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免疫养生
9336000000010

第10章 免疫力自我评测(2)

将劳逸结合好。要忙里偷闲,暂时丢掉一切工作和困扰、彻底放松身心,使精力和体力得到及时恢复。此外,要保持正常的婚姻感情和性生活。事实表明,家人之间、朋友之间的相互关心和爱护,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再者平时还应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还未疲乏时,就应该主动休息,让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后再继续工作,这比连续干效果要好,也不伤身体。膳食结构要合理,同时还要注意不要暴饮暴食或偏食。暴饮暴食会造成消化道器质性病变,偏食会因为缺乏某种营养物质而诱发“亚健康”状态。不要等到身体出现问题才想到去补去治,应定期地检查身体。

最后要说的是,过多的自由基在体内不能有效清除,过量聚集,是造成亚健康的根本原因。如何有效地清除体内过量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身体各个零件的破坏,确实应引起每个人的注意。

预防抑郁情绪的18个讯息

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压力大等各种各样的刺激,失意几乎是不可避免,忧郁情绪随时都会发生,短时间轻度忧郁会使人的内脏神经和内分泌功能发生一定程度的紊乱,造成人体生理损害,经常被忽视。长期的忧郁情绪会使人体免疫功能总处于低下水平,会诱发许多躯体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病、偏头疼、胃溃疡、糖尿病等,最严重的是患癌症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忧郁情绪也使这些疾病的治疗难度加大,病死率增加。预防抑郁症,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18个讯息:

(1)对以往的爱好,甚至是嗜好,以及日常活动都失去兴趣,整天无精打采。

(2)经常厌食、恶心、腹胀或腹泻,或出现胃痛等症状,但是检查时又无明显的器质性改变。

(3)经常莫名其妙地感到心慌,惴惴不安。

(4)有的病人无明显原因的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5)经常感到疲劳,精力不足,做事力不从心。

(6)生活变得懒散,不修边幅,随遇而安,不思进取。

(7)长期失眠,尤其以早醒为特征,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8)脾气变坏,急躁易怒,注意力难以集中。

(9)精神淡漠,对周围一切都难以发生兴趣,也不愿意说话,更不想做事。

(10)总是感到自卑,经常自责,对过去总是悔恨,对未来失去自信。

(11)常想到与死亡有关的话题。

(12)善感多疑,总是怀疑自己有大病,虽然不断进行各种检查,但仍难释其疑。

(13)记忆力下降,常丢三落四。

(14)社交活动明显减少,不愿与亲友来往,甚至闭门索居。

(15)对性生活失去兴趣。

(16)生活缺乏愉悦感,常常不由自主地感到空虚,自己觉得没有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17)自感头痛、腰痛、身痛,而又查不出器质性的病因。

(18)思维反应变得迟钝,遇事难以决断。

以上18条,假若有一条特别严重,或数条同时出现,就很可能是抑郁症发作的征兆,一定要提高警惕。

杨力谈养生:

怎样预防产后忧郁症

何谓产后抑郁症呢?产后抑郁症,是指产褥期发生的以抑郁症状群为主的精神障碍。多数发生在产后第四天~第四周,3个月以内发病的占90%以上。

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长时间对妊娠、分娩、育儿的不安,积累成精神压力。另外,妊娠、分娩引起内分泌急剧变化,以及分娩带来的不安和体力消耗,使身心暂时无法承受,也可能为透发因素。性格特点也是其中的因素:如好胜、责任感强及神经质性格的产妇易发生产后抑郁症。产后抑郁症在初产、高龄、患妊娠并发症的女性中比较常见,另外,在分娩时有异常、缺少丈夫的支持或有精神压力的孕妇中,也比较常见。

产后抑郁症的主要症状为:出现流泪,不安、伤感、心情抑郁、集中力低下,健忘等症状。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胃纳差、心悸、出汗、耳鸣、头晕等。还常有早醒或入睡困难等。虽然程度或症状有差别,但经历过产后抑郁症的女性非常多。若能认识并及早发现产后忧郁症,从心理上多安慰产妇,并从生活上给予真诚关怀,可很快消除;反之,若不能认识,对产妇漠不关心,甚至埋怨(生下的是女孩),即可使忧郁症加重,发展为精神病。

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措施主要在于产妇本身。产妇本身要保持心情舒畅,多读优生优育和有利于心身健康的书刊,多听悦耳、轻松的音乐;不看不听可使心情不快的书刊和音响。对自身的心理变化要有意识地去控制,加强自我调养,切不可听之任之发展忧郁、愁闷。

要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都要尊重和关心产妇,对产妇心理变化要多安抚,生活上多照顾;特别是丈夫的体贴、关爱,对预防产后忧郁症极其重要。切忌只顾孩子,而对产妇很少关心。

瞧一下大便的颜色

人类排泄出的大便又脏又臭,谁都对它不屑一顾。殊不知,便后瞧它一眼,可能会从大便中发现某些疾病呢。大便的正常颜色为黄褐色。如果异样,那就应该考虑是否患病。下面列举出临床上常见的几种异样便的特点及病理,希望能给大家预防疾病提个醒:

大便灰白如陶土。这表示胆汁进入肠道的通道已阻塞,只好反其道而行之通过血液循环沉积于皮肤,使其发黄(黄疸)。像胆结石、胆管癌、胰头癌、肝癌等都是胆汁流入消化道的“拦路虎”,消化道内无胆汁,大便呈灰白陶土样。

大便鲜红带糊状,应考虑是否患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这与暴饮暴食或吃了不洁净的食物有关,多见于小儿和青年。

大便表面附着鲜红的血滴,不与大便混杂,常见于内痔、外痔和肛门裂。年纪较大的人,倘若有血液附在大便表面,且大便变成扁平带子形状,应去医院仔细检查,确定是否患直肠癌、乙状结肠癌、直肠溃疡等病。

大便柏油样,且又黑又亮,有奇臭,常是食道、胃、十二脂溃疡病出血的危险信号。血液本来是红色,当它进入消化道时,血中血红蛋白的铁与肠内的硫化物结合成为硫化铁,使大便呈柏油样黑色(血量一般达60毫升以上时才能呈黑便)。此外,食道静脉出血、暴饮暴食后连续呕吐或食道和胃黏膜交界处血管破裂出血时也能见到黑色柏油样便。值得注意的是某些食物可使大便呈类似柏油样外观。如吃大量猪血、猪肝后常有“以假乱真”现象。

大便暗红似果酱,并有较多的粘液和腐败性恶臭,常是阿米巴痢疾的表现。大便中的阿米巴是一种寄生虫,可进入肝、肺等器官,也常乘机传染给别人。患细菌性痢疾的病人,虽然排出的大便也有粘液和血,但不像阿米巴痢疾病人的大便有恶臭味。

大便稀红,应考虑是大肠黏膜出血。若混有粘液、浓液,应检查大肠黏膜有无炎症。

大便红白像鼻涕,素称红白冻子,这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特点。它是一种浓、血、粘液的混合物。患有慢性肠炎的病人,也可出现红白冻子。

大便呈白色油脂泡沫状,常是消化吸收不良的综合征的表现。幼儿出现这样情况,称幼儿乳糜泻。

杨力谈养生:

老年人如何预防便秘

对于老年人而言,由于其身体各器官机能的老化及其他原因,很容易引起便秘。由于便秘,在排便时就屏气用力,这往往导致脑溢血或突发性心律失常而猝死,如何预防老人便秘呢?

要养成按时排便的生活习惯。每天晨起或早饭后或睡前按时解大便,到时不管有无便意都要按时去厕所。只要长期坚持,便会养成按时大便的习惯。

要多吃含纤维素的蔬菜(韭菜、芹菜、菠菜等)和新鲜水果。适量喝水或饮用蜂蜜水,大枣、芝麻和胡桃等,这也有润肺通便的作用。

坚持体育锻炼能改善胃肠的蠕动,提高腹部和会阴部肌肉的肌力,从而有利于保持老年人大便通畅。

对于便秘严重者,可适量服用缓泻剂如蜂蜜、大黄或使用开塞露、甘油灌肠或去医院就诊等。

观察尿液颜色的变化

尿液由尿色质、尿胆素、尿红质等不同物质组合而成。这些成分都是体内代谢的产物,成一定的比例。因此,在正常的情形下尿液会保持一定的浓度,所以尿液颜色也较为固定。正常尿液的颜色可因饮水、出汗及活动量不同而深浅变化不等,一般从淡黄色至深琥珀色。如果尿液颜色有所变化,这就是一种预示性的健康信号,人的身体健康与否,经常可通过尿液的颜色的细微变化体现出来。如:

黄褐色尿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硬化、甲型肝炎,以及砷、氯等中毒。

红色尿(即血尿)是临床上最常见也是原因较复杂的一种病理现象,可分为血尿和血红蛋白尿两种。血尿,用眼睛就能看到尿呈红色称为肉眼血尿,尿内含有大量的红细胞。引起血尿的病因很多,常见于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结石及肿瘤等,此外,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猩红热、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也常引起血尿;血红蛋白尿,指尿中出现游离的血红蛋白,由于尿内无红细胞或仅有少量红细胞,故尿液清澈呈红葡萄酒状,常见于疟疾、蚕豆病、不合血型的输血、溶血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及腹腔出血等。

乳白色尿又称乳糜尿,这是由于从肠道上不能吸收糜液,造成乳糜返流进入尿中所致。引起乳糜尿有先天性因素,如先天淋巴管瓣膜功能异常;也有继发性因素,如常见的丝虫病及泌尿系统泌脓性感染。

黑褐色尿常见于酚中毒及恶性黑色素瘤。

蓝绿色尿常见于使用美蓝或靛胭脂后。

除上述病理现象外,食用胡萝卜或服用维生素B2、痢特灵、金霉素都可使尿液颜色加深。由此可知,不同的生理状况会排出不同颜色的尿液,细心观察尿液颜色的变化,可从中获取一些生理信息。

杨力谈养生:

冬季晚上别憋尿

在冬季,很多人晚上睡觉有了尿意都不愿离开温暖被窝去排尿,有些人会一直憋到天亮。其实,憋尿对人伤害是很大的。

人的膀胱对尿的储存是有一定容量的,当尿液在膀胱里积累到一定量时,大脑中枢就会发出尿意的信号。偶尔憋尿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危害,但如果长时间憋着,超量的尿液会使膀胱的收缩能力变差,导致尿液滞留、膀胱发炎等问题。

对女性来说,尿道比较短,本身就容易感染炎症,上了年纪后抵抗力下降,长时间憋尿更易引发尿路感染。有统计显示,在70岁以上的老人中,尿路感染发病率高达33.3%,在80岁以上的老人中高达50%。而伴有前列腺肥大或前列腺炎的老年男性尿管较窄,排尿比正常人困难,强忍尿意,更容易造成尿潴留。

对于老年人来说,有了尿意应该及时起夜。为了避免感冒,可以将棉衣放在被子上保温,起夜时穿上温暖的衣服,畏冷的心理就不会那么强了。有条件的家庭可先打开空调,老人缓缓起来后,先在床边坐一会再下床,然后再去排尿。

小小指甲显大病

一般来说,我们自己是否生病,总是凭借身体感觉来判定,其实,如果我们留心一下,身体上某些部位的细微变化就有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如果能够掌握这些常识,对于预防某些疾病,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小小的指甲上就能如实反映出人体的健康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