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周立波评说:周立波研究与文化繁荣学术研讨会文集
9314600000087

第87章 在新农村建设中建景点在景区开发中建新农村

颜华/湖南益阳国家高新区清溪景区管委会主任

莫超/湖南益阳国家高新区清溪景区管委会干部

湖南省益阳市高新区谢林港镇清溪村,又名山乡巨变第一村,是中国文化名人、著名作家周立波先生的出生地及其《山乡巨变》、《山那面人家》等小说的创作背景地。全村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共有17个村民小组,618户人家,总人口1825人。

近年来,益阳市委市政府及高新区工委管委会按照“城乡统筹”和“两型社会”的要求,依托周立波故居及清溪村自然人文资源,坚持“文化与经济、田园与民俗、作家与作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原则,将其规划建设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充分发挥这里的区位优势、人文优势、产业优势和生态优势,使之再现当代农村新的“山乡巨变”。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和发展,清溪村的新农村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被国家旅游局、中国社村发展促进会、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旅游局、湖南省环保局、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单位和部门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首批中国乡村红色遗产名村、中国幸福村、中国特色村、中国绿色村庄、最美丽乡村、全国村长论坛观察联系点、湖南省两型示范景区、湖南省文明风景旅游区、湖南省学习型党组织实践基地、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南省大众最喜爱旅游目的地、湖南省省级生态村、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湖南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湖南省农业旅游示范点、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

凝资聚智在新农村建设中建景点

挖文脉,理地脉,文化旅游产业蒸蒸日上

清溪村历史悠久,三国黄忠、南宋牛皋、元末的朱元璋等均曾屯军至此,唐代忠懿王李三墓葬于该村。全村以邓周两姓为主,占90%以上。据考周氏为三国名将周瑜的后代。几百年来,邓周两姓秉承勤学苦读之风,一直推行勤、俭、忍、让、孝、礼、义、耕、读的处世之道。该村人才辈出,先后出了林煦春(益阳早期地下党领导人)、领导益阳“二五”减租的革命烈士邓梅魁、周立波(作家)、姚芷青(地下党员,周立波前妻)、周健明(作家,原湖南省文联执行主席)、周彦邦(中国航天航空研究专家)、周小仪(北京大学博导)等大批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人才。该村文风颇盛,有重文习武的传统,先后开办了湖南省立第五师范、蔚南女子中学、益阳县立二中、周氏蜚英中学、小学等。其中益阳早期地下党领导人林煦春就在蔚南女中兼课并立了地下党支部。民国初期清溪村成立了清溪诗社、花古戏剧团。遇婚丧嫁娶、生子祝寿和重大节日,盛行唱花古戏、打地花鼓、耍花灯、唱皮影戏。

凭借丰富的人文底蕴,清溪村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成立清溪文化旅游经营开发有限公司,对清溪村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与经营管理。委托国家旅游局规划设计甲级资质单位——北京来也旅游规划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了《中国?清溪——山乡巨变第一村景区总体规划》,通过修缮故居、再现故景、恢复故园(“三故”)等方式和途径,逐步形成了“红色”、“古色”为主题的清溪文化旅游品牌。其中以周立波故居、山乡巨变展览馆、立波文化广场、梨园纪念馆、山乡巨变情景雕塑群等为核心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以清溪讲堂、清溪书社、民俗艺术广场、山那面人家老屋、立波小街、游客中心等为核心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了清溪村“新中国农村合作化运动纪念地”和“乡村民俗文化聚集地”这两张旅游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基础,顺潮流,乡村体验氛围稳步提升

清溪村紧邻益阳市郊,整个村庄呈“Y”字型布局,分为东西两枝,民居在丘陵平缓处依山而建,沿河分布,与自然环境融合较好。沟谷丘包、田园林地、沟渠溪流等相互渗透,呈现出幽雅、恬静的乡村景色;地貌起伏变化,山水环绕,空气清新,为乡村旅游的开发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2007年5月,清溪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建设启动实施后,益阳市市长胡忠雄亲自挂帅,办点联系,几次召集专题会议,多次深入现场,对片区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研究、部署、调整,战略性提出:发展生态旅游破解清溪村发展瓶颈,确立了“山乡巨变第一村,乡村体验第一游”的形象定位。

五年来,清溪村完成了乡村旅游发展的“第一轮创业”,已基本形成以常青社、五谷食府等为代表的“吃”,以山乡农家等为代表的“住”,以观光电瓶游览车为代表的“行”,以千米果蔬长廊、果蔬文化交易平台、荷塘月色、立波果园、清溪特色民居为代表的“游”,以立波小街、周立波故居旅游纪念品购物处、游客之家特色旅游商品购物处为代表的“购”,以农耕文化体验园-清溪生态QQ农场、魅力水车、清溪金银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为代表的“娱”等旅游六要素服务体系。举办了“纪念周立波诞辰一百周年—中国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清溪书韵?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走进山乡巨变第一村”活动、“诗意山乡”暨CCTV-4《走遍中国?益阳》电视系列片开机仪式、《百年周立波——战士、学者、作家》首发式、中国乡土艺术珍品展、《希望的田野》大型文艺晚会、中国乡土文艺研讨会、乡土文艺创作笔会、清溪书社揭牌仪式、著名书法家与农民书法爱好者共同创作百米长卷等一系列极具乡土特色的主题文化活动。清溪村已成为省内外重要的旅游中转站和乡村旅游体验地。

为民富民在景区开发中建新农村

筑根基,强建设,村容村貌整治日渐成效

清溪村在推进景区景观建设的同时,突出新农村建设不动摇,力求将景观景点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溶于一体。到目前为止,共统筹调度资金8000多万元全面铺开基础设施建设,效果显著。立波路配套,600米入口改道,2300平方米的主广场建设,1800米立波渠改造,13200米通村连户公路建设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全村主要道路两旁已种植各类花卉,绿地面积12000平方米、名贵观赏苗木128株。在全村范围内建设和改造村道硬化路面5100多米,电力线路入网、风光互补太阳能路灯安装、房屋改造等等,此外还修建了水泥硬底水渠立波渠800余米,整修塘坝10余口,水井整修20余口,农户饮用水安全卫生率达100%。

积极进行乡村清洁工程,开展“三清五改六化”活动(“三清”:清垃圾、清河塘、清路障;“五改”:改路、改水、改房、改厕、改灶,“六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文化、畅化),合理规划村民建房,建立长效卫生管理机制,做到“村村有制度规范,组组有专人负责”,整改活动到组到户率达100%。同时完成了“填坝还山”生态工程,“千米果蔬长廊”等建设。现在的清溪村总体呈现出:“稻田翻金浪,莲藕满池塘;浅水观鱼跃,山林飘果香;路灯太阳能,居住小洋房;设施现代化,农村新景观”的农村新气象。清溪村新农村建设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和省内外参观考察团的的充分肯定,示范作用突出。原湖南省省委书记张春贤在清溪村视察时评价清溪村“是一个真正的山乡巨变第一村!”

重民生,健产业,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

为建设和谐文明风景区,清溪村通过组织文艺活动、开展村民培训、组织村民外出学习、外请专家传经送宝、加大旅游环保宣传等方式,积极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在此基础上,从居民硬件设施着手,改善居民居住条件。2007年开始,清溪村从建设景区景点的要求着眼,聘请北京来也、广州震旦、湖大等国内一流的规划设计部门设计了民居改造方案。村庄民居改造按“青瓦、白墙、红窗、坡屋顶”的外装饰风格,在“统一风格、保留户型、农户为主、政府奖扶”的原则下进行了先期试点,第一批136栋和第二批122栋民居改造全部完成,累计投入奖扶资金400余万元,改造后的民居成为清溪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清溪村旅游产业的做强做大,促进了村庄产业结构的转型,已逐步形成了集花卉、蔬菜、水果、养殖于一体的产业链,旅游经济效应日益凸显。景区的开发解决了300余人农民的就业问题,2011年,清溪村农民人均收入达9200元,村级固定资产达1000多万元,现金存款500多万元,年收入120万元,形成旅游产值近6000万元,极大地激发了村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业热情,真正实现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建景点,在景区开发中建新农村的大好局面。