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杨力谈老年养生
9335400000013

第13章 心理调节篇--平衡心态,最美不过夕阳红(1)

养生重在保持心态平衡

物质生活丰富、精神生活充实和情绪平稳乐观对于老年人安度晚年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养生重在养心,养心重在保持心态平衡。

如果对不良情绪和心境听之任之,或不善于进行心理调试,将直接影响自己的健康,可以引起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下降,恶劣的心情与癌细胞的形成、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证实,在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了。所以,要健康长寿,一定要保持心态平衡。

在人生旅途中,离退休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一个转折,这种转折将给一些老年朋友的心理状态、生活规律、社会交往、人际关系等带来很大的变化。较为突出的是心理变化。一般有如下种种现象。

有的老年人认为年纪大了,一切都不行了,显得很消极。常表现为失落、孤独、悲观、猜疑,遇到不顺心的事儿就闷闷不乐,甚至气怒,睡眠不佳,不思茶饭,免疫力下降以老年性疾病加重,重者患抑郁症等,给家人、社会带来沉重的包袱。

但大部分老年人能适应这种转折,有的利用一技之长,继续发挥余热,为社会再作贡献,有的积极参加社区或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如进老年大学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参加体育锻炼及歌舞活动,他们又结识了许多新朋友,显得豁达开朗,十分潇洒。他们的年龄虽然大了,可是他们的心永远是年轻的。因为他们的心态是平衡的,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他们快乐生活的精神支柱。

拥有一颗年轻的心,宽容的心,快乐的心,保持平衡的心态,就拥有健康幸福的一生。

杨力谈养生:

关注社会心绪会更加舒畅

由于社会、时代的飞速发展和变化,有些老年人在认识上出现了一些偏差,也就难免出现一些牢骚和怨气。对此,首先应该通过学习使自己的思想观念跟上时代的步履。学习、学习、再学习,多读报纸,多看电视新闻,经常从正面了解国家大事,深入了解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使自己的思想认识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能排除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习惯势力的干扰,身心轻松地面对生活,心无忧虑,自然感到轻松舒畅。

平时多参加离休办、老龄委组织的社会活动,如旅游、参观、学习报告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以生动活泼的现实来感化自己,教育自己,提高认识。有的老人整天是公园--家庭,两点一线的活动范围,听的消极言论多,看的积极现象少,就容易裹足不前,凭经验分析新事物,难免会出现偏差。要是能够接受一些眼见为实的新成就,自然就转变了旧有的观念,适应新形势,也会觉得精神愉悦,心情舒畅,对身体健康非常有利。

正确认识自己角色的改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变化,角色转换是不可避免的。老年人从原来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应尽快适应,自觉以普通老人的心态对待一切,想过去不后悔,看现在不攀比,望将来乐悠悠。既不背往日辉煌的包袱,也不计较今日“门庭冷落”的寂寞,逐渐从不习惯、不适应中摆脱出来。

离退休是每一个不同于人生其他阶段的转型。这是因为:

一是离退休使很多人一下子感觉到一种衰老感,提醒自己进入了老年期,潜意识里总像是被淘汰出局者,自己的世界已被人占领。赋闲在家,原本熟练操作业务的双手现在接触的是锅碗瓢盆、扫帚拖把,时间仿佛没有止境,以前常常不够用的时间现在多得溢出来。离退休是老年人生活的开始,是老年人角色转型的开始。

二是老年人自身的特点使得离退休这一角色转换期的过渡较难。老年人比较守旧,比较固执,不容易接受新事物,因为长时间习惯于一种生活模式:早晨出门上班,晚上回到家里,一天天很有规律,而一旦退休,这种规律就被打破了。几十年来养成的习惯对于守旧的老年人来说,的确是非常难以丢弃。越是闲着,越是想起过去的繁忙,越有一种被社会摒弃的感觉。

三是离退休并不是主观能动的,是到了一定年龄的被动行为。离退休并不给予你多少承受的时间,昨天你还是一名在职人员,沉浸在工作的充实中,今天你就是一名离退人员,置身于一片静谧之中,身边不再穿梭着你所熟悉的那些面孔,眼前也不再有成堆的文件,轰轰作响的机器,迅速的转变使得老年人对于目前的生活难以适应,不知如何去打发。也许,工作时想到退休后悠闲的生活感到过一丝惬意,一丝向往,而今真的退休了,一下子竟没法去安排它。

离退休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期。对于离退休,一定要以健康的心态来迎接它。为了缩短离退休的适应期,更应该在离退休以前计划好离退休后的生活,最大努力地使赋闲生活充实、愉悦、健康。

杨力谈养生:

助人为乐益延年

美国某大学的一个调查研究中心曾对3300人进行了跟踪14年的调查,结果发现凡是乐于助人,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人,寿命显着延长,而那些心怀恶意,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人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倍。另据美国的精神病学家雷德福·威廉斯教授发现,脾气暴躁,性格孤僻,对他人不友善者,比那些心地善良,沉着冷静,乐于助人的人的死亡可能性高出四倍。

上述两个调查研究表明,人的善恶言行影响着人的寿命的长短。心怀善意,助人为乐者,不仅使自己获得精神愉快,其乐陶陶的享受,还能延长人的寿命。究其因由,从心理角度看,心怀善意,乐于助人的人在“助人”的同时会得到一种心理的满足感和慰藉感。他们以自己为他人做出的奉献感到自豪,感到心安理得,因而觉得浑身轻松,精神愉悦。

“助人”的行为自然会得到受益者和群众的感激、尊敬和赞赏。而这种感激和赞赏使得“助人”者感到人间的温暖和道义,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向往。这种积极的心态有利于身心的健康。热心助人的人都有着一种报答的胸怀,他们感谢社会,感谢生活,感谢他人,总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好,也应该让那些生活拮据的人过得好一些。

从生理角度看,人的生理健康是受制于心理的健康的。心怀善意,乐于助人的人由于心中充满着善意,会使得人体的免疫球蛋白A的数量得到增加,提高了免疫抗病的能力。还会使得人的中枢神经处于兴奋状态,促进人体进行正常的消化、分泌和排泄活动,保持旺盛的新陈代谢,使人精力充沛,身体健康。同时,因“助人”而酿造的愉悦情绪,能够减轻人的心理负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无疑对于延年益寿是大有帮助的。

经常保持快乐的心情

老年人要保持愉悦的心情,在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坚持生活起居和饮食规律,这样有助于感受到生活有条理、有节奏;可有意识地变换做事的方法来调剂生活,或更换一日三餐的饮食种类和花样,或阅读不同种类的期刊和书籍,或更换家具的布置,这样可使生活保持一种新鲜感。

眼花耳聋时,应及时配戴眼镜和助听器,这样有助于人际交往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身边要带上纸和笔,以便及时将自己所想到的或要做的事情记录下来,以免遗忘;可使用手杖,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学习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如参加老年大学和参观各种展览,坚持收藏或玩乐器,这样可使自己感到生活有意义,并在不断地提高。

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来做,以减轻家人的负担;不要用传统的道德观念来束缚年轻人,对年轻人的事情不要管得太多;不要经常发脾气,或为自己的病痛唠叨不休。

杨力谈养生:

生活中多来点幽默

俗话说:“一个小丑进城,胜似十个医生。”这句话虽说有点夸张,可也风趣地说明幽默对于人身健康的积极作用。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烦恼,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愉快的事,甚至会有误解、纠纷、失意、挫折、诬陷,等等。当你遇到这些人生的“卡壳”时,如果你选择了幽默,就能够在生活的大海里寻找到你的“救生圈”。这是因为:幽默能使你紧张的心理得到放松,释放被压抑的情绪,摆脱窘迫的场面,减轻焦虑和忧愁,避免过度的精神刺激和心理的负担,从而避免盲目和鲁莽,对事情做出妥善的处理。这种幽默的作用常常能够化险为夷,淡化生活中的紧张情绪。

幽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幽默能够促使人笑逐颜开,使得人的大脑皮质得以休息,血液循环加快,呼吸加深,肺活量增大,从而促进人的新陈代谢,调整植物神经系统的机能,提高防病和抗病的能力。我国古代有一位巡抚大人,受到同僚的排挤,胸中郁闷,精神压抑,就请一位名医为他诊治。名医切脉后一本正经地说:“尔乃月经不调也!”巡抚闻后捧腹大笑不已,正想斥责这个郎中不辨男女,胡乱诊治,恰在此时他顿感呼吸顺畅,胸中抑郁之气荡然无存,长久抑郁倏然烟消云散,身心顿感轻松。原来名医的幽默诊治发挥了作用,排解了他胸中的郁闷,促进了身心的康复。

幽默对于老年人也是很需要的。特别是老年人与外界的交往较少,遇到一些事情需要进行自我的调适,以求得心理的平衡。这就更需要充分运用幽默这种手段来保护自己。因此,老年人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对生活要超脱豁达,积极乐观;对自己要绝对自信,对他人要宽容平和。这是幽默的思想基础。

在现实生活中多-份幽默,就少一份痛苦;多一份幽默就少一份矛盾和冲突。-个幽默风趣敞开怀的老人,就会成为一个身心健康、保持青春的老人。

老年人的“心灵整容”

人到老年是人生的一大转折,但绝不是人生的终点站。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的寿命也越来越长。人活到八九十岁并不稀罕,百岁以上也常见。如果以60岁为定界,老年段的时间,比少年、青年、壮年任何年龄段都要长,尤其需要作一次认真的“心灵整容”。

“白头虽老赤心在”、“壮志不与年俱衰”。一个人意志的衰退是最大的衰退,信念的滑坡是致命的滑坡。所以人到老年,要有点“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这是首要的。

“力微休负重,年老莫逞能”。壮心不已不等于要“奋不顾身”。能挑百斤只担八十。做任何事,以无损心身健康为限,切莫透支健康,预付寿命。

“向前看,不向后看”。我们这一代老年人,尤其是知识阶层,受过伤害的不少。如果向后看,委屈太多,感叹不已;向前看,雨过天晴,美景无限。尽管不如意事寻常见,但什么问题都会解决。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要宽容别人,让别人合法地追求名位和财富;同时,要让自己耐得住寂寞,保持晚节。粗茶淡饭能健身,无名无财少拖累。朴实无华也是一种境界。

“学不可以已”、“知识就是力量”。学习是心灵的阳光雨露,它能拂去尘埃,澄清迷雾,使心灵永远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杨力谈养生:

老年人要学会欣赏自己

欣赏就是赏识,就是领略人生的美好。人生涉世,就是对大干世界不断欣赏的过程--欣赏大自然,观山观水观人文;欣赏人群,观男观女观自己。

欣赏别人是一种尊重;被别人欣赏是一种承认;欣赏自己则是一种自信,也是一种本领。欣赏自己需要勇气,特别是到了老年,人往往被“没用了”的阴影笼罩着,这不足取。而欣赏自己是一种睿智,让自己的“闪光点”尽快“灿烂”起来,让自己的“余热”尽可能多地发挥作用。这就是认同自己存在的人生价值。

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价值取向。青年人善于欣赏自己,是珍惜自己“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金子般的年华;中年人欣赏自己,是重视自身长期积累经验的长处;老年人欣赏自己,则是在令人钦羡的“夕阳红”中为人类历史再添辉煌。有些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有一种失落感。其实,只要善于欣赏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倘佯在银发世界里自得其乐,不是也很好吗?

老年人只有善于欣赏自己,自己瞧得起自己,才能被别人所欣赏、所信赖。平凡的一生不等于平庸的一生,关键是自己要有成就感,活得充实、有意义。况且,善于欣赏自己,还是健康长寿的法宝。

善待生命,享受退休之乐

人的一生如同流水一样,只有流去没有流回;人生的不同阶段只能经历一次,是不可逆转的。生命不可预支,丢弃也是补不回来的。可见,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弥足珍贵。特别是老年人有着大半生的阅历,对任何事物都能洞若观火,就更应该善待生命,享受退休之乐,珍惜绚烂的夕阳,度过人生最后的辉煌。

退休之乐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心境,它不是上苍赋予的,而是自己营造的,因而老人的退休之乐是因人而异和多种多样的,大体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体味到:

安逸自在之乐。退休老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谋其事不司其职,卸下了人生的重荷,摆脱了名利的干扰,超然物外,自然就心静如止水,处事而不惊,活得自在、轻松和安逸。二是儿女大都成家立业,经济独立,自成格局,不必为子女操心费力。三是退休后有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生活宽松,衣食无忧,高无所攀,安于现状,生活过得安逸而知足。充分享受这些生活的乐趣,安逸之乐也就自然地贯穿于你的生活之中。

兴趣爱好之乐。享受退休之乐最重要的就是享受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退休老人由于人生经历、文化修养和兴趣爱好的不同,在退休之乐的选择上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好养鸟,有的好养花,有的好下棋,有的好钓鱼,有的好丹青,有的好书法,有的爱读书,有的爱跳舞,等等,不一而足,但只要寻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的所在,心灵就有了寄托,就不觉得空虚和寂寞,就会觉得整天有做不完的事,活得有滋有味。

含饴弄孙之乐。老年人对隔辈人更是情有独钟,对自己的子女往往由于当年工作劳累、经济负担重等原因,照顾得并不满意。有了孙儿之后他们常常是把没有投给子女的爱,都投在孙儿辈身上,因而对孙儿辈付出了更多的呵护和钟爱,以享受天伦之乐。同时在与儿孙们相处的过程中,儿孙们的孝心、欢愉的生活,能够活跃家庭气氛,感受生活的温馨,消除老人的孤独感,还能在赏心悦目的亲情中,更加感到老年生活的精神充实和惬意。

朋友交往之乐。退休老人如果整天把自己禁锢在家里,就会变得闭塞而孤陋寡闻。通过与朋友的往来,在彼此谈心中扩大了眼界,开启了智慧,而且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讲给朋友听,会得到排解和释放,有利于身心健康。特别是与青年人交往,更能从青年人那里受到新的思维、新的观点的启发,使得自己的心态也变得年轻起来,容易接受新的事物,赶上时代的急速发展的步伐。

健身锻炼之乐。生命在于运动,人到老年感触到来日无多,再加上余暇更多,都很注意体育锻炼。每天安排一定时间到健身房、运动场或是公园里,活动一下筋骨,打打太极拳,游游泳,都是祛病健身的最佳措施。只要形成规律,就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既能健身,使你脚步轻盈,也能愉悦情绪,浑身轻松。

杨力谈养生:

退休不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