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儒雅之都黑齿国的人为什么长得那么丑?
在《镜花缘》中,作者对海外各国笔墨用得多的,第一个是君子国,其次便是黑齿国。按《山海经·海外东经》记载,黑齿国在大人国以北,可以说是大人国的近邻。但作者写完君子国后,并没有马上写黑齿国,而写了劳民国等十国,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作者要把黑齿国作为一个重头戏来写,为此故意和君子国隔开。
在古代,黑齿是真实存在的部落,而把牙齿染黑或漆黑当作修饰,更是一种原始风俗。中国各地的原始民族有很多都有染黑齿的风俗,所以古代对黑齿国的记载也比较多。
书中讲到黑齿国人”通身如墨,连牙齿也是黑的”,这是按《山海经》的说法。其实黑齿国人的特殊并不在此,而在品德上,主要反映在他们”风流儒雅”,”男女守节”。如果说作者写君子国着重于”好让不争”,写大人国着重于”无小人之气”,那写黑齿国则兼而有之,更突出了黑齿国人喜好读书的质量。正如作者所言:”惟其知书达理,聪明好学,才重礼尚义,风流儒雅。”这是在写君子国和大人国时所没有体现的。
黑齿国人的温文儒雅,在红红和亭亭这两个少女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两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都很有才学,诗书礼乐无所不通。她们和唐敖、多九公讨论学问时,刁钻可爱,弄得倚老卖老的多九公狼狈不堪。让唐敖赞叹:”小弟从未见过世上竟有这等渊博才女!而且伶牙俐齿,能言善辩!”而从红红、亭亭身上折射的文才风流,也体现出黑齿国确实是儒雅之国,才学之国。
有意思的是,作者却把这样一个风流儒雅之国,写得人人漆黑,丑陋无比,经由其生花妙笔,让人们在丑中感受到美的真谛,这不能不说是作者匠心独具,文采高明。而实际上,作者正是想利用黑齿国的黑和丑来做文章,告诉那些不读书的纨裤子弟和油头粉面的脂粉之流:”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以饱学之士又黑又丑的儒雅,反衬那些”脂粉之流”的浅薄和无知。
作者在写自己看到黑齿国人时:”那黑气中透着秀气”,”只觉个个美貌无比”。相反,看到那些脂粉之流时,只觉”面目可憎,俗气逼人”,”只觉无穷丑态”。从中表达了作者崇尚学问、鄙视浅薄的独特审美观。
另外,作者在对黑齿国的描写中还十分突出女性,用了两回半的篇幅,着力刻画红红和亭亭这两位才女。很明显,作者是有意突出女性的地位。在黑齿国,获得学习的机会男女平等,女子也可以成为饱学之士。作者正是想用黑齿国这篇绝好的反面文章,讽刺那些以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人。
黑齿国是表达作者妇女思想的重要章节,一扫陈腐的女性偏见,让人耳目一新。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中看出作者的思想缺陷,比如宣扬男女有别,在书中,男女连走路都是井水不犯河水。这样看来,虽然李汝珍思想开明,但还是有些拘泥于礼法。
在本篇中,作者插科打诨之处很多,妙语连篇,但关于偷书那段却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多九公说黑齿国人有个骗书的毛病,遇到好书,不是借去不还,就是设法偷骗,好做雅贼。作者本意是揶揄黑齿国人的爱书如命,但总觉这种描写有些过分,有损黑齿国儒雅之邦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