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60个你所不知道的《镜花缘》之谜:玩·镜花
9322400000058

第58章 丛论杂谈(5)

五、四大迷魂阵之一:”酉水阵”的”酒”典故

《镜花缘》末五回写反周义军破武家军的酒色财气四座迷魂阵,是很精采的段落。李汝珍在描写这四座迷魂阵时糅合进去许多相关的掌故,读来很有趣味。早在第三十八回,林之洋同唐敖、多九公谈他在女儿国的遭遇时,已经暗笔点出酒色财气,并引用了”柳下惠坐怀不乱”、”禹疏仪狄绝旨酒”、”王衍一生从不言钱”、”娄师德唾面自干”四个典故,分属色、酒、财、气。第九十回麻姑做诗叙述众才女经历和预言未来之事,其中有几句:”短帘飘野店,古像塑丛祠。炙热陶朱宅,搓酥燕赵帏。冲冠徒尔尔,横槊亦蚩蚩。”也含着”酒色财气”四字。

下面,我们先来谈酉水阵。酉水阵是个酒阵,作者精心组织进去大量关于酒的掌故,形成一个完整流畅的独立结构。

当反周义军攻进酉水阵后,首先看见的是竹林中七个晋代衣冠的人,其中一个白衣少年道:”此刻为何只觉俗气逼人,莫非有甚么俗子来此窥探么?”这七人便是著名的”竹林七贤”。《世说新语·任诞》载,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这七人都是嗜酒的酒徒,论饮刘伶最为有名。据《晋书》卷四十九,他着《酒德颂》,说自己”惟酒是务,焉知其余”,可说是以酒为性命。据说他每次乘车出行时都带一壶酒,让人扛着挖土的锸跟在后边,说”死便埋我”,活着喝,死了算,真算得是古今第一酒鬼了。山涛的酒量也特别大,”饮酒至八斗方醉”。阮籍酒量差一点,但一次也可以饮酒二斗。他听说步兵营的厨子酿得好酒,并贮酒三百斛,便请求当了步兵校尉去混酒喝。他侄子阮咸也喜欢喝酒,每次到道北的同宗诸阮那里,都和他一起饮酒,饮酒时不用杯觞,而用大盆,喝得很有气派。王戎常和阮籍一起在竹林饮酒,有次王戎去晚了,阮籍说:你这个俗物还来干什么,真败人的兴致。王戎反唇相讥,说:你也太容易败兴了。《镜花缘》写的白衣少年像是王戎,因为他比阮籍小二十岁,但那骂人俗气的口气却是借用了阮籍的。

李汝珍一起手先请出七个狂放的酒鬼,接着拉出一群醉猫,在那里划拳。醉猫也有典故,相传猫食薄荷则醉,故称薄荷为醉猫。宋陶谷《清异录》有”醉猫三饼”的记载,所谓的”饼”,就是用薄荷掺在饭里边做成的饼子。后来人们就骂喝醉酒摇摇晃晃满口胡话的人叫醉猫,《镜花缘》就是用醉猫来嘲讽那些”吃了几杯酒就这样烂醉”的人。

在下边的酒掌故中,作者还写到两个著名人物,一个是复姓司马的文士,他卖掉衣服去换一壶酒∣∣这是西汉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另一个人拿着一顶金貂前来换酒,下文又说那位姓阮的拿着貂冠还来换酒∣∣这是阮咸的儿子阮孚。据《晋书》卷四十九《阮孚传》记载,阮孚做安东参军时,”蓬发饮酒”,”不干公事”。后来任散骑常侍,这是个很有油水的官,所以冠上装饰得有金珰貂尾,他却用金貂来换酒,结果被上司弹劾,多亏了皇上袒护,才平安无事。金貂换酒足以见出酒徒的狂放风度,所以古人传为美谈。类似的还有唐代的贺知章,他当太子宾客时一见李白便喜欢上这位”谪仙人”,解下所佩金龟”换酒为乐”(李白《对酒忆贺监诗序》)。金龟是高官的金印,印纽为龟状,谁敢拿来换酒喝?

对古代文人来说,酒成了鉴别风采性情的重要标志,喝得愈多愈豪放愈离奇,愈是名士派头,就愈受人传颂。

关于酒的发明人《镜花缘》也涉及到了,这便是酉水阵中供着的女像仪狄、男像杜康。而酒家女子姓仪,酒保姓杜,也暗切仪狄和杜康。关于仪狄造酒,见于先秦古书《世本》:”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又《战国策·魏策》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这就是《镜花缘》第三十八回的”禹疏仪狄绝旨酒”。《战国策》书中本没有”令”字,《太平御览》卷八四三引《战国策》也没有。清朝文人王念孙说:仪狄就是夏禹帝的女儿,她的名字中不应该有令字。如果王念孙所说可信,那么仪狄就是禹的女儿。仪狄造酒流传很广,蜀汉谯周《古史考》:”古有醴酪,禹时仪狄作酒。”王粲《酒赋》:”帝女仪狄,旨酒是献。”都是相同的说法。仪狄造出的是”旨酒”,也就是甜酒,大禹喝了觉得很好喝,可是他不但不奖赏,反而疏远了仪狄,为什么呢?因为他预料到以后会有贪杯亡国的。《孟子·离娄下》云:”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指的就是这件事。夏以后的商可算是亡于酒的,《镜花缘》中酒肆匾额上由红友题的”糟邱”两个大字,便是商纣王的典故。《北堂书抄》卷一四六引《六韬》:”纣为君,以酒为池,一回首糟丘而牛饮者三千人。”东汉王充《论衡·语增》:”纣为长夜之饮,糟丘、酒池,沉湎于酒,不舍昼夜。”灌酒为池,酒糟堆成山,日夜不停地喝,这国还能不亡?大禹反对喝酒,所以在酉水阵中必须胸前放一张黄纸,上写”神禹之位”四个朱砂字才不会为酒所迷。

关于杜康造酒,杜康是什么时候的人,古代典籍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但肯定比仪狄晚。

在书中,另一家酒肆的对联”万事不如杯在手,一生几见月当头”是”醴泉侯偶题”。醴泉侯出宋人唐庚(字子西)《陆谓传》(《眉山文集》卷四),作者虚拟了陆谓这个人物代表酒,他的封号为醴泉侯,醴泉也暗指酒。

酒肆横匾”般若汤”是”闺秀黄娇”所题,黄娇出自金代元好问的《中州集·段继昌》:”有以钱遗之者,必尽送酒家。名酒曰黄娇,盖关中人谓儿女为阿娇,子新以酒比之,故云。”段继昌爱酒如子女,酒色发黄,所以呼为黄娇。般若汤是宋代和尚对酒的隐晦称呼,《东坡志林》卷二说:”僧谓酒为般若汤,谓鱼为水梭花,鸡为钻篱菜,竞无所益,但自欺而已,世常笑之。”宋窦苹《酒谱·异域酒》也说:”天竺国谓酒为酥,今北僧多云般若汤,盖度辞以避法禁耳,非释典所出。”这就是说,不守清规的和尚馋酒了不敢说酒,而说成般若汤,明白的人也都能听明白,这无疑是酒肉和尚们的”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