”之一,是各种血细胞(如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发源地和分化成熟的场所,同时也是人和哺乳动物B细胞,即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的场所。

杨力谈养生:

保护肝脏——增强免疫力的关键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它在人的代谢、消化、解毒、凝血、免疫调节等方面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个“化工厂”。所以保护肝脏机能,便是增强免疫力的关键。

根据传统中医的养生观念认为,春季是人体肝气最旺盛的时候,也因此认为春天便是调养肝脏的好时机。然而,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入春除了要早睡早起及多做运动之外,饮食则更应该将“滋养肝阴”奉为最高指导原则。换言之,就是少吃辛辣、油炸的食物,相反的,应该多选择清爽及新鲜的食材为主。

肝脏的保养着重于调息,而非进补。由于肝脏负责身体的合成及代谢反应,其工作的负担可谓十分沉重。若是能适时地休息调养,也就能够常保安康了。只是一般人认为“养肝”就是应该“大补特补”一番,殊不知这些“过分”营养的食物,反而会加重肝脏的负担。

要想养好肝、护好肝只需记住以下原则即可:

①少吃高胆固醇食物。

②减少油脂的摄取。

③少吃加工类食品。

④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谷类。

⑤多吃新鲜的蔬菜及水果。

⑥每天饮水8大杯。

⑦每天睡足8小时。

⑧每天散步80分钟。

肝脏的健康与否,是决定免疫力好坏的关键,爱肝其实很简单,只要懂得珍惜地使用它,让它能够有喘息的时间,至于饮食只需注意清淡及好消化即可,无须大鱼大肉的进补。只要做到上述的8大原则,相信您的免疫力一定可以提升,使您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免疫细胞有哪些?

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免疫细胞就像部队冲锋陷阵的“士兵”。用医学术语来讲,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并排除体内异己物质,执行此功能的细胞均属免疫细胞。换言之,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统称为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其他抗原递呈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

(1)“正规军与非正规军”。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淋巴细胞,它们是人体的“正规军或主力部队”,其中能接受抗原刺激而活化、增殖分化,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称为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或免疫活性细胞,即细胞表面有抗原特异性受体的T细胞和B细胞。相比而言,巨噬细胞和NK细胞虽对非己物质也有某种程度的识别能力,但对抗原的识别不是特异性的,因而它们属“非正规军或地方部队”。

T细胞是细胞免疫应答的“主力部队”,可分为功能不同的亚群或执行不同任务的“师团单位”,其功能可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2)杀伤靶细胞作用。

主要由杀伤性T细胞完成。杀伤T细胞中存在的肿瘤坏死因子亦与杀伤作用有关。

(3)增强巨噬细胞功能。

在T细胞亚群中,有一类细胞可分泌巨噬细胞活化因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等细胞因子,可活化巨噬细胞,使其集中于病原体入侵局部,并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4)参与免疫调节。

T细胞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其分泌的淋巴因子,增强和扩大免疫应答过程。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T细胞可抑制T细胞和B细胞的功能,从而抑制免疫应答过程,抑制性T细胞和反抑制性T细胞借其相互拮抗作用调节着免疫应答过程,以保持免疫功能的平衡。

B细胞是体液免疫应答的“主力部队”,其功能可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5)识别异己。

B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就像部队基地的“哨兵”,它能发现并识别和结合特异性的“入侵之敌”——抗原。

(6)与免疫球蛋白结合。

B细胞表面有与免疫球蛋白G结合的受体,免疫球蛋白G与相应抗原结合后其Fc段受体能与B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这点还和B细胞活化有关。辅助B细胞捕获抗原B细胞的补体受体是C3b受体和C3d受体,该受体与抗原一抗体一补体复合物结合后,也可辅助B细胞捕获与免疫球蛋白结合的抗原。

(7)刺激静止的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

能刺激静止的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的物质,称为有丝分裂原。凡能与此类配体结合的受体统称为有丝分裂原受体。

(8)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其他表面分子可活化B细胞,如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5等受体,当其与相应因子结合后可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外周血淋巴细胞中除了有“正规军”T细胞和B细胞外,还有5%~6%的非T非B的淋巴细胞,以往对此类“非正规军”中的细胞有不同的命名,根据其功能而命名为杀伤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自然细胞毒细胞。近年来又将这类非T非B的淋巴细胞称为第三群淋巴细胞。

(9)杀伤细胞(K细胞)。

K细胞因其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杀伤靶细胞。当免疫球蛋白G抗体与靶细胞的表面抗原结合时会触发K细胞的杀伤作用。K细胞杀伤的靶细胞包括不易被吞噬的较大的病原体(如寄生虫)、恶性肿瘤细胞、受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等。因此,在抗某些肿瘤、抗病毒性感染、抗寄生虫感染以及在清除自身衰老细胞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不过也可引起免疫损伤,在器官移植中促进排斥反应的发生。

(10)自然杀仿细胞(NK细胞)。

NK细胞不同于K细胞,它不需抗体的存在即可直接杀伤某些肿瘤细胞或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11)单核巨噬细胞。

系指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各种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它们均来源于骨髓多能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单核细胞,单核细胞进入血循环后,经血流分布至全身各组织器官中,进而分化成熟为巨噬细胞。

(12)吞噬和杀伤。

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具有很强的吞噬和杀伤能力,可吞噬和杀灭多种病原微生物和处理衰老损伤的自身细胞,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因素。

(13)初步处理加工抗原。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绝大多数抗原都要先经巨噬细胞的摄取、处理。经适当降解的抗原与巨噬细胞表面抗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然后递呈给具有相应受体的T细胞。

(14)中性粗细胞。

来自骨髓的多能干细胞的中性粒细胞在末梢血中出现时已完全成熟。它具有高度的移动性和吞噬功能。在异物入侵、炎症早期,中性粒细胞可从血管渗出,游走到异物入侵局部,发挥吞噬、消灭异物的作用。

(15)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因其胞浆内含有许多嗜酸性颗粒而命名。嗜酸性粒细胞与寄生虫感染及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关系密切。这些疾病患者常见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增多。

嗜碱性粒细胞是存在于胞浆内含有许多嗜碱性颗粒的细胞,它与广泛分布于黏膜下和皮下疏松组织中的肥大细胞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均为I型超敏反应中的重要的效应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