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赢在起跑线:帮助孩子上好小学一年级
9331000000009

第9章 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2)

应该向孩子明确地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比如观察一个字,观察力强的孩子能很快地把生字中的熟悉部件看出来,或把形近字、音近字之间的细微差别区分清楚。观察景物,要有远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的顺序。观察的目的决定了观察的方法,这好比木匠看木头,先看木头的长和粗;用木头烧火的人,先看木头的干湿;森林学家看木头,先看木头的年轮和想象它的生长过程。

应该培养孩子观察的主动性,尽可能让孩子多参加活动

比如星期天带孩子外出参观游览,都要让孩子带着观察的任务去进行活动。指导孩子观察时,注意启发,将观察与想象紧密结合。恰如其分地想象,会使观察插上翅膀,意境更加广阔。

要为孩子提供观察条件,启动孩子观察的主动性,培养孩子的观察兴趣孩子原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家长应很好地利用孩子这一天性,经常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在尽情地玩耍之中观察万物的悄然变化。去看春天的绿芽、夏日的鲜花、秋季的果实、寒冬的落叶,去听蝉鸣鸟唱,这些都会引起孩子的兴趣和思考。同时,家长在平时要指导孩子观察,开阔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知识和生活。比如,让孩子观察家里养的花草、小鱼,晚上带孩子观察星空,讲讲简单的星系。白昼观云,看到云的流动,讲一讲“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披蓑衣”等谚语的简单道理,这样做不只使孩子从中学到知识,体验观察的乐趣,又能促使孩子多思考,从而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良好观察能力。

让孩子见多识广

观察力的高低与孩子视野是否开阔有关:孤陋寡闻的孩子,缺少实践的机会,观察力必然受到影响。看到同样一种现象,有的孩子能说出许多,有的孩子却说不上几句,这是什么道理呢?这与孩子知识学习的情况有关。知识学得扎实,道理融会贯通,观察问题就比较深刻。可以说,观察力基于知识与经验,而知识与经验的丰富与提高又会反过来促进孩子观察力的发展。

鼓励孩子多提问

不要总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孩子的心灵深处绝对不是一片空白,一年级的孩子常常会向父母提出一串串精彩的问题,如“天冷了水为什么会结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等等。孩子们的问题有许多是父母们意想不到的,或者觉得可笑、荒唐。面对孩子的提问,有的父母可能会不耐烦地说:“去!去!去!哪有这么多为什么?”也许他们自己也不太清楚,也许认为这些问题不值得回答。

如果是这样,会使孩子很扫兴,挫伤乃至磨灭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敏感与思考。

应该明白,当孩子提问时,正是孩子求知的好机会;鼓励孩子提问,就是为了培养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与思考,并非必须立即把每个问题的现成答案告诉他们。

孩子并不是天生善于观察,因为孩子的观察条理性差,如果他们不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事物,而是东看看、西瞧瞧,就会把要观察事物的重要特征遗漏掉,不仅达不到观察的目的,还会形成不良的观察习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教会孩子观察事物的一些方法,让孩子学会有目的的、自主全面的、细致的观察事物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1顺序法

顺序法是指以一定顺序来进行观察,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从上到下、从明显特征到不明显特征等等。

例如:在观察树的活动中,有的孩子从上到下地观察,是树叶、树枝、树干、树根;有的孩子让他们从远到近地看,是大和小。

因此,父母不要强调孩子掌握哪种顺序,只要孩子有顺序地细致观察就行了。

2比较法

比较法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现象比较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让孩子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思考,从而正确细致、完整地认识事物。这种方法实际是通过思维来观察,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力,比较适合中大班幼儿。

3追踪观察法

追踪观察法是指让孩子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进行间断性的、有系统的观察,使幼儿了解其生长变化和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完整的认识。

这种方法的持久性,可以锻炼孩子的耐心、敏锐性、细致性,对培养孩子良好的观察习惯具有独特的作用。

该让孩子学奥数吗?

黄娟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妈妈就给她在家的附近报了一个奥数班,每周六下午上课,一个小时80元。尽管黄娟一直向妈妈抗议,说:“我不喜欢奥数,一看到奥数题就头疼。”可妈妈还是执意让孩子继续参加奥数班的培训。其实,妈妈也能体会黄娟的心情,可作为家长,她自然也有自己的思量:“孩子现在虽说才刚上一年级,可必须为五年以后的小升初做好准备,听说三年级后大家都要学奥数考证书,那我们就先行一步,早做准备,多学点总归是没错的。千万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和黄娟妈妈一样“未雨绸缪”的家长还有林磊的爸爸,林磊还在读小学学前班的时候,爸爸就给他报名参加小学奥数班的培训了,他认为:“尽管教育专家们一再呼吁给奥数降温,给孩子减负,可我们做家长的必须面对现实呀,现在很多知名初中都看奥数的成绩,海选简历的时候就以奥数证书为参考,当所有初中名校都把数学作为入学最重要的项目时,入学也必然包括超过教学大纲的奥数题。所以,学奥数必须从娃娃抓起。孩子在小学阶段学好奥数,就肯定能进到好的初中,那也就等于进了好的高中,也就等于进了半所大学。”

什么是奥数?“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1934年和1935年,前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并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的名称。1959年,在布加勒斯特举办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奥数传入中国也就是近二三十年来的事,从1986年起,我国基本上都派足6名选手正式参加国际奥数比赛。到2008年,我国已取得了14个团体第一,成绩相当辉煌。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奥数并不如现在这般火热。到了1998年以后,奥数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初中入学考试取消,不少中学为了招收优秀生源,便将奥数班成绩作为标准,各种各样的数学竞赛,以及各个中学生入学考试中均涉及奥数知识。至此,奥数一步步走向畸形,功利化、低龄化的趋势日渐明显。

很多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早早地投入到学习奥数的队伍中去,虽然有一些孩子能愉悦地享受学习奥数的过程,但对很大一部分孩子而言,这是受罪。其实,家长也是无奈的选择,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只能逼迫他们在学习奥数的道路上艰难行走。

那么,该不该让小学生学习奥数呢?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能单纯地说“是”或“否”。

奥数作为竞赛数学,其思维方式和普通数学有很大差别,功能重在开拓思维和选拔人才,获奖率通常只有千分之四,并不适合于在学童中全面推广。家长如果想知道孩子是否适合奥数,可以让孩子上一下课,如果孩子能从解题中收获成就感、喜悦感,那就让他上;否则,接受正常的数学教学更好。奥数是不是真的对孩子有帮助,关键看孩子是不是真的想学,对于部分孩子来说,确实有这方面的天赋,很需要开发这方面的潜能,让他们学奥数,路子就对了。但这样的孩子毕竟是少数,如果没有兴趣,家长非要强迫孩子学,会让孩子非常痛苦,没有什么好处。所以,学校和家长应尊重孩子的选择。

此外,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小学生学奥数不宜过早,否则孩子很可能因过早接触奥数,而最终对数学失去兴趣。很多家长让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早早地参加奥数班的培训,根本就有悖规律。各年级有各年级的特点,拔苗助长的恶果,几年后就会体现出来,对数学的兴趣会随着大量做题而日益减少。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对数学尖子生的发展有利,但这样的尖子生只占5%,95%学奥数的学生是陪读生。在小学不应给孩子过早定向,把减负下来的课外自由时间用在学“奥数”上,势必会减少孩子接触社会、走向自然的时间,容易把孩子变成只会做题的书呆子和考试工具,更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如果孩子的确具有数学方面的潜能,学习奥数又能让他的长处得到拓展和发挥,当然是好事。但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并注意方式方法:

首先,培养孩子学奥数的“兴趣”是最重要的

奥数属于一种超前教育,即把以后将要学习的初中甚至高中的知识,用小学的方法来教导孩子。而奥数知识比较抽象,学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启蒙阶段应该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让孩子在做题中感受到数学思考的乐趣很重要;另外,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内容,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思维体系,才能让孩子逐步领悟到数学的魅力。

有的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考上重点中学,强迫他学奥数,这样不好。因此一定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在孩子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心平气和地帮助孩子一起分析,多鼓励,力争让他对奥数学习感兴趣,就能事半功倍。

其次,学好奥数有助于智力的发展

学好奥数在某种程度上能使孩子的解题思路更广阔、更灵活。因为在奥数试题中,存在着许多超常规解法,能够充分地发展学生的扩散性思维。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奥数,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数学家和教育家都主张学点奥数,有百益而无一害;当然连做课本中的思考题都吃力的同学,就不需要学了,学了反而会对数学产生厌学情绪。

最后,家长应与孩子一同进行一些与奥数相关的启蒙教育

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和思维能力,是学好奥数的前提。家长可以在孩子入学后,每周抽一点时间,与孩子一起,利用诸如脑筋急转弯之类的游戏形式,让孩子接触一些比较浅显易懂的奥数知识,形式轻松却很有效果。但正式的学习不必太早,可以在小学三年级正式接触比较规范系统地学习,由于有了前面的积累,孩子学习起来会比较容易一些。

如果孩子对学习奥数真的毫无兴趣,或者学得太吃力,那就干脆不要强迫他去啃这块硬骨头。与其在奥数这一条路上花费大量的时间,还不如合理规划,培养孩子广泛而全面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领域内发挥自己的特长,去探求属于自己的精彩。

复旦大学着名数学家李大潜教授认为,奥数只适合于两种学生:一是对各门学科学有余力,二是对数学特别有兴趣。但现在有不少家长只是把学奥数、拿竞赛名次作为升学的敲门砖,很少考虑孩子是否真的喜欢奥数,这种功利心态实在是一种不正常现象。

如果家长不顾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应,唯恐自己的孩子落后别人,强迫孩子上奥数班,则对于那些对数学兴趣不浓的孩子不仅是一种沉重负担,而且会有精神压力,会让他们产生厌学情绪,结果只能是舍本求末。

如何让孩子学好珠心算

珠心算是通过实际拨珠训练到摸拟拨珠训练再过渡到心脑想象拨珠,即“在脑中打算盘”的一种计算活动。学习训练的结果就是多位数加减乘除算在很短的时间内一笔算出或一口说出,极大地提高少儿的计算速度,开发智力潜能。

珠算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现在它已是世界一种共同的语言。建立在珠算基础上的珠心算教育,不仅使珠算技术变得更简捷,而主要的是开发了人类右脑的潜能。这种智力功能,近年来已引起中外许多国家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小学一年级是孩子学习珠心算的最佳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数和数的运算最为关注,最感兴趣,最为敏感,因而也最适宜开发。就像1~2岁的婴儿最适宜牙牙学语一样,错过这段年龄,将会永远错过开发右脑的黄金岁月。

那么,学习珠心算有什么好处呢?

直接表现就是计算速度快,学习效率高

大部分初学珠心算的孩子只能认识1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甚至连100以内的数数和书写都不会,但通过一年左右的训练,计算乘除法的速度比计算机都快。有的孩子参加考试10分钟就做完全部试题。有的孩子1分钟就能计算二三十道四位数的乘除题,而他们平时做作业不知要比别的孩子节省多少时间,学习会倍感轻松。

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所有的珠心算学习活动都是以拨算盘为基础进行的。算盘对孩子来说既是学具也是玩具。用算盘拨珠,能充分满足孩子好动好想的心理需求。孩子们在游戏中动手动脑,并积极探索,寻求正确方法结果。这个活动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追求知识的兴趣。

提高注意力

珠心算用以训练的题都比较长,只有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算出正确的结果。孩子在参加训练时,都会无意地调动起耳、脑、眼、手集中参与活动。孩子初参加学习时好动,注意力不长久,但经过五六个月的训练,易分散的注意力就会大为改善,有意注意能达到1~2小时,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记忆力

计算过程中,孩子由珠像到数字,再由数字到珠像的记忆,有效地训练了记忆力。当幼儿能快速计算时,记忆力就相当强了。

增强恒心、耐心、信心

学习珠心算要经历一定的过程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在家长的鼓励和兴趣的感召下,孩子会不断滋生学下去的恒心和耐心。当他学有成效时,他主要的感觉就是优秀。这种优秀来自于自己比周围的同龄小朋友甚至比自己大几岁的孩子和成人的计算速度都要快,理所当然会滋生出足够的信心和良好的自我感觉。

左右脑平衡发展

科学家发现,人脑的发达与手的活动有关。所谓“心灵手巧”,即活动右手开发左脑,活动左手开发右脑。因人类右手的活动多于左手,所以左脑比右脑发达。孩子学习珠心算时,拨两位数以上的数字都是通过双手拨珠进行的。通过双手拨珠,有效地利用了左手的活动功能,使右脑得到了开发,从而达到左右脑平衡发展。

谈了诸多学习珠心算的优点,父母们一定会问:如何辅导孩子学好珠心算呢?

首先,家长要督促孩子按时完成课后作业

孩子每学一课,课堂上都需要做《超智能珠心算课课练》,以便及时消化当日内容。课后需要做教材书中的课后练习,以巩固当日所学内容。部分孩子在课堂上就能完成课内课后的所有作业,部分孩子还会有所剩余,家长要督促幼儿完成课堂上余下的所有作业。

如果孩子无条件参加珠心算学习班学习,家长自己做老师教孩子学习,家长也要定时定量有规律地安排孩子的学习,不能盲目随意进行,否则会影响正常效果和正常进度。

其次,督促孩子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